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聘
猎聘订阅号为您提供有趣、有用、有品的职场内容,为您破解各种职场难题,呈现新潮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度的职场洞察,时下社会热点,以及大数据行业分析和研究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她的文娱生活  ·  职场中的她们为何失权? ·  昨天  
HR新逻辑  ·  劳动争议频发,HR如何有效应对? ·  5 天前  
讲师成长研习社  ·  职位等级划分表(全套) ·  6 天前  
讲师成长研习社  ·  职位等级划分表(全套) ·  6 天前  
高绩效HR  ·  华为干部五力:华为到底需要怎样的干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猎聘

不卷还高薪?当TA们去香港工作后...

猎聘  · 公众号  · 职场  · 2024-10-30 18:00

正文

这两年,打开社交媒体,你也许会经常看到怒赞香港职场薪酬优渥、没有加班文化、女性友好、没有35岁危机的帖子前仆后继被推送至你的眼前。

不过仔细一看,评论区也不时跳出异样声音:“不加班大概因为工资低”、“港硕留子揾工地狱开局”、“入职港企,滤镜破碎”。

到底哪一方的说法才是真实的?

不同人眼中香港职场的AB面

针对求职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2位曾同时就职于香港和内地的职场er,主要从赴港工作的原因、职场文化(工作生活平衡度、是否女性、大龄友好等)、内卷程度对比、目前的人才缺口等方面进行了访谈。

从结果看,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职业,对香港职场的感受大不同。

Evelyn是内地人,在英国念完本科后,回国在上海工作2年,后去往香港念硕士,通过IANG签证成功留在香港工作。

她坦言,当初选择香港作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首先是考虑到长远规划,香港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发展前景,其次对非本地人毕业生很友好,而且职场对女性的友好度很高。

进入职场后,她的体验也相差无几。

一是work life balance。加班文化并不盛行,工作节奏快,但手脚麻利点,下班前都能做完——“我几乎好像都没加过班”。

对于前段时间新闻报道的内地人才将不好的风气带进香港职场,她个人体验也不明显。

“谁会那么傻呢?有的人就是冲着wlb来的,来了又开始卷、主动降薪,不是自相矛盾?”

二是她认为香港职场中,人与职场、同事之间的边界感比较强。大家有共识将手头工作集中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下班之后,少有人通过私人电话联络工作相关的事。

“在我的旧司(内地),老板要求每个人下班必须带电脑回家。”

此外,同事之间很少打听婚恋、生育、家庭或年龄情况,这也是Evelyn所看重且认同的:人与人之间会保持庄重的边界感,所谓e人友好,i人天堂。

不过,另一位受访者SHAN对于香港职场的看法,虽与Evelyn有重合,不同点也很多。

SHAN是香港人,大学毕业后先在香港工作,后自己创业的同时又进内地大厂工作了几年,现返回香港工作。

首先,在对学历要求方面,Evelyn和SHAN都认为,香港职场虽对学历有一定基础门槛,比如要求本科、看重港八大资质,但整体而言对学历的要求没那么严重。用人单位还是更看重求职者在学历、能力、经验和知识转化能力方面的综合实力。

但对于加班文化、职场是否大龄友好等问题,SHAN则感受不同。

在他从事的行业,需求旺季时,加班是常态化的,“早上9、10点上班,晚上7、8点下班我们都不会视作加班的。真正最疯狂的一次是加班到次日早晨7点。”在他看来,香港的职场节奏更快,工作更饱和,对求职者的工作效率要求也更高。

对于大龄危机问题,SHAN认为,虽然市场上并没有歧视大龄人士的风气,是否会被“年龄歧视”实际由供需决定。

在一些更需要经验和技术的岗位,资历深的确比资历浅的更重要。

比如科技IT部门,5年经验+月薪2.5万块的年轻人 VS 15年经验+月薪5万块的中年人,他可能倾向后者:“因为目前我们缺的确实是经验能覆盖更宽领域的老手”。

此外,企业也会计算招聘年轻人花心血培养一番却反被当跳板的成本。

但某些岗位则不一样,比如销售。企业为公司形象年轻化等综合考量,倾向聘用更年轻的雇员是有可能的。

而某些必须紧跟前沿风尚的部门,尤其需要新鲜idea,也会在招聘中特意给年轻人留出席位。

“但其实没有刻意针对年龄去筛人的标准,还是看不同市场和行业真实需要。”

