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arlETF
做趋势的仆人,财富的主人。掌握99%不知道的投资知识,成为1%的投资赢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今年春节,哪座城市是最大赢家 ·  2 天前  
康石石  ·  香港、新加坡、海外院校DDL大盘点,25fa ... ·  19 小时前  
拾榴询财  ·  有奖征集:回乡见闻 ·  2 天前  
康石石  ·  瑞典艺术留学申请全解析~ ·  昨天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文化丨贵州省杂技团伦敦贺岁 蛇年春节展现非遗之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arlETF

新股,创造还是毁灭超额?

EarlETF  · 公众号  ·  · 2024-05-29 07:30

正文

最近在重温《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J.西格尔2005 年出版的一本老书,国内是2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了。

杰里米·J.西格尔,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他最经典的著作,《股市长线法宝(Stocks for the Long Run)》,堪称是论证股票是比债券更好的投资资产的经典著作,所以不断更新不断重印,2022年末刚刚更新到了英文版第六版。目前国内已经引进出版的是第五版,据说第六版的中文版今年也有望面世了。

说回《投资者未来》,这本书单看中文版书名,似乎是本笼统的论著。但你要看了英文版标题的全文,才能明白他的中心思想:The Future for Investors: Why the Tried and the True Triumph Over the Bold and the New(投资者的未来:为什么传统和可靠胜过大胆和新奇)。

是的,这本书强调很多投资者往往过于激动,给了一些新事物新公司更高的估值,以至于长期收益不佳,反而是一些老掉牙的行业,因为悲观带来的低估值,带来了更好的回报。

在书中,有一张很经典的试算: 只要持有 1957 年的 S&P 500指数成分股,不参与任何指数后续的调仓,不去买入那些大涨调入的成分股,不去追逐新行业,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承担更低的风险

也正是看到这张表,一个疑问也在我的脑海中,这些年 A股新股大爆发,那么这些新股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收益吗?

当然,A股本身历史就短,所以不可能像杰里米·J.西格尔那样横跨四十多年做回溯,所以我就以 2019 年至 2024 年 4 月 27 日,这波牛熊的累计收益作为评价指标,想看看不同年代上市的新股,会不会有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我提取的是 Wind 的 A股数据,所以不包含因为退市、被收购已经消失的上市公司,从学术上来说是不严谨的,不过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各位也就姑且一看。

因为比较的是 2019 年迄今的涨幅,所以我剔除了所有 2018 年及之后上市的新股,以此确保一只新股至少上市 1 年后,才纳入这项比较。

下表是 存量A股逐年上市的年份分布。针对 2017 年及之前上市的 A股,我将其分为三个时段:❶2009 年及之前;❷ 2010 年至2013 年;❸2014 年至 2017 年。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0 年,就新股上市而言,是一个分水岭。

从此前一年百家左右的水平,飙升到了三百家。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 2009 年末创业板的开板,大量上市公司可以以相对没那么严苛的标准上市。

第二个分水岭,则是 2013 年,因为种种原因,IPO 在当年近乎停滞。

下表就是按照这三个时段划分后,分别计算 2019 年迄今涨幅的平均值,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线性的分布。表现最好的是 2014 年至 2017 年上市的那批,平均涨幅 57.30%;其次是 2019 年及之前上市的,平均上涨 45.17%。2010 年至 2013 年的那批比较颓,仅上涨 39.26%。

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

我不知道。

或许,2010 年至 2013 年这批上市公司,质量不够好;

或许这些原本质量不错,但伴随时间推移公司老化成长性降低,稳健性又不如 2009 年之前的企业;

或许,这只是统计上的偶然。

这或许要有赖财务学专家,去做更多深度的剖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