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至今日,我仍记得刚满3岁的那个下午,幼儿园老师送给了我一个稀有的红富士,我把它转送给了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小伙伴。
但我马上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冷落:
「你为什么要跟他玩?」
还在上幼儿园的我,已经隐隐感觉到「开朗」是个褒义词,「内向」却带着点歧视的味道。
「多和其他小朋友讲讲话,你看人家每天多活泼,天天和小伙伴在楼下跳橡皮筋。」
这是父母最爱叮嘱自己孩子的话。
他们想让孩子在叔叔阿姨们面前嘴甜,在老师面前聪明活泼,还能和同龄的那帮小屁孩打成一片,天天去家楼下跳那该死的橡皮筋。
如果做不到,就是孤僻、丢人、没礼貌、没教养…
所谓普世价值就是:乐观活泼 = 正确的生活方式。
我曾无数次想象,有一天,上班路上所有人会面带微笑看着你,吃早饭能听到10个笑话,吃午饭有8个同事分给你牛油果沙拉,终于下班回家可以一个人安静的吃顿晚饭,又接到5个电话非拉你去看电影。
这样的乌托邦是不是有点可怕?
其实,人的性格千万种,
内向孤僻的人也可以很可爱,所以这个世界才这么美丽。
比如住在精神病院的88岁老太太:
「Yayoi Kusama - 草间弥生」。
比起无数强颜欢笑,故作开朗的伪君子,她是我心中最真诚的人。
尽管患有精神分裂症、性格极其孤僻、三天两头轻生,但她没有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相反,
她选择征服世界。
纵观近十年,草间弥生的艺术品在市场上总拍卖价值从2004年的93万多美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3545万美元,增值速度是北京房价的10倍。
「White No.28
」
拍出了710万美元的价格:
她的作品「无限镜屋」,每人的观看时间只有45秒,因为在门外还有16万人在排队。
当今流行乐造诣已达峰值的天后Adele,也在45秒内抓紧来了张侧颜照:
新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被誉为「美国第一千金」的伊万卡
・
特朗普,在自己Instagram社交账号上贴的与草间作品合照,分分钟收获了14万个赞。
草间弥生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没有之一。
但爬上神坛的道路,并不容易。
被密集恐惧症困扰的富二代
1929年,草间弥生生于日本巨贾人家,当时日本正处于资本累计充足、国力开始腾飞的年代,膨胀得不行。当时暖气房还很稀有,但她家有6间。
作为
富二代,草间弥生理应赢在起跑线上,
但她的童年就是噩梦。
幼年草间弥生
一开始她只是性格孤僻不爱讲话,直到10岁那年,上帝给她下了伴随她一生的诅咒:
草间弥生被诊断为神经性视觉障碍,并伴有精神分裂症。
多年后她回忆起当时的感觉时,说道:
「我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
刹那间,我领会到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现实中的状况、我被吓到了。
」
她开始出现幻觉,眼里的世界像密集恐惧症一般布满了圆形花纹。
上小学时给母亲画的画像,画上布满了波点,这也是她眼里的真实世界,正常人一看100%犯恐惧症:
1939年的军国主义日本,全民的尚武精神处于巅峰。
懦弱的思想和残缺弱势的群体在那个时代毫无立足之地。
文学巨匠川端康成的作品在当时亦被视为「靡靡之音」:
身处极度压抑的环境,年仅10岁的精神病患者草间弥生对自己无比绝望,她恨自己。
在数次自杀失败后,草间第一次决定直面外界给她的压力,她选择用绘画来让这个世界接受自己。
草间弥生青年时期在日本的作品
「Accumulation」
全是她标志性的波点
但她失败了。
母亲不会相信自己的女儿患有精神疾病,更对草间想成为艺术家的念想感到不齿。
在经历多年的禁闭和打骂后,草间弥生对自己的命运发起了第二次挑战:
1957年,草间和富有的家庭决裂,母亲让她再也不要踏进家门半步,身无分文的她去了纽约。
在那里,她把上帝对她的诅咒变成了恩赐。
在最好的时代,成为最耀眼的人
1960年代的纽约,是这个城市最好的时代。
当时单飞后的披头士主唱「约翰
・
列侬」还没被枪杀;同性恋们开始为自己的权利在街头游行;波普艺术大师「安迪
・
沃霍尔」还在创作他的玛丽莲梦露;「垮掉的一代」代表文学家「杰克
・
凯鲁亚克」刚发布他的长篇小说「在路上」。
现在你能看到的所有牛逼当代艺术,都出自那个时代的纽约城。
安迪
・
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就成形于60年代的纽约
他和草间弥生都深受彼此影响
然而纽约的主流艺术圈,并不认可草间弥生。
孤僻内向还有精神病,再加上战后日本人的特殊身份,她连饭都吃不起。
但一个孤僻内向的人,往往执着。
「每晚冷到肚子痛,完全睡不着,只好爬起来继续画画。」
1966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收到邀请的草间弥生在展馆外布置自己的银球展品,并以2美元一个销售,借以批判当局反对艺术家贩卖自己的作品。
此举让草间在主流艺术圈颇受好评。
真正让草间大红的是她接下来的激进举动:
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时期,反战的草间弥生请来模特与志愿者,
于
公共场合在他们和自己裸露的躯体上作画:画波点,四处画!
