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来源于影片《结婚十年》
文章选自《李银河说爱情》
前面讲到过离婚率升高的问题,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根据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的人数同比降低了3.4%;离婚登记的人数同比增长了4.0%,在离婚大军里,很多都是80后、90后。
也就是说
结婚晚、离婚快已经成了现在年轻人婚姻的一个新特点。
很多人在面对婚姻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焦虑,就是相爱的时候两个人海誓山盟,为什么结了婚之后感情很快就会被耗尽?到底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婚姻呢?
这一讲我们就讲讲理想的婚姻关系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经营婚姻关系。
插图来源于影片《饮食男女》
在我看来,
理想的婚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相对低层次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人要能够“吃到一块儿,睡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理想的婚姻关系里,两个人在最基本的人性欲望上应该是能够契合的。
第一,男女双方应该各自有独立的事业。
比如钱锺书和杨绛,一个人研究学问,一个人研究翻译,两个人都有自己所钟爱的独立的事业,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而完整的,然后他们又结合在一起,这要比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关系好得多。
钱锺书和杨绛
,插图来源于网络
我们应当彻底抛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安排。
为什么男人就应该在外面挣钱搞事业,女人就应该做家庭主妇呢?
女权主义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做家庭主妇是一种折磨,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折磨。虽然不排除有些女性非常擅长并且享受做家庭主妇,但如果是被迫留在家中,做家务就是一种折磨了。
家里的东西脏了,你就得把它弄干净,弄干净以后它又脏了,脏了又得弄干净,就像古希腊神话里被惩罚的西西弗斯,终生都要推着那块巨石往山上走,费尽全身的力气推到山顶,然后石头又“哗”的一下滚到山下去了。
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女性,如果这个人是比较有独立人格、想要做独立事业的人,让他完全牺牲自己去过这样的生活,那真是特别难以忍受的折磨。
第二,夫妻俩都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尤其是女性,你不能够把你的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男人身上。如果你们俩感情挺好那还没问题,万一这个男人移情别恋了,或者有一天你不喜欢他了,你怎么办?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收入,你就不能做出自由的选择。
第三个要素就是,在理想的婚姻中,夫妻的人格应当是平等的,
不能无论大事小情都以男人为主女人为辅,或者女人决定男人服从,无论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都不是人格平等,不是理想的夫妻关系。
从目前中国家庭调查的数据来看,城市家庭基本上能够做到男女权力、地位和人格平等了,
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家事决定权共享,大事一起商量。
作为对比,在传统家庭中,尤其在农村家庭中,女性地位还不如男性。在很多地方,女性的名字不能写入族谱,不能进宗庙。
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河北农村有户人家,父亲去世了,要决定送葬的时候由谁来打幡。
按规矩,只有儿子可以打幡,女儿不能打幡。
老人家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那这女儿能不能打幡呢?
结果就起了争执,家人觉得哪怕让侄子打幡也不能让女儿打,也就是让老人兄弟的儿子来打幡也不能让他的亲女儿来打这个幡。
好在这个女儿那时已经到城里工作了,她态度激烈,坚决地争取到了为父亲打幡的权利。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传统家庭里男女人格不平等的状况十分严重。
回过头看,城市里虽然已经很少有这种情况,但是仍然有很多男权思想遗留在婚姻关系当中。
比如说,很多男人下班回家之后就像大爷一样往床上一躺,家务、育儿什么都不管,全靠妻子伺候,这就是男女双方人格不平等的典型表现。
总之,理想婚姻模式应当是夫妻双方有独立的事业,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人格完全平等,这样的家庭才更容易幸福。
选自《李银河说爱情》
▼
内容简介
本书是
李银河四十年来婚姻、家庭与性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是作者对毕生的研究积累和感悟做的一次系统的总结。
书中透彻地探讨了
爱情与性、择偶标准、婚外情、性少数群体、生育观念、性教育、女性独立
等话题。
从柏拉图之恋到更加多元化的性取向,从个人愿望与习俗规范之间的冲突,到感情的流动性和婚姻的固定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作者通过讲述
中外婚姻制度、爱情观念、性观念变迁的来龙去脉和变化趋势,
一窥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情爱方式,拓宽了看待两性关系的视野,并且对于当今中国人所面临的婚姻、爱情与性的现实困境,以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了极为详细的观察和解读。
这里没有艰涩的学术理论,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个案,以及作者传奇的爱情经历,帮助你破解现实中的困惑,更透彻地了解爱情和两性问题,走出认识误区,突破人生格局,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