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台军“航母杀手”首曝光,网友群嘲 ·  昨天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哪吒2周边合集!你抢到了吗 ·  2 天前  
世界说  ·  两个月98起事故 美国航空事故为何频发?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南部战区公布现场视频!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爆料:美国拒绝共提涉俄草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9年第1期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5-03 17:10

正文

编者按

《经济史》

本刊以学术传承和创新为主旨,注重理论探索、学科前沿与实证考察的结合,力求体现中国经济史学的学科特性与发展趋势,凸显经济史学具有的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综合性质。

刊名:经济史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周期:双月刊

总编:高自龙

页数:144页

出版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目录

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货币新探    万明

【摘 要】货币是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见证,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视角。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印度洋,极大地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跟随郑和出洋的马欢撰写了《瀛涯胜览》,对于所至印度洋周边以及东南亚20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情形均有描述,展现了16世纪全球化开端之前“世界经济”的雏形;结合葡萄牙人初到东方关于印度洋和东南亚各国货币流通情形的观察,以海上丝绸之路上流通的货币为重要线索,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印证了16世纪以前一个白银世纪不曾存在。

【关 键 词】15世纪;货币;郑和下西洋;《瀛涯胜览》;海上丝绸之路【作者简介】万明(1953- ),女,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外国问题研究》(长春),2018.3.10~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17FZS057)。



16~19世纪前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绸棉布贸易    范金民

【摘 要】自世界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早期,中国的丝绸与棉布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在18世纪中期以前,生丝和丝绸分别是输向日本和欧洲等地最大宗的商品。棉布输出到欧美各国,在1819年达到最高值,超过三百万匹,其他年份多在数十万匹至二百万匹;输向俄罗斯的在18世纪末时达最高量,占俄罗斯进口商品总值的三分之二,较长时期里成为贸易过程中的商品价值尺度。中国丝绸棉布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全球,在中外贸易史和经济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直接改变着贸易参与国的衣着和消费习尚,也直接推动或影响着江南地区的丝绸和棉布的商品生产乃至社会经济,而由日本和拉丁美洲源源输入的巨额白银使白银货币化得以实现,导致了“价格”革命和“消费革命”,商品和硬通货之间的单向巨额流动促使各国纷纷制订“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直接影响着中西贸易的商品流向与流通规模。

【关 键 词】16~19世纪前期;海上丝绸之路;丝绸;棉布;贸易【作者简介】范金民(1955-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原文出处】《江海学刊》(南京),2018.5.174~1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南海战略研究”(项目号:14ZDA078)和南京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中国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农村改革是如何率先突破的    萧冬连

【摘 要】中国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也没有事先设计的改革蓝图。农村改革是农民、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和中央领导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互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开辟着道路,既给农民带来收益,又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同时满足了政府足额收购的要求。因此,从意识形态角度提出的反对意见不足以阻止改革的进程。而80年代前期农业超常规增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随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中国市场化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关 键 词】包产到户;政策突破;市场能量

【作者简介】萧冬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中共党史研究》(京),2018.8.18~30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男女工人的比较分析——基于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经孝芳

【摘 要】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男女工问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调查数据,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男女工的概况、绩效、贡献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代女工在行业性和地域性上更为集中,女工的工资明显低于男工;从整体上看,男工对绩效的影响大于女工,但是随着女工占比的增加,女工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接近于男工甚至超过男工;同样的,整体上女工对经济的贡献率小于男工,但在行业间隔程度低的行业,女工贡献率超过了男工。

【关 键 词】工业化;男工;女工;绩效;贡献率

【作者简介】经孝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史(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南方人口》(广州),2018.5.41~51



从“银为上币”到“银钱两权”——晚明白银流通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王昉

【摘 要】晚明白银流通思想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银内流后,传统货币思想陷入国家丧失货币发行主导权的理论困境,子母相权理论则失去调控白银流通量的有效性,推动了白银流通思想的形成。本文基于货币国家化理论和竞争性货币理论,将货币思想演变和货币制度变迁置于流通性和稳定性的交换媒介二维属性框架内,探讨晚明白银流通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演变过程。文章梳理了晚明社会讨论白银流通的不同观点,为现代货币理论研究提供历史的案例,也为加强管理主权货币通货膨胀、提升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提供有益的现实启示和建议。

