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
视频中,关于“如果你可以换掉身体的一部分,你会换什么?”这个问题,分别对大人和孩子进行了采访。
大人们的回答基本是这样:
我想眼睛变大一点;
我想额头小一点;
我想瘦一点;
我想高一点;
…
接着又采访了孩子们,孩子们的回答如下:
我想有一条美人鱼的尾巴;
我想有豹子的腿,那会跑的快;
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完美;
…
看视频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希望眼睛变得大一点”。
但是,看完孩子们的回答后,我改变了答案:
我爱自己原本的模样,这样平凡的我就是完美的。
为什么成人对自己总有地方不满意,而孩子却不会呢?成年人和孩子看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从孩子长成大人,我们到底失去了些什么?
成长的路上,我们正在慢慢失去了自己。
今天看完了那本被海明威称为“我们拥有的最好的书”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让我明白:
就像哈克一样,要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人生是自己的,每一步,都该是为了奔向自己的目的地;每一秒,都该被用作做自己想做的事。
道格拉斯寡妇要把自由散漫过惯流浪生活的哈克·芬认做干儿子,要教他做个文明人。
这对哈克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恰好哈克的酒鬼老爹回来把他掳走了,想逼迫他交出与汤姆平分的那些金币。
结束循规蹈矩的生活,哈克当然开心。但是他的醉酒父亲总是发酒疯并且打他,这让哈克无法忍受。于是,哈克设计了自己被杀落水的假象,逃到了一个小岛上。
小岛本荒无人烟,可是他却发现了华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听说小姐要卖掉他,就逃了出来。
哈克想要无拘无束的生活,吉姆也想要自由,二人一拍即合,一起开始了逃亡生活。
突然,一艘巨轮撞了过来,哈克和吉姆不得不跳下木筏。
游了好一会,哈克发现和吉姆失散了,他爬上了就近的岸边。
经过一大所房子的时候,一群狗把哈克围住了。
哈克稀里糊涂的住进了格兰杰福特上校家里。上校是一位绅士,并且他们全家个个都有绅士风度。
这么好的一家人却与同样绅士的谢泼德逊一家人是世仇。世仇的起因已经几乎没人记得了,但是两家人见了面就会誓死杀掉对方,所以不管大人小孩,出门都会配枪。
但是有一天,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这家的苏菲亚小姐和谢泼德逊家某位公子的私奔彻底引发了两个家族的混战。
两家都死了不少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哈克,拼命地跑向岸边和早就等在岸边的吉姆汇合,离开了这个地方。
一天早上,有两个被愤怒人群追赶着的人向哈克求救,善良的哈克收留了他们。
他们分别说自己是“国王”和“公爵”。但是不久,哈克就发现他们是骗子。但是木筏已被他们控制,哈克只能陪着他们一路招摇撞骗。
两个骗子后来冒充三个孤女的叔叔,骗取孤女父亲留下的遗产。暗中被哈克破坏,但是最后骗子们依然狼狈逃出。
两个骗子的钱都赔进去了,他们开始打卖掉吉姆的主意,最后卖了四十元。
哈克万分着急,去镇上打听了买黑奴的人家。
这次,哈克想不到任何办法救出吉姆,他决定跟人家坦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走到门口,一个白人妇女把哈克认成了来度假的汤姆·索亚。
哈克才知道这是汤姆·索亚的姨妈,他将错就错假冒汤姆。然后,他赶出去截住汤姆,商量一起设计救出吉姆。汤姆就以弟弟西德的身份住了进来。
汤姆热衷冒险,坚持要按书上的惊险方式进行营救。
这段时间,把姨妈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刚开始是丢东西,后来是家里突然出现了很多蛇和老鼠,最后是匿名恐吓信。姨妈一家人心惶惶,找了十几个带枪的农民来应对“恐怖分子们”。
终于把吉姆救出来了,但是汤姆·索亚的小腿中了一枪。
哈克找了医生去救汤姆·索亚,吉姆给医生帮忙。医生看出来吉姆是个逃跑的黑奴,然后偷偷找了人把吉姆捉住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吉姆已经被前主人解除奴籍了,他早就自由了。
汤姆·索亚的姨妈想要收养哈克,哈克却偷偷溜走了。他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哈克想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就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对孩子们来说,做想做的事是简单的;但作为大人们,却很难有勇气做这样遵从本心的决定。
因为孩子跌倒了不怕别人嘲笑,可是大人会怕。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学会了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就比如朋友圈的各种晒。
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还记得问问自己: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呢?
就像《千与千寻》中,父母和千寻一起上路,然后父母迷途,作为孩子的千寻反而是唯一清醒的人。
朋友们,此刻,停下手头的事,用一分钟的时间问问自己: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想接下来,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