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2019
科学尚未普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黑龙江、上海、江西、陕西、宁夏知识产权新闻动态一览 ·  14 小时前  
IPRdaily  ·  2024年IPR ...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21 小时前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2019

96年台海危机时,中国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击沉一艘美国航母?

水库2019  · 公众号  ·  · 2018-10-19 09:15

正文


Aeromage

90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在这里和大家唱个反调。如果照着CMANO的官方推演剧本,96年不靠核力量击沉美军一条航母是有机会的——如果老美足够狂妄,土共又足够不计代价的话。条件是:美军航母舰队穿越台湾海峡;舰队穿越海峡事出突然以致没有时间先行定位共军潜艇;舰队航道不在台湾防空圈的范围之内,且台湾的空中力量不参与此次行动。我们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利用轰炸机/水面舰艇/潜艇的三相威胁,压缩对手制空机可能的应对策略,再利用老旧战机的数量优势消耗对手主要武器,将其性能优越的制空机迫离防区,打开攻击窗口后用轰炸机/岸基阵地的反舰导弹实施饱和攻击。

作战想定基于官方剧本Armed Diplomacy 1996,也就是高票答案

@Alexander Cheung

推演所用的剧本。在这个剧本中,美军的作战目标是用两个航母战斗群在24小时内穿越台湾海峡,与任何介入的共军单位交战,歼灭对方抵抗力量并尽量减少损失。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推演中玩家只能扮演美军,而且这是本战役唯一一个一星难度任务。显而易见,开发者认为老美可以吊打土共,而共军方面根本不值得一玩——高票答案也印证了这一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决定分两步来研究这一问题。首先,使用美军对抗共军AI,从开始就用规划器制订一套必胜策略,使得在剧本进行的时间内不进行任何手动操作,就能达成任务目标。其后,用任务编辑器修改剧本来使用共军,挑战之前写入的美军必胜策略。在此过程中不对双方作战单位做任何改动。



====================

第一部分:美方对阵共军AI必胜策略

先来看看我制订的美军策略。各单位的作战计划如下:





(美军侧对抗共军AI的战术部署)

-独立号航母战斗群(独立号航母,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x1,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x2,佩里级导弹护卫舰x1)初始位于台湾岛东南侧南部,即刻开始以顺时针方向绕行台湾岛,并计划于海峡中段与尼米兹号会合,之后调转航向,与尼米兹号一同由海峡西南方脱离。

-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尼米兹号核航母,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x1,基德级导弹驱逐舰x1,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x1,佩里级导弹护卫舰x1,辅助船只x2)初始位于台湾岛东南侧东部,即刻开始以逆时针方向绕行台湾岛,并计划于海峡中段与独立号会合,并由海峡西南方脱离。

-洛杉矶级核潜艇x2,初始位于台湾岛东南侧,在确认共军敌对后,向福建沿海一线的共军防空导弹(红旗-2B,红旗-61A,S-300)阵地发射巡航导弹,以清除海峡上空对美方战机的地面威胁。随后两艇由东海方向脱离。

-独立号空中巡逻:12架F-14A(携带AIM-7P及AIM-54C),16架F/A-18C(携带AIM-120A,其中2架维护),在台海西南至菲律宾一线执行战斗空中巡逻。此任务的目标是夺取制空,轰炸机截击,保障区域内的反潜作业,以及避免敌机绕行,偷袭台湾岛东南的辅助飞机。

-尼米兹号空中巡逻:24架F-14A(携带AIM-54C,其中6架维护),12架F/A-18C(携带AIM-120A,其中4架维护),在台湾海峡上方在执行战斗空中巡逻。和上个任务类似的制空夺取任务。这也是三个对空作战防区中任务最重的一个。

-嘉手纳基地空中巡逻:18架F-15C(携带AIM-120A,其中2架维护),在台海东部至冲绳一线执行战斗空中巡逻。和上两个任务类似的制空夺取任务,由于离海岸较远而共军飞机航程有限,任务相对较轻。

