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赵为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16字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从不满足于已有的产品质量,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追求从99.9%到99.99%的进步,只为打造极致的产品和体验。
2023年,他积极响应公司“节能降耗 提质增效”的号召,成立“节能降耗 提质增效”小组,带领团队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他如切如磋、勇于创新,采用“切香肠”的方法,破解了如何降低氨肟化装置能耗物耗的难题;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通过膜过滤器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调整氨肟化反应系统的反应条件从而提高装置效能;他一丝不苟、细化管理,编制分厂管理细则,为员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推行分厂绩效积分制度,显著提升全体员工的活力,最终超额完成分厂的节能指标。
氨肟化装置是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阶段,普遍观点认为氨肟化装置现有能耗物耗已经低于设计预期,甚至在行业内已经表现出卓越的水准,似乎进一步进行显著的节能降耗已颇具挑战。此外,行业内对氨肟化装置技术严格保密,导致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非常稀缺。
“困难意味着机遇,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面对这些棘手问题,赵为平从未退缩,他带领团队成员以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啃“硬骨头”,常常是饿了
就用速食方便面充饥,困了就在办公桌上趴着眯上一会儿。
经过团队的
反复实验
和
不懈努力,他们成功找到了反应系统节能降耗的关键点和临界点。
实验进展顺利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影响化工装置生产的因素众多,任一参数的变动都可能对整个装置的工艺流程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际装置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经过严格的验证。为了实现节能目标,同时不影响工艺操作和产品品质,赵为平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切香肠”的模式逐步推进实施。
在工艺调整过程中,
既要密切关注参数变化,又要实时观察现场情况,赵为平和团队成员就
频繁
在中控室和现场之间进行细致耐心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有时,工艺调整后可能会出现波动,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恢复,然后再深入分析原因,消除不利因素,为调整一个参数工作到深夜也成为赵为平团队的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界区蒸汽流量计的数值逐渐降下来,物耗统计表的单耗数值也在不断变小;当宣布调试成功的那一刻,赵为平激动地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过硬匠工和勇于创新的“切香肠”方法,破解了氨肟化装置的难题,打开了氨肟化分厂节能降耗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