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懒熊体育
从商业财经角度来解读体育事件,还原一个好故事。体育不单是比赛,背后涉及公司、版权、商业竞争等资本故事。懒熊致力于打造体育商业第一媒体,让用户在这里读懂体育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突然暴涨!超388% ·  7 小时前  
读嘉新闻  ·  突然暴涨!超388% ·  7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他哭了!冲上热搜 ·  11 小时前  
福州新闻网  ·  孙杨工作室声明:将追究到底! ·  2 天前  
福州新闻网  ·  孙杨工作室声明:将追究到底! ·  2 天前  
北京日报  ·  亚冬会开幕式有哪些亮点?提前剧透→ ·  2 天前  
贵圈真乱  ·  乱侃|林书豪重回NBA舞台,他能冠吗? ·  2 天前  
贵圈真乱  ·  乱侃|林书豪重回NBA舞台,他能冠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懒熊体育

街头篮球,你还有没有Freestyle? | 懒熊涨姿势

懒熊体育  · 公众号  · 体育  · 2017-07-30 21:09

正文

和嘻哈文化一样,街头篮球也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这不影响它依旧迷人。



“你有Freestyle吗?”

吴亦凡问了一遍又一遍,让隐藏地下多年的嘻哈文化又一次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里。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其实十几年前嘻哈文化在中国已经火过一次,不过那时它的载体不是说唱,是街头篮球。

街头篮球源于美国,与Hip-Hop文化有非常强的联系。与正规篮球比赛不同,最初街头篮球没有裁判和教练,为了追求动作的表演性减少了很多规则的限制,只要动作潇洒流畅或足够不可思议,没人会指责你运球违例。这就是人们心中街头篮球的Freestyle。

实际上,最初Freestyle在街头篮球中仅仅指杂技般的原地花式篮球动作。后来,街球手们把这些花式动作即兴地运用到实战当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有没有Freestyle,对街头篮球很重要。街头篮球不等于“在街头打篮球”,表演性是街头篮球必须具备的属性。但光有表演性、为了花哨而花哨的篮球也不是街头篮球,那更近似于杂技,综艺节目的舞台背景是它的归宿。街头篮球追求的是将表演性自由地融入到实战当中,而这没有超强的实力根本无法驾驭。

球技无法驾驭,但穿着打扮可以被模仿。21世纪的头几年,校园里最酷的小孩基本上都是一身oversize嘻哈风。


NBA的街头时代


能影响世界篮球发展趋势的联赛,非NBA莫属。而2000年前后NBA兴起的街头嘻哈风,正是推动街头篮球在全世界流行的关键。


1996年可以说是NBA街头风的元年。这一年,街头气质极强的阿伦·艾弗森当选NBA状元秀;4号秀是早在街球圣地纽约打出名堂的斯蒂芬·马布里。



两年后,一个街头气质满格的品牌AND1在NBA崛起。其实在1996年马布里就成了AND1的第一位代言人,但1998年才是AND1真正崭露头角的一年。AND1的兴衰,正好对应了NBA街头风的起落。


1998年,AND1推出了一段画质粗糙的视频广告。视频的内容,是街头篮球界大名鼎鼎的“Skip to my lou”拉夫·阿尔斯通少年时期在纽约街球场上的精彩集锦。阿尔斯通做出的一系列令人惊叹的Freestyle动作,让这段视频火遍了全世界,而他也在那一年入选了NBA。


▲ AND1 Mix Tape 广告片中阿尔斯通的精彩过人


AND1的街头属性和颇具特色的产品吸引了大批出身街头的NBA球星。凯文·加内特、文斯·卡特、本·华莱士、克里斯·韦伯、贾森·威廉姆斯以及蒙塔·埃利斯都曾穿着AND1的球鞋上场。

文斯·卡特更是AND1的贵人。2000年扣篮大赛,卡特的扣篮技惊四座,成就了NBA历史的永恒经典,而他脚上穿着的正是AND1的“太极”球鞋。卡特并不是AND1的代言人,当时他正处于没有球鞋合同的时期,凭着个人喜好选择了AND1。可以说卡特在2000年扣篮大赛上为AND1做出了史上最好的免费广告,AND1声名大噪。


