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Mr时运变迁:体力血汗赚美元并非大国个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上午的反弹和你有关么?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下午还有机会么? ·  3 天前  
老李投资生活  ·  紧急回避!!!暴雷公司名单!! ·  4 天前  
老李投资生活  ·  紧急回避!!!暴雷公司名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从莎莎国际(0178.HK)看香港零售业的未来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8 20:23

正文


根据香港统计处6月1日发布的数据,4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录得0.1%的增长至352港元,虽然相比于3月份公布的数据同比上涨3%来说有所放缓,但这是香港零售业过去两年多的首次连续增长,也显示着香港零售市场已经触底反弹。


另一方面,游客比较爱购买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品的销货价值上升0.5%,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上升3%,服装销货价值上升2.1%,其中药物及化妆品的销货价值上升是最高的,达4.8%。


三四月份,“萨德事件”还在升温,去韩国旅游的人仍在减少,但是对于天性爱美的女人来说,饭可以不吃,妆不能不撸,化妆品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去韩国买,那怎么办?咱们去香港啊~


所以,这次我们拎出来溜圈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莎莎国际,香港最大的化妆品零售公司,就是那个满大街都是的“Sasa”。



✦   一、莎莎国际的历史


1978年是sasa的发迹之年,当时郭少明还是香港运输处的一名收银员,他的夫人罗桂珍是一名专业美容顾问。碰巧当时他们所住的铜锣湾总统商场有一家小型的化妆品店要转让,罗桂珍就顶了下来干。


郭少明夫妇没想到自己会把sasa做得这么大,这么国际化,sasa这名字还是前店主留下的,当时他们想改名字,但是需要支付1千港元,因为两人囊中羞涩,连顶这个店的钱都是借来的,所以只好一直沿用这个名字。后来夫妻俩也渐渐觉得这个sasa这个名字好,因为无论什么国家的语言都能够轻易念出它们的名字,一般发音上都不会出错,非常方便向亲朋好友“安利”sasa这间店铺。


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销售化妆品的地方,只有百货公司的美容专柜和药店,一般为一柜一品。当时的人们了解东西的渠道不比现在,一般专柜的挑选,有时会让人觉得量太少了,我没做好功课,我不知道选那个,还要每家专柜都看一下,试一下,这样其实很费精力跟时间。再说,当时的经济来讲,能逛百货商场专柜的都是经济能力稍好的,普通老伯姓只能望而却步吧。


因为这样,郭少明采取了“超市模式”来贩卖护肤品,在香港第一个摆出化妆品的开放式货架,把各种品牌的化妆品混搭放在一个架子上,并且给顾客折扣,这种营销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们现在去一下香港的Sasa店,也是各种品牌的护肤品密密麻麻地摆在架子上,生意好的时候,连楼梯都堆满了一盒盒的面膜。1997年,正直香港回归,莎莎在港交所上市,其股份认购高达500多股,市值近40亿港币。现在的莎莎国际是一个市值110亿港元的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   二、莎莎国际的股价走势


今年的4月25日,莎莎国际发出一则“盈利警告”。



但是这个盈利警告并没有给股价带来负面消息,反而从4月27号开始,莎莎国际的股价就开始往上涨。



我们再来看一下莎莎国际近十年来的股价走势,莎莎国际从08年12月开始往上涨,2010年-2012年底,来了一个波动的小牛皮,然后继续往上冲,一直冲到2014年才开始下跌。从2008年到2014年,这六年时间,莎莎国际股价涨了近19倍。15年因为占中以及一系列政治问题,加上港币开始走弱,香港销售业迎来寒冬。一直到2016年中,才有个转折趋势。



莎莎国际的股价从2014年开始下跌,但是莎莎的业绩一直以来表现都不错,2016年3月31日止的业绩是近10年来第一次同比为负增长的营收。



另一方面,莎莎国际的净利润从2015年开始下滑,2016年净利润还不及15年的一半。



✦   三、莎莎国际走弱原因


相对来说,莎莎国际的股价走势与来港旅客的人数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2009年,深圳户籍居民开始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的签证,这个政策带动了很多“水客”的产生,到了2015年4月13日改为“一周一行”。2014年底开始,香港“占中”事件,导致很多内地旅客都拒绝访港。当时的港独分子猖狂,逮到一个内地游客就指着别人大骂“蝗虫”,尤其是对那些拉着行李箱的游客。