-独立号对舰打击:10架A-6E(携带AGM-84D,其中2架维护),8架F/A-18C(携带AGM-84D及AGM-88C),在对空巡逻稳固后打击任何300海里内的敌方水面舰艇,主要目标为共军南部水上打击群。

-尼米兹号对舰打击:10架A-6E(携带AGM-84D,其中4架维护),12架F/A-18C(携带各型AGM-84,其中2架维护),在对空巡逻稳固后打击任何300海里内的敌方水面舰艇,主要目标为共军东部水上打击群。

-独立号反潜巡逻:4架S-3B,在对空巡逻稳固,并清除任何水面舰艇威胁后,在航母舰队抵达前肃清海峡西南入口的潜艇。

-嘉手纳基地反潜巡逻:8架P-3C,在对空巡逻稳固,并清除任何水面舰艇威胁后,在航母舰队抵达前肃清海峡东北入口的潜艇。

-尼米兹号反潜巡逻:4架S-3B,在航母驶入海峡前2小时并取得海峡上空制海权后,在航母既定航路上执行对潜警戒。

-独立号舰队反潜/辅助飞机任务:航母及护航舰艇上搭载的12架各型SH-60,在舰队周边执行对潜警戒。同时航母上的E-2C预警机,EA-6B电子战飞机以及S-3B(空中加油任务)在舰队防空圈内执行支援任务。尼米兹舰队任务同。

-其他辅助飞机任务:由嘉手纳基地起飞的长程支援机(E-3B预警机,EP-3E电子情报机以及KC-135R加油机),在台海东南面,以台湾岛为依托执行支援任务。

只要采取以上配置,就可以在22小时内完成穿越台湾海峡的任务,并且经多局(>10)测试,美方飞机的损失很少超过5架,而舰船方面,仅有一次被潜艇摸沉了一条佩里级。对我方的威胁主要源自:

-对方两团共24架Su-27会在航母接近海峡时出动,虽然其作战效能依然逊于F-14和F/A-18,但在不手操的情况下,想永远无伤是不现实的。

-我方制空机在拦截敌机时,常常误入福建沿海S-300的防区,哪怕此区域不在我划定的防区之内。一旦误入,损失的风险就很大。

-由于本游戏比较愚蠢的寻路系统,常有飞机卡在台湾岛的禁飞区边缘,因为燃油耗尽坠毁。

-海峡中坐沉的潜艇。虽然有大量的反潜,但共军投入的潜艇也不在少数,还是时有无法反掉的情况。这也是普遍认为对美军航母的最大威胁。

-大量轰6携带的鹰击-6。因为某种原因,共军AI使用的这些导弹从未对我造成过损失,但这些武器事实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后文会详述)。

用以上配置和共军AI打上一局,双方的战损经常是这样的:





(简直惨不忍睹,和高票答案的结果类似)

第二部分:共军战斗序列及单位点评

用美军列好阵之后,接下来就该用共军破阵了。相较之下,共军的战斗序列就十分寒酸了:





(共军主要部署图,大量的老旧战机驻地和过时的防空系统未予标出)

土共的单位可以粗略地分为用来射海里的,用来射天上的,还有不是用来射的。用来射海里的主要包括两个水上打击群,五条潜艇,三个岸基海鹰-2导弹阵地,以及大量搭载鹰击-6的轰6D和少量搭载鹰击-8的试验型歼7EH。用来射天上的主要包括大量二代机歼6歼7歼8以及唯一能发射半主动中程弹的两团Su-27SK,还有大量过时的红旗-2B以及唯一能提供一点点拦截能力的S-300阵地。不是用来射的就囊括了所有的支援单位,包括传感器系统和侦察装备。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单位都能干点啥吧!