【关 键 词】白银流通;货币思想;晚明

【作者简介】王昉,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永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沪),2018.5.139~148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20141103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133)资助





儒家伦理与近代商人行为准则 ——以晋商商书为中心的考察   武占江

【摘 要】“商书”是传统商人经营管理中的实用工具书,是商人经营管理经验的结晶。晋商中流传的商书显示,晋商不仅在人生终极追求方面以儒家观念为皈依,而且在日常经营以及处理内部关系方面也多以儒家伦理为行为准则,晋商通过这些伦理规范实现其获利目的,达到义利统一。晋商的这种文化面貌从明清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之后,这表明商人群体是维系儒家伦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商商书与东南地区商书有着内容、思想方面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晋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中国传统商人群体的文化面貌。

【关 键 词】商书;晋商;亚文化;商人伦理准则;儒家伦理

【作者简介】武占江(1969- ),男,河北沽源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思想史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晋晶娜(1990-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基本问题(石家庄 050061)。

【原文出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石家庄),2018.6.16~21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课题“山西契约文书搜集与整理研究”(14ZDB036)的研究成果。



关于非洲经济史的历史分期    舒运国

【摘 要】非洲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才半个多世纪。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明显滞后。对于非洲经济史的历史分期,至今尚没有达成共识。中国学者撰写的多卷本《非洲经济史》,依据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把非洲经济史划分为古代非洲经济史(远古至1415年)、近代非洲经济史(1415年至20世纪60年代)、现代非洲经济史(20世纪60年代至1994年)和当代非洲经济史(1994年至今)。

【关 键 词】非洲经济史;历史分期;特点

【作者简介】舒运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非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非洲研究(上海 200234)。

【原文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210~2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14ZDB063)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世界史)建设计划资助。



晚清铁路公司运营阶段的税费负担考察    岳鹏星

【摘 要】晚清时期税收制度针对铁路公司的征税安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铁路公司需要根据规定数目进行报效、部分线路“代商纳税”进而被迫转嫁税负、尝试开办铁路商税和火车票税。从实践层面而言,报效和税负转嫁构成了铁路公司的实在负担,但清政府曾经尝试的铁路商税和火车票税却不了了之,只是停留在规划阶段。就报效和税负转嫁而言,报效从清朝前期作为清政府临时性的筹款方式到晚清时期对以铁路公司为代表的新式企业以营业税的形式被常态征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朝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向;税负转嫁则意味着不良税制对于铁路运营事业的一种制约性影响。总体而言,对于晚晴铁路事业而言,在不完善的税收制度安排下,针对铁路公司的征税造成了铁路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关 键 词】晚清;铁路公司;代商纳税;铁路商税;火车票税

【作者简介】岳鹏星(1988- ),男(汉族),河南宝丰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慈善史(开封 475001)。【

原文出处】《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2018.4.50~56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资助项目“慈善义演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2018M632756)。



民国四川农业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陈桂香

【摘 要】对民国时期四川出版的125种农业期刊进行统计分析,集中统计刊名、创办者或主编、创刊时间、出版地点、出版学科、出版周期、出版机构、出版期数、办刊宗旨等九项基本信息。主要结论如下:全面抗战时期四川农业期刊蓬勃发展,达到最高峰;综合性农业期刊为主,分支学科农业期刊开始崭露头角;以月刊为主,短刊断刊较多;政府机构在民国四川农业期刊创办中占主导地位等。

【关 键 词】农业期刊;四川;民国时期

【作者简介】陈桂香,女,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近现代史专业硕士,主要从事民国文献整理与开发研究(重庆 400037)。

【原文出处】《古今农业》(京),2018.3.62~67


水资源的变革:新中国地下水利用与农业发展 ——基于对河南省的考察(1963-1978)   林友宏

【摘 要】本文利用河南省1963-1978年的县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新中国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机电井密度越高的地区,当地的粮食亩产和总产量较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都出现了更显著的增长;并且,机电井的建设显著地缓解了降水异常(干旱或多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利用地质富水程度作为机电井密度的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同样肯定了地下水利用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方面,地下水利用不仅提高了耕地的灌溉比例,同时也减少了盐碱地面积。因而,地下水利用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 键 词】地下水;农业发展;气候冲击

【作者简介】林友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讲师,[email protected](广州 510006)。

【原文出处】《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8.6.141~15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