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易贸生物精选
易贸医疗,专注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以专业第三方的角度致力于增进国际与国内同行的了解,促进科研与企业的沟通,提升政府和产业的交流,为多方机构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重大重组,复牌! ·  15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华为,AI大消息!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元宇宙第一股”,暴跌!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用300天从零制作游戏,最后上架Steam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这家“独角兽”与OpenAI“分手”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易贸生物精选

BIOCHINA2024中美观察-GP篇|2024年,美国投生物医药的GP“支棱”起来了

易贸生物精选  · 公众号  ·  · 2024-03-29 15:24

正文

易贸医疗投融团队编辑


在上一篇目中《生物医药投资像一个钟摆,现在指针来到了右边》谈完了中美投资者对于Biotech底层资产的偏好之变,论坛策划人 夏尔巴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蔡大庆 将话题引到了下一个层次——GP自身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他观察到, 美国的GP已经真正开始“干活”了。 前两年美国一级市场或许还比较“躺平”地被动看看熟人介绍的BP,现在则主动且频繁地约电话会,开始寻找各基金联合出手的机会。

Sirona Capital合伙人冯婷 和海外一二级市场投资人交流得十分频繁,她也明显感觉到,过去两年大家的状态有点“躺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M&A的增加,license in/out的deal增多,刺激到了美国二级市场的活跃度,进而传导至一级市场。




伺机而动,“机”在何处?


“水流动起来了,上下游才能源源不断。” 冯婷表示,美国VC之前的确处于等待时机的状态。现在看到二级市场有窗口了,除了刚刚提到的在看具有临床差异化的资产,也会看一些平台性的技术,但这个技术需要有一个先验的产品,产品可以反过来体现平台的价值。小核酸、溶瘤病毒、ADC等等都是近期市场上出现的高频词汇。

“美联储降息之后,情况可能会真正发生改变。” 启明创投合伙人陈侃 分析,投资最终还是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核心就是利息高,绝大部分股权投资的资金都被吸引到债权市场,剩下留在股权市场中的资金要能跑赢指数。这导致投资人变得非常不耐心,想要风险小、市场大、回报时间短的项目,出现明显的 “既要、又要、全都要” 的心理。即使已经有管线宣布了二期临床的成功,且企业只要能融更多的钱就可以去做三期临床,但如果看不到未来并购的希望,投资人也未必那么感兴趣。

“中美两地GP的投资方式有不同,也有相同。”在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的观察中, 不同的是, 海外创新技术和平台还是能得到不少投资人的认可;而在中国,大多仍需要在海外平台创新的基础之上做差异化的东西,投资人才敢去投。 相同的地方则在于, 不管是海外投资人还是中国投资人,都喜欢投‘全球前列但未必是全球首创’的东西,FIC毕竟风险太大,而那些已经被部分验证了但是有机会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即使是第二第三也是有机会的。

“部分美国同行手上都攥着大量的钱,二三十亿美金是比较easy的。去年年底又退回来很多钱。美元基金和人民币不同的是,只要在投资期里,它是可以recycle的,从而放大了投资的原动力。”蔡大庆表示,一个显著的变化是, 海外GP对中国的资产开始相信了。 “十年前,拿着中国肿瘤相关的资产去跟国外的GP谈,它们对于中国企业对于影像的判断、病人病史的研究、用药史的研究都是不相信、不放心的。而随着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等一系列中国资产被MNC认可, 海外GP们对中国分子临床数据质量的信任度也日渐提升。




中国GP该如何推动创新生态?


任何一个行业的投资生态,一方面受GP想法和策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可能不受到背后出资人的影响。人民币基金在年限上短于美元基金,稳健型投资是主线,在配合风险上也更为谨慎。

“在国内,单产品的全球首创的生物技术公司想要受到认可有很大的挑战,因为它意味着0和1的博弈。陈鹏辉表示,总体来看, 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企业发展阶段基本吻合。 目前中国的全球独创型技术还没有遍地开花,再过三年五年,等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当前的投资策略是不是还能契合彼时的市场节奏,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基金报  ·  重大重组,复牌!
15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华为,AI大消息!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元宇宙第一股”,暴跌!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这家“独角兽”与OpenAI“分手”了!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