他认为一个人能否在香港就业市场站稳脚跟,更多跟对自身定位是否清晰相关,而非年龄。

“一个人35岁,但学习能力强,适应性高,贴合职位需求,他就是炙手可热;反之,即便25岁但浑浑噩噩,市场还是会淘汰你。”

揭开香港职场的共性与真面目

Evelyn和SHAN对香港职场的感受仿佛“岁月静好”与“丛林法则”两个极端,但恰恰反映了香港职场的一种内核、多种面向。

不少人和Evelyn一样,初始迷恋源自对开放自由、与国际接轨、工作生活平衡的向往;

认同港女精神,看中职场女性友好度(2023年数据显示,香港女性高管人数在38%左右,远超亚洲其他地区);崇尚边界感,对没人管你是不是异类的“冷漠”感到安心;

但后来,他们看到了晚9点后依旧灯火通明的中环(加班版),看到了为维系高昂生活成本不得不“热爱”工作的疲惫社畜,以及更冷酷、直接的职场选拔;看到了38%的女性高管率背后,是仅14周的产假。

祛魅和探索的过程让人逐渐靠近内核,我发现“甘蔗没有两头甜”的道理在香港职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要享受一座城市的好,必然要承担一部分不那么美好的东西。

在香港,work life balance的确被提倡,但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香港本质上不是一座躺平型城市。

所以纯粹为追求生活舒适度前来的人会失望。

好在港人务实,绝不提倡没苦硬吃,没班硬加,但这是建立在整体更快、更强的工作节奏前提上。

能不能真正拥有wlb,还得靠自己。

此外,薪资水平与工作强度正相关,丰俭由人。但这样高房价、高消费水平的地区,多劳多得恐怕是大部分人的唯一选择。

而女性友好的职场环境,赋予女性公平晋升空间和话语权的同时,也意味着更血腥激烈的职场厮杀。

大龄危机真没有,但香港职场对此执行的是更为严苛的市场淘汰制。

企业根据求职者的真实含金量和岗位匹配度来决定是否录用,这也能倒推出:香港职场er的也没有轻松的时刻。

未走出校门就得卷GPA、卷实习、卷证书奖项,为简历镀金,为求职做完全准备;进入职场后,要不断积累经验,磨练技能,提升效率。

你或许在想,在哪不都这样吗?但香港的容错率显然更低,所以摸鱼和滥竽充数的空间也更小。好处当然就是“35岁危机”、“准时下班羞耻症”等扭曲风气也没有什么存在空间。

这些现象其实共享的是同一内核:香港早就是充分竞争市场。

充分竞争,指市场内所有的资源都已经被调动,不存在任何人或集体可能出现的垄断性,这样市场价格会维持在一个很合理的地位。

说人话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港人极其务实的风格主导和健全法律保障下,这套法则运转得有效但冷酷,所有身在其中的人、事、物,长期来看市场一定会根据供需关系做出自动合理定价。

这是个“你行你上”的城市,香港奖赏“不怕没能力,只怕没机会”的人。

香港人才缺口在哪?

根据9月最新出炉的《2024年世界人才报告》,香港人才竞争力第九,亚洲区域第二,依然显示了其在吸引和培养国际人才方面的超强竞争力。

如果对香港职场生活抱有憧憬和期待,不妨来看看,当下拥有哪些经验和能力,最有可能快速进入香港职场。

根据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发布的《2024年香港人才市场概览》,目前香港市场人才需求和全球市场需求趋同:信息科技类人才稀缺。

港府认为这个缺口甚至将某种程度上改变未来人才招聘的方式:以评估技能为首。

其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促进决策或改善客户体验将会是企业机构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方面的人才。

医疗系统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医生、普通科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职业。

而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金融行业是香港的传统强项,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迭代和创新,其对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

一句话,香港对人才的接纳程度很高,但门槛也没那么低,紧贴时代脉搏。

今年10月港府发布的《2024施政报告》,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

在最新扩大版“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中,13所新上榜高校有9所皆来自内地。继2023、2024取消优才配额、放宽高才通标准后,港府在内陆人才引进方面再一次加大筹码,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

🏃🏃🏃
如果你有去香港发展的计划,
或是人在香港想去看看内地的机会,
都可以来到由猎聘联合主办的
【2024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
本次招聘会将于11月2日—3日,
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2号馆举行。
届时会有200+海内外知名企业
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并收集简历,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
一定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扫描左侧二维码领取门票

我们为无法到场的朋友还准备了线上通道,只需扫描上图右侧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线上专场,查看香港及内地热招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