反战加上裸奔,草间的艺术行为触怒了当时的美国政府。
「我的出现每次都违反10到15条美国法律,在大众面前做爱、燃烧国旗这种事,说严重很严重,可这种思考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但这却为她在艺术圈中赢得了尊重。
不管草间走到哪,身边都有大批的艺术家和嬉皮士保护她不被政府找麻烦。
当时,北美各大报刊土炮记者采访这个小怪人,上来就问:大姐啊,你是不是哗众取宠啊!哈?
草间叼着画笔,微微一笑:
「我希望掀起一场革命,用艺术来打造一个我想象中的社会。
当我思考艺术本身越多,我觉得去分享爱与和平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
草间弥生虽然内向,但勇敢。
从小压抑的成长环境,让草间对性产生极度厌恶和恐惧,她是一名无性主义者。
但为了让自己直面这份恐惧,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对不可描述物体的描写。
激进的艺术形式和孤僻的性格形成的巨大反差,让草间弥生在纽约艺术圈迅速崛起,艺术家们开始认真欣赏她的作品。
70年代初,她开启了自己作为前卫艺术家的黄金时期,且一直站在艺术的最高峰,影响力持续至今。
但即使名利双收,也并没有让她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
被社会保护的精神病老人
1977年,精神疾病恶化的草间弥生自愿住进了东京的精神病院,但每天仍然坚持创作8小时以上。
南瓜是草间弥生后期的经典创作,这幅「蓝色南瓜」拍卖估价达1752600(知道你数不清,这是175万)人民币。
老太太手中的一个南瓜,比你家房子的首付还贵。
而她在日本直岛放置的另一个波点南瓜雕塑,已成为艺术狂热份子的朝圣点。
蜂拥的
年轻人们挤不下,
跳到海里也要和这颗南瓜合照:
如今,这位88岁的老人每日往来精神病院和自己的工作室。
她还是孤僻,精神分裂症愈发严重,对自己前一天做过的事,毫无记忆。除了艺术创作外,最想做的事,还是自杀。
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
「
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
为了保护这个天才,整个社会想尽办法,所有的生活问题,都有人帮她处理。草间本人只需潜心创作自己的艺术。
2016年,草间弥生接过由明仁天皇亲自颁发的日本文化勋章,成为了日本文化界的国宝。
这是社会给孤僻者草间弥生最大的赞赏。
草间弥生是幸运的,可你是否想过,又有多少内向的人得到社会的理解?
据统计,美国近四成青少年受到过校园欺凌;日本16-22岁的年轻人每年自杀人数达到2.2万,主因也是校园欺凌。
他们被人打,就是因为他们内向孤僻,就是因为他们和别人不一样。
不止于校园,职场中性格内向的员工收入普遍低于其他员工10%,不善表达的人常常遭遇白眼和轻蔑。
就连宽容度最高的父母眼中,开朗就对应小红花,内向则是画上小黑叉的贬义词。
社会总是更接纳开朗的人,内向者则常遭歧视。
美国心理学家玛蒂
・
莱利认为:「外向者受到瞩目和称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带来的副作用无疑决定大众对内向者的看法与态度。」
其实,外向者看似朋友很多,多数是浅层人际关系,难以建立深层关系,而内向者反而更为敏感,洞察力更强,乔布斯、比尔盖茨、JK罗琳,谁不是内向性格的代表?
永远不要否定别人的性格,不要批判别人的生活方式。
天生的左撇子,凭什么要用右手拿筷子?
北服
|
五菱
|
女友闺蜜
|
杀马特
|
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