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吸收和渗透性
氟康唑口服后吸收良好,与静脉内给药相比,血药浓度超过90%(全身BA)。静脉和口服给药后的PK性质相似。在50-400 mg剂量范围内PK呈线性。食物的摄入不影响口服吸收。在禁食条件下,给药后0.5至1.5h达到Cmax。单次口服400mg后,Cmax达到6.72μg/mL。片剂与口服悬液和直肠栓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点评:
1. 对于渗透性研究的介绍应首选人体内研究,包括人体药代动力学质量平衡研究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2. 人体药代动力学质量平衡研究中采用无标记药物、稳定同位素或放射性标记的药物作为研究目标,当原型药物从尿液排出小于85%时,需要证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3. 当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等于或大于85%,则不需要提供药物在消化液中更多的稳定性数据。
成人的氟康唑血浆消除半衰期约30h,而在儿童中,血浆消除半衰期稍长。较长的血浆消除半衰期为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单剂量治疗提供了依据。儿童对氟康唑的清除速度比成人更快,因此对于严重危及生命的儿童感染,建议以更高剂量的6-12mg/kg/d达到与之相当的治疗效果。每天多次给药可以在4-5d内达到稳态水平(90%)。当胃部pH升高时,氟康唑的吸收不受影响,表明由于高pH而加速胃排空似乎不影响其吸收速率。已经报道了GIT中氟康唑不稳定的问题。
通过使用源自人腺癌结肠细胞的Caco-2单层细胞获得的氟康唑顶端至基底外表面渗透性(Papp A-B)值为29.8×10-6cm/s。同一研究中确定为高渗透药物普萘洛尔的Papp(A-B)值为27.5×10-6cm/s。据报道,Papp值超过10×10-6cm/s的化合物相当于吸收达到70%-100%。
还报道了体外log Papp(cm/s)值为-4.82。参考文献中没有给出实验条件。马空肠的有效渗透率(Peff)为6.7×10-5cm/s。
Lin等人确定了存在和不存在转运蛋白抑制剂时市售药物的双向Caco-2渗透性。氟康唑的Papp(A-B)和Papp(B-A)(基底外侧到顶端)渗透系数分别为11.6×10-6和6.7×10-6 cm/s,Papp(B-A/A-B)值小于2。在存在P糖蛋白(P-gp)抑制剂[(R)-4-((1aR,6R,10bS)-1,2-difluoro-1,1a,6,10btetrahydrodibenzo(a,e)cyclopropa(c)cycloheptan-6yl)- -((5-quinoloyloxy)methyl)-1-piperazine ethanol)]时, 相应的Papp(A-B)和Papp(B-A)值分别略微下降到10.3×10-6和1.2×10-6cm/s。氟康唑在四区图形模型中分类为区域1分类,区域1中的药物被认为是差的P-gp底物[具有Papp(B-A / A-B)<2]并且显示出优异的药物吸收特性。作为高渗透药物的维拉帕米和氟伐他汀,在同一研究中Papp(A-B)值为9.0×10-6和1.9×10-6,从而确认氟康唑为高渗透性。
点评:
1. 用于测定渗透性的肠道通透性检测方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