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郎club”关注我们
谁,才是中国的巨星?
有人说,这个谁,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世界知名!
有人说,那个谁,票房动辄几十亿,粉丝喊叫震地动!
有人说,那谁谁,影片用谁谁蹿红,名字一亮就招风!
其实,中国真正的巨星,让世界侧目、让美国不敢妄动的巨星,根本不是这些开豪车、住别墅、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娱乐大佬,而是,他们…
昨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网站截屏
吴文俊院士,37岁凭借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攀登数学机械化的高峰;世纪之交,捧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然而我们对他却知之甚少。
吴文俊是数学界的“泰斗”,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吴文俊在数学界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数学的探索研究和发展。“我想知道数学界在进行哪些探索,金融数学进展如何,统计和运筹搞得怎样,西部地区的年轻人申请基金是否困难。”吴文俊说道。
吴文俊曾与陈省身、程民德、胡国定等中国老一辈数学家共同提出“中国数学要在21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数学强国”的宏伟目标。
吴文俊补充道,当时还提了“三步走”和具体规划,想把全国数学界动员起来,实现“率先赶上”的中国数学梦。我做梦都在想哪个领域赶上去了。搞数学,光发表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外国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应该让外国人跟我们跑。这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看,中国数学梦在部分领域已成真。中国人用机械证明定理,全世界都认可。以前认为,计算机只能用于计算,现在还能用于证明,计算机的作用就更大了。
尽管已经不亲自带学生,但吴老一直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看不惯现在少数年轻人“跟着外国人跑”的做法,他说:“如果光是发表个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他始终强调年轻人要有独立的思想、看法,敢于超越现有的权威,绝不能人云亦云。
说起自己成功的经验,吴老首先想到的是:“做研究不要自以为聪明,总是想些怪招,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功夫不到,哪里会有什么灵感?”
“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他说。
可就是这样一位自认为“很笨”的人,总能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他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发展潜能。受计算机与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他抛开已成就卓著的拓扑学研究,毅然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为了解决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问题,他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那时,在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机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吴老的上机操作时间都是整个研究所的第一名。
来源:百度百科
正是这种日积月累、刻苦努力的“笨功夫”,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用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终于获得成功。
吴文俊开创的数学机械化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这个完全由中国人开创的全新领域,吸引了各国数学家前来学习。此后人工智能、并联数控技术、模式识别等很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后都有数学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面对各种荣誉,吴老却看得很轻。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他说:“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只能尽可能避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他曾谦逊地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帮助我,我数都数不过来。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事业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吴老精神十足:“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
在被称为“现代数学女王”的拓扑学研究中,初出茅庐的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突破对美国著名拓扑学大师惠特尼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
上世纪50年代前后,他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令国际数学界为之瞩目,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
尽管后来吴老已经很少去办公室,所有数学方面的书籍都捐给了单位图书馆,但他心里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数学研究。
“像中国古代数学,我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比如微积分的萌芽问题,有时间的话要去弄清楚。”吴老曾笑着说,“我现在要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的老师在临死前还在钻研一个数学问题,我要向老师学习,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吴文俊推崇中国古代数学。在他眼中,中国古代数学简单明了,有它自己的一套。他认为,古代数学是符合现在计算机时代的数学,中国人的祖先创造出了非常适合应用于计算机的数学。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谈及《九章算术》,吴文俊说:“术,就是讲方法。比如求最大公约数,书里核心就一句话:以少减多,求其等也。大数减小数,一步步减下去直到两边相等,就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还有方程章,古人想到了正负数,说明中国人的抽象能力高人一等。”
吴文俊在他的家乡朱家角
中国古代数学所蕴涵的数学机械化思想,对信息时代的数学现代化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吴文俊眼里,中国古代数学就是一部算法大全,有着世界最早的几何学、最早的方程组、最古老的矩阵。
中国古代数学的价值已被世界淡忘,但吴文俊却洞察出,其中包含着的独特的机械化思想,它能够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再编成程序,输进电脑后,代替大量复杂的人工演算,这样就可以就把数学家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推进科学发展。这就是机器证明,后来吴文俊把它冠名为“数学机械化”。
中国古代数学不但要振兴,还要复兴。古代数学书值得进一步学习挖掘,但现状是有些书失传了。吴文俊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对地方志进行收集、整理,会有新发现。
吴老是个十分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90多岁的他现在还经常一个人去逛逛书店、电影院,偶尔还自己坐车去知春路喝喝咖啡。
95岁时,他光脚穿皮鞋在家走动,说这是懒人最好的锻炼方法。他满头银发径直竖着,胖胖的脸上架一副眼镜,高兴时脖子一缩,笑了。
吴文俊与夫人陈丕和
70多岁时还坐过山车,当被记者问到时,吴老脖子一缩,又乐了:那是不知厉害,上去以后简直要命了。当时在香港开数学家大会,我做完大会报告就跑到公园。工作人员不让坐,我说自己身体好得很,不到70岁,骗了一下混进去了。
吴文俊在泰国
吴老平时喜欢历史小说。他说:像玛雅民族的历史,突然中断了。我很好奇。前段时间,中国月球车登月了。月球很奇怪,总是半个面孔对着地球,另一面不知道什么样。有很多人类不知道但非常重要的东西等待研究和发现。
要知道能亲手改变历史的人,不多!
一个人,亲手改变了中国的导弹和航天“轨迹”,让国人至今扬眉吐气,这,不是巨星?比不上歌星?
一个人,亲手改变了长江的“走向”,让42万人避免颠沛流离,这,不算巨星?比不上影星?
曾经,一歌星去世,八宝山人山人海,送行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各种悼念、各种痛苦出声…
曾经,一影星去世,媒体争相报道,家人亲戚朋友各种采访,甚至连宠物都跟着一起出镜…
就在几个月前,所谓大师王林去世,因为与所谓明星天后曾经纠缠不清、各种合影,网上还刮起阵阵旋风…
可,面对改变中囯“轨迹”的两位老人,去世之后,媒体、社会如何反应?网上搜索,任新民,914篇;董万瑞,712篇。而王林,65900篇!
如果,不是当初有了两弹一星,如今,还有影星?还能拍电影?
如果,不是解放军的舍命抗洪,如今,所谓歌星,还能到处蹦?
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悲的,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走了都不送一程,则更加可悲!
一个人,没有脊梁站不起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会永远被列强踩在脚下任意欺凌!
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挺起国家和民族脊梁的英雄!那些逝去的两弹一星元勋,如钱学森、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任新民……都是共和国的功臣!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吴老,辛苦了,一路走好!愿天堂里一切安好,可以静心科研!
本文综合自中国新闻网(ID:cns2012)、楼十三(ID:lou013)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郎CLUB微信加为好友,及时了解最新点评,点击分享,让更多朋友关注。
广告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号:jishi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