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代
在简书为作者跑腿,坐标北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牛市在半信半疑中成长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厨房小家电5大废物排行榜,劝你有钱也别买 ·  5 天前  
格上财富  ·  投资大师如何看待牛熊转换与波动风险? ·  6 天前  
人间theLivings  ·  戒毒成功后,他没有等来母亲的拥抱|人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代

2017年的五本书

世代  · 简书  ·  · 2017-12-31 15:38

正文

    2017年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以前遇到的这样的大日子,好像有观察到某颗彗星,或是看到日环食之类。壮阔的宇宙和人类思想发出的光辉,都是那么美妙。

  然而,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是一次人类在上帝面前重新校准位置的运动,就像林鸿信老师说,是人们确立了上帝是上帝,人是人。神学是人类以理性整理和获得的(acquired)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激活了上帝在人当中植入(implanted)的知识,使人更能看到上帝的荣耀。人越谦卑,越能看到上帝的荣耀,也越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活力。

    我们无论是三十八岁还是十八岁,都生活在一个不承认有创造主的文化当中,也在一个把自我不断抬升,突破人和上帝界限的世代中,自大、焦虑、无助、混乱和平庸是我们这个世代的主要特征。

  整理了一下今年读的书,发现有不少开了个头,没有读完,选五本分享一下吧。

一、    《基督教要义》

今年第二次读《基督教要义》,和八年前读第一遍相比,这一次并不只是慕名而读,乃是思考和生命的需要。看着今年一些纪念五百周年的活动,我的疑惑是,宗教改革的精神真的在中国教会扎下根基了吗?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何只知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认识停留在茨威格的程度。加尔文的思考对于今天的价值究竟如何?第二次读,滋味丰富了很多。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加尔文对自然神学,对意志的捆绑这两个议题的阐述打开了我的眼界,评价这本书是“属灵世界的奇观”,并不过分。


二、《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今年读了讲谈社的中国历史。有意思的是,讲谈社的中国历史系列和哈佛的中国历史系列,中文版序言都是葛兆光先生写的。两个序言大抵也差不多。都提到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时间缩短,把神话从历史研究中逐步剔除出去;疆域扩大,把中国放在整个东亚和世界的平行范畴当中;视角和体例更加丰富,和中国官方史学家一个政治主线,经济、文化等等为辅线的写法相比,日本的中国历史专家们使用的材料丰富,视野广阔。葛兆光先生不禁问,看着他们写的历史,要问我们自己,难道历史书一定要写得难看吗?

这套书还没有读完,很多时候都是晚上睡前翻一翻,很有趣。比如提到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个人比较,以及隋炀帝为什么执政前后期判若两人。比较起来,发现我们的史观往往是一种过度道德化的僵化史观。


三、《旧约先知书概论》

常有一些人致力于把中国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做比较,证明中国有创世传说、有差不多的上帝观念,也有先知。我没有这个能力评判,但是我个人反对这种生硬比较,但更反对过分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我们不能把认知次序和创造次序混为一谈。说到先知,这是今天的基督徒要面对的一个议题。他们在圣经里留下了那么多篇幅,既熟悉但是又陌生。

这本书极大地修正了我的时间观念。我们常常认为新约是旧约的应验,这本书告诉我们,是旧约与新约都在等候一个日子。旧约里那些场景和让人难以领会的话语,都是终末的上帝闯入到我们的时空当中。先知们就是忠实地表达这个时间和历史观念,一遍又一遍,不管同代的人们如何嗤笑、轻蔑、鞭打他们。

我已经进入了人生下半场,是时候更新我的时间观念了。


四、《信息规则》

这本书之前已经推荐过。我在中信的时候一直等着这本书版权到期,可以购买版权,自己出一次,但是外方优先选择了原出版社。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一个读过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很喜欢他的清晰、活跃的经济学学生。如今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处在一个嘈杂的内容创业领域。只要有人花点时间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产品的特点是什么,成本结构如何,定价策略如何,我们这个行业可以务实很多,对社会提供的价值也会大很多。出版一些没价值的书会浪费很多树,但是信息行业的混乱也会让很多聪明的年轻人白白浪费青春。还是读一下吧。


五、《沉默》

这本书有很多人做过解读、评论。有些集中讨论到了远藤周作的信仰状况,天主教的宣教策略等等。我看过很多,几乎没有一个观点存留在心里。可能好故事的魅力才更有生命力。就像上帝赐下十诫的时候,也先回顾了一下历史,回顾了上帝和人的共同经历。我成为一名基督徒已经快十年了,虽然还没有经历过那么艰难的时刻,但是感时伤怀,常常更想一声长叹、静默无语。圣经里说,“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