东部和南部两个水上打击群,各配备3条051驱逐舰,3条053护卫舰。光看数量,你可能以为这里面掺上一条航母,就能对抗美国航母舰队了,其实这是个笑话。在前垂发时代,整个水上打击群的对舰导弹不过三四十发,而红旗-7的防空范围只有5海里,处于战机格斗弹的水平。而且这两支舰队的起始位置处于台湾海峡两侧,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合流也不可能。可以说美军只要发现这些舰队,并开始起飞对舰飞机,这些舰队的船员就可以弃船逃生了。水上打击群?水上被打击群还差不多。

再来说说被寄予厚望的潜艇们,4条035G柴电潜艇,1条091攻击核潜艇。如果预先得知美军将穿越台湾海峡,理论上这些潜艇可以停机坐沉,埋伏在老美舰队的航道上,伺机对航母造成致命一击,不过这实在是说着容易做着难。首先这些潜艇的初始位置并不好,有的需要狂奔才能在对方舰队到来前就位——可是在固定翼反潜机的不断巡逻之下,你敢一路增加噪声狂奔吗?即使部分潜艇成功抵达海峡,它们的命运也不容乐观,因为台湾海峡实在是太浅了。靠近台湾的一侧普遍不到100米深,即使潜艇关机坐沉,被直升机和舰队声纳找到的几率还是很高。说到这个份上,靠埋伏潜艇打航母已经是纯摸奖了。这也是我不喜欢攻击型潜艇的地方:这些单位的上限很高,下限很低,而大多数时候的作战效能都接近于下限,特别是对方有所准备的情况下。

三个海鹰-2发射阵地也不过是聊胜于无。每个阵地只有6发导弹,而这些导弹射程的重合区域要么太过偏向海峡大陆一侧(美军舰队显然不会走这边),要么处于美军两个航母舰队已经会合的航段(指望这12发导弹破防两条提康德罗加的拦截并不现实)。也就是说,最多同时只能用6发导弹攻击对方舰队。不过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导弹攻击美方舰队的最佳时机是任一舰队驶入海峡入口之时。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广西桂平驻地28架,江苏丹阳驻地24架的轰6D,各携带2发鹰击-6导弹。这104发导弹显然会和岸基的6发海鹰-2和浙江路桥驻地歼7EH携带的8发鹰击-8同时使用,共计120发。这些导弹是此推演中除潜艇摸奖外,唯一纸面上可能破防一条提康德罗加拦截火力的打击手段。在1996年的中国,说这些就是全村人的希望也不为过(核武除外)。

再看用来射天上的家伙们。在这个推演中,防空导弹的作用不大,顶多对美军海峡上空的巡逻战机造成一些损耗——毕竟老美不是要冲过海峡来和土共拼命的。福建沿海的红旗-2B可以说完全无用,很快就会被潜射巡航导弹干掉,而S-300能否活过这一波也要凭运气。如果S-300阵地没有被打残,共军可以以该阵地为保护伞,提供战机预先集结的空域,或用来庇护防空能力薄弱的水上打击群。

既然不能倚靠防空导弹,我们就需要用战机对抗战机。广东遂溪和江西南昌驻地的各12架Su-27SK(携带R-27R)是当年共军绝对的明星战机,可就算是这些“明星”们也只能发射半主动弹,和美军的F-14和F/A-18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论及作战效能,大概是美军战机>共军Su-27>射完主动弹的美军战机>其余共军战机。虽然战斗力有差距,数量又压倒性不足,但可以肯定这些Su-27SK必将成为共军空中作战的主心骨。还有就是不得不提的老祖宗们,24架各式歼6,76架各式歼7(不算那4架挂载鹰击-8的),以及36架各式歼8。这些货色带的导弹,射程还不如美军喷完主要武器剩下的格斗弹AIM-9M,指望它们去把美国佬的战斗机干死是不现实的。不过它们擅长干两件事——骗一发导弹,射一发反潜机。这些老祖宗们在本次推演中将发挥的作用将超乎你的想象。

