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被誉为
「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
「
二十四节气
」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和农业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它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雪作为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深入。大雪不仅带来了气温的显著下降和降水量的增加,更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绘制出一幅幅独特的冬日画卷。我国地域辽阔,按地理区域划分为七个地区,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同一节气下南北方气候表现各异,这为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提供了绝佳机会。
为了让大家能够不出家门就体验到
「
行万里路
」
的乐趣,
「
大道童年
」
学习班特开展了
「我眼中的甲辰大雪气候物候」
实践课程,让孩子们拿起相机或手机捕捉当地大雪节气的独特风貌。希望透过孩子们的视角,领略大雪节气下中国不同地区的美丽与多样性,提示更多的人珍惜每一个季节的变化,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下面是来自黑龙江省的冯凯哲、山西省的陈若溪、陕西省的李星泽、湖北省的丁贞羽同学参加「我眼中的甲辰大雪气候物候」的图片展示及心得体会。
当时温度:-8°C 湿度:70%
心得体会(孩子独立撰写):
前几天连续下了三天大雪,雪花像鹅毛一样在空中飞舞,雪停后大地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大棉被,我家的阳台上也积了厚厚的雪。
我和弟弟都很喜欢雪,当打开阳台看到厚厚的积雪兴奋地大叫了起来,我们在雪地里疯狂地玩耍,一会儿堆雪人,一会儿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后来才看到妈妈一个人清理积雪,我和弟弟也一起加入。历经两小时的劳动,我们终于收工啦,真是一个开心的下午!
拍摄时间:2024年12月8日
拍摄地区:山西省临汾市(华北地区)
当时温度:-6°C 湿度:43%
孩子心得(家长指导撰写):
这个假期我和妈妈前往野外,体验大雪节气的气候变化。刚一出门,一股凛冽的寒意便扑面而来。妈妈解释说:「大雪节气标志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夜晚变得更加寒冷,昼夜温差也在加大,这意味着我们将要迎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这时我注意到田野里的景象:小草已经枯黄,大树都变得光秃秃的,庄稼地里的玉米杆儿也干枯了,野生酸枣树上的叶子全落光了,仅留下红彤彤的果实点缀其间。北风呼啸而过,仿佛将天空中的云彩都吹散了。寒冬真的来了,到处都呈现出万物萧瑟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这不就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结束后,留下的那片冷清嘛!
当时温度:9°C 湿度:30%
孩子心得(家长代写):
大雪节气天气变冷了很多呀!早上出门去上学时,感觉耳朵和手都很冷。虽然中午的阳光
晒在身上
很舒服,但我更盼望下雪,什么时候才会下雪呢?
此时,外面的草地变成了土黄色柔软的地毯,上面还有零星的绿草和充满活力的黄色蒲公英花朵。垂柳的叶子落了厚厚一层,大树映在水面上好看极了。白色的芦苇像哨兵一样直立在水边,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就像羽毛一样。
当时温度:10°C 湿度: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