耐克也没有错过街头篮球这股风潮。2000年,耐克推出了一则广告片,片名就叫《Freestyle》,中文译作“街舞风雷”。这则广告片里,“白巧克力”贾森·威廉姆斯、加内特、卡特、拉希德·华莱士几位NBA球星与一些街头篮球高手一起出镜,他们运球的律动如同酷炫的街舞,配上球鞋的摩擦声、篮球与地板撞击的节奏,震撼了一代篮球少年。



▲ 耐克《街舞风雷》广告片


5年后,时任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对联盟里盛行的街头嘻哈风忍无可忍。在他眼中NBA的目标客户应该是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这个群体对来自街头的文化可没有好感。2005年,在斯特恩的主导下,NBA颁布了“着装令”,要求球员在代表球队和联盟出席的公开场合,一律穿着商务便装。这条禁令让许多一贯以一身嘻哈装扮示人的球星颇为不满,艾弗森就公开表示他拒不遵守这项禁令。但NBA的街头风从此踩下了刹车。

同时,AND1在NBA也开始显露疲态。一直以来AND1都没有拿得出手的球鞋科技,除了模仿耐克的气垫缓震,就是技术含量不高的所谓物理减震(把鞋底做得稍向内凹,为落地时的冲击提供变形空间)。而且,AND1作为一个新兴的篮球鞋品牌,远没有耐克、阿迪达斯等体育巨头财大气粗。种种因素让AND1一直难以留住旗下的大牌球星。


2003年,阿迪达斯以一份天价合同从AND1手中抢走了凯文·加内特,加内特的AND1时代仅仅维持了3年。2004年带领活塞夺冠时,昌西·比卢普斯还是AND 1代言人,到2005年他就离开AND1成了阿迪达斯旗下的球星。曾经街头风格最鲜明的“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在2006年作为热火主力后卫夺冠,不过当时的他球风已不再华丽,而且也已在一年前与AND1解除了合约。


2009年,AND1代言人阿尔斯通在魔术队与湖人队总决赛大战五轮失利,成就了AND1品牌在NBA的最后一抹高光。可叹的是,当时的阿尔斯通已经蜕变成了一个球风平实、效率至上的普通控球后卫,充满灵气的街球动作早已从他的比赛中消失,很难让人想起他就是当年的街球传奇“Skip to my Lou”。


如今,随着艾弗森、马布里、“白巧克力”威廉姆斯、阿尔斯通等NBA街头风格代表人物的离开,NBA的街头时代过去了。曾经最酷、最街头的AND1也已沦为低端品牌,公司几经转手,到现在仍不见出头之日。


街头篮球在中国


2006年,21岁的吴悠穿着一身肥大的嘻哈行头上了《鲁豫有约》。一起上节目的还有他的发小,CUBA北大校队的王璁。


▲ 吴悠(右)与王璁(左)在《鲁豫有约》节目中


鲁豫把他俩捧得很高,说他们是中国街头篮球的标志性人物,像两盏明灯。吴悠自嘲其实他们更像“两盏手电筒”,只是玩街球玩得早。

他们确实是中国最早接触街头篮球的一批人,因为街头篮球真正进入中国也不过是2000年之后的事。本来中国没有什么街球圈子,玩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圈子。


吴悠从一个街球手慢慢转型成为街头篮球运动的推手,他创办的CL战队曾在全国巡回比赛表演、与国外高手交流,还举办了“Open Run街球选拔赛”、“中国街球制霸赛”等很有影响力的街头篮球赛事。

CL战队甚至曾吸引了CBA球员的加盟。2008年夏天,原效力八一队的后卫李克转会北京首钢,处在空档期的他加入了CL战队,参加了那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灯光球场举行的首届“OpenRun”。当然,李克后来早早离开了街球圈,从CBA退役后他当过一段时间教练,近几年又有了知名度更高的身份:中央电视台及腾讯体育的签约篮球评论员。


▲ 李克在2008年夏天曾加入吴悠的CL战队


然而,即使在CL战队最鼎盛时期,吴悠也没能做到让街头篮球盈利。他创办的街球赛事虽然在篮球爱好者中有一定知名度,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