最后就是共军的支援单位了。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觉得当年土共的辅助系统就是弱鸡,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土共的确不称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加油机这些最大最贵的玩具,但这个剧本中至少有两样非常关键的战略资源:完善的、基于地面雷达网的对空早期预警,和一定的海侦手段。比起预警机,地面雷达网的确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不能快速部署,不能针对超低空目标,容易吃反辐射导弹啥的,不过这都不是事儿,反正老美也不过来舔地——你的雷达也不用负责防空,更不用引导什么导弹,自始至终它就干一件事,就是看看整个台海空域有多少美军飞机在。纵使沿岸的雷达会被电子干扰,但这样粗略的探测还是可以办到的(见图上右下方白色虚线的覆盖范围)。海侦的任务由4架海轰5和8架强5完成,海轰5用698侧视海侦雷达来定位敌舰队的大致范围,之后强5利用较好的低空低速性能及续航能力,实施超低空抵近侦察来进行精确定位,并确定哪条是航母(其实这些强5上面还有火箭弹的,但你不会想用它们射爆航母吧?)。

这些就是共军方面的全部作战单位了,看起来有没有胜算呢?无论如何,让我们开始吧!

====================

第三部分:中方推演战报

1996年3月21日北京时间9时整,美军行动开始。福建一线雷达与防空设施尽数被电子干扰。数分钟后,早期预警雷达开始探测到台海上空大量的不明飞机。

9时36分,雷达探测到一发飞向福建沿岸的巡航导弹! 12分钟后, 第一发巡航导弹命中了漳州的红旗-2B导弹阵地。此刻,台海危机升格为台海战役已成必然。





(真他妈让人害怕.jpg)

然而,海峡对岸的天空却一片死寂。没有截击,没有对空巡逻,甚至看不到明显的部队调动,简直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难道我军被这次并不突然的突然袭击打懵了?显然不可能。潜龙行动正悄然展开,五艘潜艇正在以潜望镜深度(091核潜艇为最大深度),全速前往台湾海峡入口的预定设伏地点。这样做的确存在风险(091核潜艇甚至因高速航行产生了空泡,会大幅增加噪音),但由于陆基雷达的存在,一旦探测到有飞行速度较慢的大型飞机靠近潜艇所在海域,潜艇将立即改为最大深度,以潜动速度前往指定地点。与此同时,南部水上打击群向S-300阵地的防空圈全速前进,以期其防空火力抵御美军的对舰打击,而东部水上打击群则按兵不动。所有机场的战机战斗整备,但并不出动一架——在之后的数个小时,我军必将采取战略性的隐忍姿态,直到狂妄的美军作茧自缚,将航母驶近台湾海峡。

截止至10时50分,美军的潜射巡航导弹攻势基本停止。福建沿岸的防空导弹阵地损失惨重,尤其是在拦截了一两发来袭导弹后,S-300阵地直接被两发巡航导弹摧毁,这样南部水上打击群彻底失去了对空防御。这是之前在用美军方推演时都很少见到的,可谓运气背到极点。





(被命中一发后索敌单元全挂处于瘫痪状态,随后被另一发带走。这种运气就不要赌国运了!)

10时53分,早期预警雷达发现敌机异动,大量敌机向南部水上打击群接近。其命运可以说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

11时整,南部水上打击群侦测到东南方导弹来袭,应该来自独立号的对舰打击飞机。尽管我军舰艇竭力机动并以37mm机炮和红旗-7拦截,还是被大量反舰导弹重创,仅剩两条051驱逐舰。9分钟后,更多敌机于海峡方向逼近南部打击群残部,并发射反舰导弹,这些飞机应该来自尼米兹号。在这波攻势中,南部水上打击群损失殆尽。






(来自独立号的入侵者和大黄蜂对我舰狂轰滥炸。照这个剧本,这个打击群应该是神仙也难救)

