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超声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告别单调文字时代,实实在在病例说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超声时间

冰山一角:肝、脾、肾多发中强回声结节

超声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12-16 09: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 / 刘晓晨

单位 / 枣庄市立医院


患儿男, 11 岁,因反复阵发性腹痛 4 天就诊, 疼痛以右下腹为著,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临床怀疑阑尾炎,申请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肝、脾、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内均可见多发中强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另于双侧 肾脏实质见数个类圆形无回声。 CDFI 示上述 中强回声及无回声 内均 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 1~图 3 和视频 1)。 右下腹阑尾外径约 6.1 mm(图 4)。


图 1 示肝内多发 中强回声


图 2 示脾内多发中强回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 3 示肾内多发中强回声及类圆形无回声


视频 1 动态显示肾脏 中强回声及类圆形无回声


图 4 示阑尾横断面


检查过程中发现患儿出现异样夸张表情,面部口鼻三角区有红褐色、蝶形分布的腊样丘疹(图 5), 同时可见 恒牙牙釉质凹陷改变 (图 6)


图 5 示 面部鼻三角区红褐色、蝶形分布的腊样丘疹


图 6 示 恒牙牙釉质凹陷


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 患儿有癫痫病史 ,学习能力较差,同时臀部及腰背部可见数个皮肤结节 (图 7 )。


图 7 臀部皮肤结节


基于超声所见和患儿病史及体征,考虑诊断为 结节性硬化症。 随后的 CT 和 MRI 检查证实了我们的诊断: CT 显示 双侧脑室周围和室管膜下多发斑点状钙化灶 (图 8) MRI 显示双侧额叶、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点状及团块状异常信号(图 9)。


图 8 双侧脑室周围和室管膜下多发斑点状钙化灶


图 9 MRI 示双侧额叶、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点状及团块状异常信号


病例讨论


结节性硬化症又称 Bourneville 病(斑痣性错构瘤病), 1862 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也有散发病例,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是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Vogt 三联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TSC 基因位点突变,其主要 产物错构瘤蛋白和结节蛋白可 破坏 hamartia 和 tuberin 对 mTOR 通路的抑制功能,从而导致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异常分化和增殖而形成错构瘤。


临床诊断标准



疾病相关异常表现


  1. 肝肾脾改变: 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肾错构瘤最常见。

  2. 肺脏改变:肺淋巴管平滑肌脂肪瘤。

  3. 心脏改变:横纹肌瘤, 约 1/3 患者可出现,该肿瘤一般在新生儿期最大,部分早期可自行消退。产前超声最早在妊娠 22 周可发现肿瘤,提示 TSC 可能性为 50 %。

  4. 皮肤改变:色素脱失、面部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后皮肤粗糙。

  5. 四肢改变: 甲下纤维瘤、囊性骨病变。

  6. 牙齿改变: 恒牙牙釉质凹陷。

  7. 神经系统改变: 是该病最主要影像学改变之一,常见双侧侧脑室及室管膜下灰质结节和钙化。


经验总结


  1. 冰山一角、管中窥豹。超声仅能发现该病变 部分受累特征,检查时若发现肝脾肾等脏器多发中强回声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体征和其他影像学特征做出诊断

  2. 该疾病呈渐进性,需动态随访。


助理编辑 / 李志勇

学术主编 / 刘德泉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题图来源 / 作者提供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