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考研初试已落下帷幕,或许有的人发挥超常,有的人却更加迷茫……不止是屏幕前的你,24 级的学姐学长们也曾面临同样的抉择。
无论如何,
人生的道路不是单行线
,一次选择不应成为终点。如果我未能如愿以偿,那么我将探寻新的可能——
香港科技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实际上在我决定考研之前,我就思考过要不要留学。但是当时的均分只有 81 分,这样的成绩在类似港三新二的热门学校的申请中相当不占优势,而申请偏冷门的项目又担心钱花出去了但就业认可度不够。因此,我决定先赌一把考研。
后来一战考研人大财金失利,虽然很遗憾,但这也让
我意识到了孤注一掷的风险,由此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认为还是应该有两手准备
。
为了申请港科,我变成“申请特种兵”。
首先我通过计算学分,
在最后一个学期给自己安排了五门课程,想办法把我的均分提高到了 83。
然后,在我拒绝了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实习之后,我终于等到了德勤咨询的 offer,
补充了一段知名度更高的全球企业实习,并且工作内容也更加贴合我的申请方向。
之后我开始备考雅思/ GRE,我觉得雅思备考其实并不算难。写作借助 chatGPT 来帮忙进行文章修改和评分,GRE 刷了 100 多套题,上考场基本没问题。
最后开始积累文书思路,
我总结了四年所学,找到自己热爱的主题,再挖掘从中看到的行业机会洞见。
新加坡国立大学-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春季
在大三时考虑过留学这条路,但由于家中长辈担心国外疫情,所以就打算国内读研。
于是我曾在毕业后,就为考研认真备战了一年。
然而最终考研失败,失败的原因不是初试成绩没过,而是在复试没能通过。
稍显遗憾,但并不气馁。
对我而言,本科的学历在未来是不够用的,读研是必走之路。
所以在得知复试被刷结果后,就和家里人商量第二手准备。
考虑到在国内读研的学制大概在 3 年左右,时间已经很长了,
如果再考一年,时间成本太大。
刚好当时疫情防控全面放开,所以选择了留学。
拿到 NUS offer 后的空窗期,我入职了一汽大众。无论是公司的
工作环境、平台资源
,还是
岗位职责、福利待遇
等都比较适合我,
这也让我对
工作 or 留学产生了小小的纠结
,但最后还是考虑到更想往大城市走(目前工作城市在长春)。综合考虑来说,出国深造后再找工作对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香港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Marketing
香港中文大学-Master of Social Science in Advertising
一开始我
一心只专注于考研
,没有任何留学打算。但是在即将考研的前几天感染了新冠,导致当时没有发挥好,最终没有上岸。
在这个时候,专业课老师建议我可以考虑
申请香港和英国
的硕士,于是
我开始了解留学的事情。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发现留学确实很适合我。
首先,
留学会更符合我的性格和期望,除了
提升我的学术研究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年制研究生
可以
帮我节省很多时间
,让我能够提前进入职场,是比较有性价比的选择。
其次,在香港读研,一是离家比较近,我可以随时回家很方便;二是周围都是同胞,熟悉的氛围会让我感觉很亲切,不会有很大的沟通压力。
焦虑没法解决问题,多线任务并行才是关键。
2 月 20 号左右,当我看到考研成绩之后,我就决定留学并开始搜集信息。
3 月中旬,我签约了棕榈并开始做准备。根据导师的建议,我可以跨申商科,但需要马上去补充相关实习。
所以,我立刻开始
投递
实习简历
。当时,我看了每个学校的申请时间线,一想到自己要在接下来的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考雅思、补充实习、忙毕业、文书推荐信等各项事宜
,心情就特别紧张。但是,我也做到了:实习的同时备考雅思,两个月考出成绩之后,在暑假准备推荐信、文书等等素材,一切就绪,只等 9 月开放申请投递。
悉尼大学-Master of Data Science
最开始我并没有留学的想法,当时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规划,在放弃学院的保研之后,
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考研
。
一开始
我
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并不想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数学,所以考研的时候我选择了与数学跨度很大的一个专业,
但最终考研失败了
。
”我总要有个学上吧“。
考研失败后我心里其实特别没底的,但我
如果继续二战
,最终不一定能承担再次失败的风险。
其次,通过
留学来申请到优秀院校的几率,比考研考到好学校的几率更大
,且本身经济上也可以承受留学的花费,因此留学对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在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全力以赴来准备留学了,
但因为时间原因,我放弃了当季的申请,
选择 GAP 延后一年再申请
,如果有和我经历差不多的同学,也可以选择 GAP 一年再申请,为申请预留更多的时间。
一开始我想过自己
DIY 申请
,但还是觉得可能会
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决定选择通过棕榈来帮助自己申请。
宾夕法尼亚大学-
Master of Social Policy($6250/年)
西北大学-
MA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Accelerated)
纽约大学-
MPA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Policy($5000/年)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曼彻斯特大学-
MSc Gloabl Development (Poverty and In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