即便如此,大陆一侧依旧没有过多的反应。依旧未见战机起飞,东部水上打击群更开始调转航向,向北方撤退。这并非怯战,而是为了牵制敌方战机。从美军视角来看,他们并无法获知该打击群的动向,仅仅是知晓其存在——这支舰队可能正径直向台海赶来,也可能已经在福建浙江沿岸的任何类船坞掩体中守株待兔了,而无论它在哪里,都要预留一些对舰打击力量以防备之。舰载机更换携带武器需要数小时,如果此时将所有F/A-18换装全对空配置,然后在航母进入台湾海峡之时,共军舰队携30-40枚反舰导弹突然杀出,想马上把机载的反舰导弹挂回去可来不及。虽然哪怕光靠A-6和舰载武器美军也能全灭共军舰队,但这势必成为一场导弹你来我往的肉搏战,这显然不是美军乐意看到的。回到我方视角,此时如果意气用事,将这支水上打击群送掉,反倒会给美方“另一只靴子也已经落地”的安全感,从而把全部F/A-18换装对空,加重我军下一步行动面临的压力。

11时20分,一架海轰5从浙江宁波驻地起飞,开始利用698机载侧视雷达进行对海侦察。其巡航路线相当保守,谨防超远射程的AIM-54C狙击。即便在如此距离上,水轰5的雷达已经被敌方电子干扰。长达数小时的搜索一无所获。

15时02分,早期预警雷达发现台湾岛西南部有多架敌机集中,并低速盘旋,疑似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周边的反潜与辅助飞机。水轰5奉命飞离大陆,进行亡命式的抵近侦察,被敌制空巡逻机以导弹击落。由于雷达被干扰严重,直到最后水轰5也未能定位到航母舰队,但与此同时,对空预警雷达发现疑似存在航母的海域多架不明飞机凭空出现,对我侦察行动做出反应!独立号航母必然在此海域起飞飞机无疑。至此,我军首次粗略预估了敌方航母的位置。暂时的隐忍已然结束,台海战役即将进入第二阶段。





(右方不明飞机扎堆处便是疑似航母的海域,远比海轰5搜索雷达的探测距离近,但由于强烈的电子干扰,无法直接定位该舰队)

15时08分,我军全部制空机,除去4架携带鹰击-8的歼7EH和24架精锐Su-27SK全部升空,共计136架(24架各型歼6,76架各型歼7,36架各型歼8),在江西上空稍作集结,随后直扑台湾海峡西南方入口区域。这些飞机性能上完全无法和武装到牙齿的美机相提并论,所携带的霹雳-2/7/8导弹也十分落后,但我军上下早已充满必死的决心。飞行员被告知即使燃料达到返航的极限也不撤退,精卫行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向着破晓的水平线!)

到这里一定有人看不下去了:这年头代差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空战靠人海战术真的靠谱吗?何况这边才136架飞机,把Su-27全算上也不过160,而美军不在维护的F-14,F-15和F/A-18加起来就有86架,比例连2:1都没有怎么人海呢?这就要引入三个概念:三相作战的威胁,空中巡逻防区以及1/3法则。

在这场推演中,我方处于攻势而美方处于守势,而我军可能采取的打击方式是多样的,大体来说就是水面舰队攻势,潜艇伏击以及基于轰6和岸基阵地的导弹打击。针对每种打击的最优防守方式都不同:大量战机挂载反舰武器利于应对水面舰队攻势,划大反潜区并派出大量空优机护航利于应对潜艇伏击,大量空优机执行截击任务则利于应对空/陆基导弹打击。诚然,我军无论哪种打击能力都不出众,但却令敌方无论如何都不得不防。也就是说,美军必然要分派部分F/A-18对舰,并相应划大空中巡逻范围以保护反潜机,从而削减了其有效制空机的数量。

接下来是空中巡逻防区的划定问题。一开始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为什么要分散力量划这么多防区,而不是简单地让空优机巡逻航母舰队周围,甚至不去巡航,仅仅设置对空截击任务?这是为了保护前出的反潜机。反潜作业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任务,想要保证舰队以正常速度航行,必须提前多时就派出固定翼反潜机去放置大量声纳浮标。只用直升机在舰队防空圈内进行反潜便要拖慢整支舰队的航速,而且可靠性也远远不如固定翼反潜机。这样,为制空机划定前出的空中巡逻防区就是必然的——事实上,本推演中美军的三个空中巡逻防区,就是根据海峡两端入口和海峡中段的反潜任务而划定的。而若在护航反潜任务途中遭遇大量我方空中力量,美军就很可能只能投入两个防区的制空机进行防御,而不是全部。

