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法盟  ·  逮捕已停止!尹锡悦为啥这么难“抓” ·  2 天前  
数据法盟  ·  逮捕已停止!尹锡悦为啥这么难“抓”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2025,我想_____。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今天三八节,我们要说一位正在北京参政的女人大代表的故事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08 22:26

正文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从睡在街边的窝棚到建起崭新的厂房大厦,从留守儿童的母亲到带姐妹们返乡创业安居……苗族女性蔡群这样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


此次蔡群又带着议案建议来到全国两会,她有个心愿:建议扶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让更多的妈妈回到孩子身边。


蔡群和表妹一起晒蜡染织品。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2月21日摄


放下绣针:背起背篓的拾荒女孩儿


二月下旬,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大寨村,连绵的群山里油菜花开始绽放。过去,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又一次分离。苗寨的姐妹们会在此时,告别老人和牙牙学语的孩子,外出打工,村庄再次变得沉寂。


这两年,寨子里的春天变热闹了,更多的男人开始农忙,更多的妈妈则背着孩子三五成群,相约去蔡群家做蜡染刺绣。


“现在她们每个月在家就能赚3000多块钱啦!”蔡群笑着对记者说。今年36岁的她,在老家开了一家苗族蜡染刺绣工艺品公司。


蔡群和母亲一起织布。新华社记者向定杰2月21日摄


蔡群的快乐哀愁都跟苗绣有关。“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在山上的石缝之间种点玉米。白天阿妈总是为吃饭愁苦,可到晚上,阿妈就会对着蜡烛,边做刺绣边哼苗歌。我靠在阿妈腿边,觉得阿妈的手和那些绣片是那么美。”


12岁那年,蔡群已经是远近有名的巧手小姑娘。但为了能吃饱饭,她跟着姐姐走了100公里的山路,到了贵阳。那时,她们能想到的活儿就是捡垃圾。“我们在人家的屋檐下搭个棚子,棚子太破了还漏雨,衣服都要泡湿,根本做不了绣活。”蔡群说,那时偶尔会看看自己的手,心里隐隐的痛。


蔡群的苗绣作品


“一到晚上,我们就出去沿街翻垃圾箱,看看能捡到什么吃的和穿的。”说起那时候,蔡群有点心酸,“有一次,在贵阳火车站前的饭店门口,我捡了一块别人吃剩下的蛋糕,当时觉得怎么这么好吃。旁边有个穿着很体面的叔叔,看了一会就问我,‘小姑娘,你挺漂亮的,怎么不上学啊?’”蔡群说,“当时我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心里难受死了。”


“这位叔叔指点我,至少可以试试去浙江、广东的工厂打工,有饭吃还能有钱挣。”从此,蔡群成为了沿海城市打工大军中的一员。



↑ 视频:听全国人大代表蔡群亲口讲述往事


拿起绣针:为孩子不再留守


2006年的一天,和老公在深圳打工的蔡群接到姐姐的电话,女儿生病了,心律不齐,喘气都困难,怕是不好……姐姐用土方朱砂蒸猪心给孩子治病,太难吃了,孩子吃了吐,吐了吃,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


由于常年在外打工,蔡群的女儿从小跟着在老家的姐姐长大。“女儿小时候跟我不太亲,妈妈对她来说,可能更像个一年见一次的亲戚吧。那时候工厂不让请假,可一想起女儿,心就像拿绣针扎了一样疼。”

蔡群给女儿绣的百褶裙上的图案。


有一天蔡群上夜班到早上4点多,想女儿想得偷偷地哭,一不留神手指被机器轧到了。事后想省点钱,就去小诊所止了一下血,没想到过了几天开始化脓,右手小拇指再也伸不直了。


这些年外出打工,蔡群总是希望能弥补女儿。也是打工的那些日子里,蔡群终于有机会重新拾起绣针。每当想女儿了,她就拿出针线绣一会儿,想着这样慢慢做下去,等女儿出嫁那一天,一定能给她攒出一整套人人都羡慕的嫁妆。


2007年春天,她回到寨子里,看着女儿难舍难分的眼神,蔡群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走了。


也就在那一年,一个亲戚看见她给女儿绣的裙子,出了个主意:现在省里市里都有民族手工艺比赛,有奖金,还可能有多种扶持政策,不如去试试。


蜡染作品《织金洞银雨树》


没想到,蔡群做的一幅《织金洞银雨树》蜡染一下就获得了毕节市二等奖,还拿了2000元的奖金。“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是值钱的!”蔡群说,这次比赛让她大开眼界,“别人能把民族手工艺品开发成旅游商品,我们为什么不能?”


2009年,蔡群大胆决定,在家创业。她拿出全部积蓄,东拼西凑了5万块钱,买了缝纫机和原材料,在自家房子门口挂了牌子,她的苗族蜡染刺绣工艺坊开业了。


众人拾针:我要把姐妹们都带回来


蔡群和几个姐妹们商量决定靠山吃山,做苗绣蜡染旅游纪念品。她们拿着绣片去附近的“织金洞”景区摆摊卖,许多外地的游客看了都赞不绝口。


蔡群指导绣娘们做蜡染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向定杰2月21日摄


蔡群的生意慢慢火起来了。当地政府得知她的情况,帮助提供了贷款,崭新的三层厂房也盖了起来。工艺坊越做越大,回来帮忙的姐妹越来越多,作品越来越美……


2013年是蔡群人生里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她当选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不再是当年那个跟着姐姐们拾荒的“幺妹”,她有了更多想法、更多的使命感,她和老公一起试着在大山里“拥抱”互联网,开起网店,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


这时候,在毕节发生的两件震惊全国的新闻,又勾起蔡群的心中隐痛:“出事的地方离我们真的不远,几个孩子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还有一家几个孩子没人管,大的带着小的喝了农药,孩子们就那么没有了……”


看着寨子里蹒跚的老人,看着那些留守的孩子,大的带着小的在山野里游走,又想起自己女儿的病,“我心里实在是受不了,我一定要做点什么。”


从那时候起,蔡群立下一个心愿:“我要把厂子做大,让村子里的姐妹们都能回来,回到孩子身边。守着孩子和家的日子,才是真的好日子!”


蔡群公司里的绣娘们在房前的空地上边晒蜡染边载歌载舞。新华社记者向定杰2月21日摄


蔡群所做的,正是许多人共同在做的一件事。


四年前,贵州省启动“锦绣计划”,促进民族手工艺者在家就业,改善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计划实施以来,从事手工业的妇女达到50万人,产值50亿元人民币,带动百万余人回到家门口就业。


“现在寨子周围300多个姐妹都回来跟我一起干了,去年公司营业额有800多万了。”蔡群眼睛亮闪闪地对记者说。


现在大寨村又变得生机勃勃,家家翻新房屋,建成了手工艺厂和农家乐结合的民族风情一条街,新的小学也盖了起来。


今年两会前,蔡群串寨子访乡亲,就提交什么样的议案建议,听听乡亲们的意见。


蔡群这次带上全国两会的,还是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帮助留守儿童”的相关建议。但这次又有一些特殊:和新华社记者一起用最新的技术制作成AR互动视频建议,她要把漂亮的苗绣和苗寨,带到全国两会上去。


带着这份还“未解密”的议案建议,带着寨子里300多位苗族姐妹的期盼,为毕节市26万留守儿童和全国的留守儿童,蔡群又一次开始了全国两会的行程。


转载自新华社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