我还记得当时看新闻,有件事现在现在想起还印象深刻,有位先生趁着假期带着他的女儿去香港玩,结果在准备乘坐粤港巴士返回内地的时候,冲出一些港独分子,把他的行李箱都踢飞了,吓坏了在旁的女儿。当时采访那位先生,他说:“本来开开心心来玩,我又不是水客,东西弄坏了可以再买,这样被指着骂太伤自尊了,以后都不会再来。”“以后都不会再来”,这是当时很多被占中事件吓坏的游客发出的心声,不只是这位先生。



随着这件事的平息,访港的游客开始慢慢上升,但是这个速度并不快,香港也不像前几年,无论是否黄金周,哪哪都是人山人海,现在的香港,想人稍微多点,还需等到旅游旺季。


1)租金成本增加


跟国外不同,对于中国来讲,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占据零售业成本大头的是租金,这主要是由于那畸形的房价所导致。



莎莎国际从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一路大涨,主要是金融危机之后,香港整个经济都不景气,整个零售业的租金开始下降,零售业的租铺成本也相对减少。


一直到2014年,租金走到近20多年来的最高点,2015年开始有拐点下滑。


(香港楼宇租金指数走势)


2)日韩旅游竞争


伴随着一股韩流、日系进入中国,大家对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更向往,更想去这两个地方旅游,女生去韩国看她们的“欧巴”,男生去日本看他们的“日系美眉”。现在韩国、日本的护肤品是国内广大女性同胞的大热,有什么地方能便宜得过原产地?


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网研究机构2016年上半年赴日旅游增长率达78%,而且偏向以年轻人为主。2015年全年中国人赴日旅游次数达500万次,比2014年增长107%,据统计,每四位赴日外国游客中就有一位是中国人。


去年中国游客平均在日消费2260美元(约合人民币14866元),其中消费占57%。日本观光厅给出的数据现实,2015年访日游客在日消费额首次破3万亿日元(约合1677亿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70%。



随着出境签证政策不断放宽,现在大陆居民去日本、韩国旅游变得非常方便。2015年,中国人赴韩旅游次数约为611万人次,根据韩国免税店整体销售额8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0亿元),其中52%是由中国人贡献的,金额达到44.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



一直以来,对香港零售业贡献最大的内地游客要数广东人。就算不看上面这个地图,我们都知道离香港最近的省份是广东。那么从下图我们还可以看出,相比于广东人来说,北方人,比如北京、哈尔滨、山东、河北那一片的人,他们去韩国、日本购物要比来香港方便得多。


首先去哪都要签证,去香港签证的唯一好处就是无需资产证明,但是现在去日本、韩国的资产证明也减少,只需要五万就可以了。如果说去韩国、日本会有语言不通,根据笔者的北方朋友反应,粤语他们听起来更辛苦,完全不懂。再者,就是地理位置上,飞行去日本、韩国等地,距离要比香港近多了。


3)汇率优势的消失


香港的零售行业也与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走势密切相关。从2014年2月开始,人民币兑港币汇率不断上涨,回顾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访港人数也是2014年之后开始下跌。



2017年初开始,汇率开始下跌,截至2017年3月的零售业总销售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57亿港币,同比上升3.1%,结束连续两年下滑势头。


在香港销售业萎靡的时候,发言人都说,经济原因导致。其实,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无论经济怎样,土豪永远都不会被消灭,有人亏钱了,那必然是有人赚钱了。


香港的零售业走入萎靡,除了导火线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以前香港和内地,同一样产品,标价几乎是一致的,比如一件tee,港币标价400,人民币标价也是400,如果你去香港购买,这中间就有一个汇率差了,你相当于8折买了一件tee。现在,这种一致的标价几乎不存在了,而且人民币开始贬值,港币走强,从前稳定好几年的“八折”、现在都变成“九折”了,或者根本没折。


4)海淘的冲击


另一方面还有海淘。 返利网今年2月13日公布的年度业务数据显示,受益于国内海淘产业的快速增长,其海淘业务2016年交易额同比上升439%。 随着消费升级和海淘电商平台的普及,2016年中国海淘产业增速迅猛。