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选择优先打击独立号而不是尼米兹号:首先,如果将打击地点定在海峡西南入口,来自嘉手纳的F-15的驰援距离极远,可能需要慢慢空中加油才能续过来,反之如果选择海峡东北入口,独立号防区的F-14和F/A-18则容易增援。其次,尼米兹战斗群将一条斯普鲁恩斯级驱逐换成了基德级,对空能力略有增强,而混入的两条辅助船也为我军甄别打击目标造成了干扰。再次,从广西桂平驻地起飞的轰6航程有限,若选择更远的打击目标,可能无法在发起打击前充分集结,甚至无法返航。

最后一个限制敌方有效制空机数量的因素就是1/3法则。该法则规定,如果一定数量的战机被分派到一个空中巡逻任务,在任一时刻有1/3的飞机执行巡逻,1/3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而1/3属于上一班返航的飞机,进行整备/加油/重新挂载武器。这样,最多能有2/3的飞机(常时巡逻+预备队)能同时应对一波空中威胁。这个设置是因为战斗机执行一次巡逻的时间,和降落后进行一次整备的时间较为接近,1/3法则可以保证战机轮流升空,减少整个机队可能的不应时段。如果对手不采取1/3法则,我方可以提前出动大量携带角反射器,伪装成轰炸机的歼6甚至是民用飞机,诱骗敌机大量起飞拦截。一旦早期预警雷达发现敌方制空机起飞量在1/3以上,诱敌机立即撤退,然后我军等待两小时让这波敌机燃料耗完,之后大规模突袭,敌方可起飞的制空机必然少于2/3。换句话说无论对手1/3法则与否,在同一防区面对方2/3的制空机已经是我方能遇到的最坏情况。

综上所述,我军大批战机将面对的敌人不是恐怖的86架先进制空机,而仅仅是对方西部和海峡防区制空机的2/3,大约35架F-14和F/A-18。这样我军就具有了接近五打一的数量优势。可即便如此,在存在代差的极端不利条件下,空战五打一真的就能打出优势吗?

16点23分,我军战机大部抵达台湾海峡西南端,台海空战白热化。残酷的现实是,在压倒性的技术装备差距面前,无论是数量还是士气都不足以扭转战局。即使数量比达到5:1,老旧的二代机们也只有被收割的命运。敌军战机超视距发射主动弹,我机群甚至还没到达预定区域就被消灭十数架。而后敌机凭借优越的机动性与我方战机周旋,而我方孱弱的格斗弹根本够不到对方。台海大空战开始不到十分钟,我军就损失数十架战斗机,而美军无一损失——这简直看似一场毫无胜算的屠杀。





(新时代精卫填海)

然而,这些老爷机们只有一个任务:避开水面舰艇的防空圈,无视制空机的枪林弹雨,阻扰任何辅助飞机——特别是反潜机——的行动。无论这些老爷机的性能多差,打击那些缓慢的反潜机还是绰绰有余的。此时的美军虽然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正面临着致命的抉择:常备巡航的1/3制空机,它们的主武器(AIM-120和AIM-54这些主动弹)已然耗尽,此时是否应起飞预备队的1/3制空机迎敌?正在整备的战机还有两小时才能准备就绪,如果起飞预备队并打完了导弹,两条航母舰队将面临近一小时的制空空窗期;如果不起飞预备队,并把打完主武器的战机拉回防空圈形成防守态势,那么在共军战机围城的形势下,有数小时都不可能进行反潜作业。独立号航母已经驶近澎湖列岛,就要抵达共军最可能蹲守的海峡区域,光靠直升机反潜的风险是巨大的。或许这些用完主武器的战斗机可以放下无伤完胜共军的荣耀,冲进去用格斗弹和机炮同共军狗斗,以保留预备队应付下一波威胁的潜力?