第三方机构iiMedia 发布的《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是2013年时的2倍多,海淘用户规模达到4100万人次。iiMedia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海淘用户规模达到7400万人次。



✦   四、香港零售业的未来


说到这里,我们开始会在心中反问,香港的零售业还有春天吗?莎莎的股价还会涨回去吗?重点在于访港旅客的人数能不能涨回去


自2011年以来,游客对香港零售业的收入贡献占比长期稳定在33%-42%,本地人口销售占比仍然占据60%以上,但考虑到过去十年,香港人口增长停滞,增长率徘徊在1%以内,人口结构严重,如果光指望本土消费,零售业增长前景堪忧。所以,香港零售业是否能够再次迎来春天,还是要看内地游客是否“卑面”。


首先从访港旅客的数据来看,2017年的访港人数已经开始回升,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反弹至357亿港元,同比上升3.1%,结束了长达24个月以来的跌势,而最新公布的4月份数据,也上升了0.1%,虽然相比于3月份来说有所放缓,但是也是近两年多,香港零售业首次连续增长。


另一方面,人民币兑港币间的汇率开始下降。不过这一次,推动着香港零售业复苏,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的“萨德”事件,萨德事件之后,到韩国旅游的人次大幅度减少,旅游信息公司Forward Keys指出,预估今年第二季预订前往韩国停留四至八夜的大陆游客人数将年减28%。


韩国乐天集团免税店业绩严重下滑,该集团发言人表示,3月中旬至4月中旬,大陆游客在该集团免税店的销售额较前一年大减四成,以往大陆游客占其总销售额高达八成。


这些突发的政治因素,有时候会成为游客们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内地游客选择境外购买的东西大部分是护肤品与奢侈品,这两个也是贡献给香港、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地的消费大头。


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数据现实,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而仅有1/4消费在本土。这么一来,就等于,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全部来源于境外消费和代购海淘等。因为有这个价差和汇率差在这,长期以来对于每一个奢侈品牌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它们自然会寻求解决的办法。奢侈品的价格慢慢会趋向于全球统一价格,除了中间可能会有小小的汇率差。


朋友圈加了欧洲代购的朋友最近应该不难发现,他们都不怎么发香奈儿的包包了吧,主要原因是因为,香奈儿从2015年开始,就慢慢实行统一全球价格,把欧洲的价格调高,中国的价格调低,意思是,无论你在欧洲还是中国,你买到的包包价格都是一样的。而在以前,你在欧洲买一个香奈儿的包会比你在中国买要便宜将近7千多到8千。


在国外来说,零售行业的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是人工费用,大家不难发现,国外的手工制品一般都价格不菲。中国,包括内地和香港,成本的大头是租金,这归根于国内那畸形的房价。


在英国、法国等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网购是图便利,并不像国内那样图便宜。除非网站有特殊打折活动比如summer sale之类的,才会有特别的折扣,不论你在实体店买,还是网购,价格都是一样的。现在随着大家的品牌意识的增强,人们在淘宝或者其他购物网站,都会选择有品牌的东西来购买。


如果真如大家说的,线下零售干不下去了,那马云爸爸为什么要砸21.5亿元进军线下实体店?其实,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品牌销售才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


✦   小结


莎莎国际的股价走势与访港旅客的人次密切相关。近年,由于政治、汇率以及日韩旅游政策放宽等因素,香港零售业开始下滑。


今年有复苏迹象,虽然还不明显,但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线上线下品牌价格的统一,以及全球奢侈品价格的统一,还有一些不确定的政治、政策因素等影响,香港的零售业再次放彩不是不可能的。


除了内地的游客带动香港零售业的复苏之外,香港本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拉动着香港零售业的增长。


【作者简介】 

御水龙 | 格隆汇·专栏作者

投资界的老中医,专为消费行业诊脉


【精华推荐】

坚果Pro:锤子科技不再骄傲的最后一博

岛形反转:A股复活节大屠杀背后的浅层脉络与深层逻辑

中国城市轨道科技(1522.HK):正宗雄安概念股,帝都版港铁公司


港股资讯 · 新可能
格隆汇app 隆重上线



立即点击“阅读原”,抢先体验格隆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