然而这种如意算盘也打不下去了。美军的早期空中预警很快发现了15时45分于广东遂溪和江西南昌驻地起飞的24架Su-27,如果这时不起飞17架预备队战机,空中的18架只剩格斗弹的制空机必然成为Su-27搭载半主动R-27的活靶子。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上的预备队很快起飞加入战局,以期保持对共军的空中优势。

16时34分,我军Su-27开始陆续抵达交战区域,而敌方预备队也已起飞迎战。这些精锐战机并没有盲目挑战敌方的优势制空机,也不加入老式战机对敌辅助飞机的骚扰,而是充当真正的“侧卫”,在战场侧方徘徊,用中程弹不断驱赶试图用格斗弹打击我方老旧飞机的敌方制空机。精卫行动的作战目的就是让美军陷入两难境地:要么空域被压制无法用固定翼飞机反潜,要么在空域取得优势,但形成制空空窗期。在本次推演中,美军选择了后者。





(侧卫加入战场。北方的一个团已进入战区,西方的还在赶路。可以从洋红色的对空射程圈感受到这些精锐和我方其他老旧战机的差距)

在混乱的大规模空战中,我军的其他部署也悄然展开。15点52分,广西桂平和江苏丹阳驻地的共计52架轰6携带鹰击-6导弹开始起飞。同一时段陆续起飞的还有4架携带鹰击-8的歼7EH,和即将执行海侦任务的2架海轰5以及8架强5。此时此刻,我军战斗序列中除了一架备用的海轰5,所有作战飞机已尽数升空。

16时50分,精卫行动接近尾声。在“监督”敌机射完了最后的主动弹后(35架制空机充其量也就140发主动弹,还没有我方战机多,何况空空导弹的命中率也没那么高),我方Su-27协同残余老式战机开始返航,与此同时,美军的反潜任务再开。光从战损上看,我军简直惨不忍睹:七十多架战机被击落或燃料耗尽坠毁,其中包括3架Su-27,而美军仅损失4架制空机和2架反潜机。然而我军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敌军2/3的制空机陆续降落,而剩下1/3的战机还在整备中。航母战斗群的制空空窗期已经来临,而我方的对舰打击力量兵临城下,台海战役将见分晓。

17时整,我军轰炸机已陆续迫近海峡沿岸,混在机群中的海轰5也已确定了独立号航母舰队大致方位。4架歼7EH及8架强5下降到离海平面5米,以极限速度冲向敌航母战斗群,以期将位置信息精度提高到反舰导弹可用的程度,并准确识别舰队中的航母。



(全村人的希望已经在路上了。注意南方两组准备抵近侦察的歼7EH和强5)

17时05分,超低空突防的12死士遭遇猛烈的防空导弹及近防炮打击,在一分钟内全数阵亡。可是在最后的时刻,航母的位置信息已精确到足够进行反舰导弹打击。这些战机的飞行员直到最后也没能看一眼航母,但强5的雷达预警接收器发现一条敌舰上有着舰上空管系统!这艘就是独立号无疑了!轰6开始集结,和航母决一雌雄的群鹰行动达到了高潮!





(“这是我最后的情报!收下吧!”“强——五——”)

17时12分,最可怕的状况发生了!我方轰6还未集结完毕,对方后1/3的制空机便已开始升空,空空导弹直扑我军轰炸机。海峡的另一侧,大量来自尼米兹号的敌机也已径直向我轰炸机群奔袭,整队轰炸机危在旦夕。此时此刻,我军司令部当机立断,所有轰6与岸基海鹰-2阵地,瞄准敌独立号航母,导弹齐射!





(面对扑面而来的空空导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我军发射的导弹共计105枚,被航母战斗群的护航舰(尤其是提康德罗加)拦截不少,并受到了严重的电子干扰。至于结局嘛……看图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