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永无岁月静好,万众发声的年代,别在意一两公里的得失,越是长跑,越有价值。
编导:范俏佳 后期:宋文康
摄像:龚高、王学武、关聪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记者,很多人都认识他,但很少人知道,这位知名媒体人,他不用微信。问他为什么,他说,没兴趣结交那么多人,也没兴趣看朋友圈,人一辈子有三五好友谈心就够了。
当微信成为一种“必需品”,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这样的社交工具,我们的工作、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媒介不断更新迭代,我们也很难想象,当下一波技术浪潮袭来时,媒体人如何安身立命。
当一个“流行”的人,刻意与一些流行的事物保持距离,看起来会有点别扭,但也许正是这种疏离,给了作为新闻人的白岩松一个审视的距离,让他能更好地观察这个社会。
我们见到白岩松,想跟他聊聊,对今天的媒体和媒体内外的人,他有什么样的观察。
嘉宾: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白岩松
主持人:
袁小珊
袁小珊:
在万众发声的时候,一个内容要想获得大家的注意也可能更难,互联网的这些媒体人更焦虑,他的内容跟点击率之间可能是需要做平衡的。
白岩松:
那没办法,我觉得越是一个变化的时代,万众发声的时代,做短跑越难,因为十米想把别人拉开距离太难了,但越是这个时代,长跑越有价值。
最初的速度不重要,偶尔有人在一两公里把你超了,太不重要了,看谁最后到达终点。
所以越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越是一种长跑的姿态,我就越不焦虑,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一直都在这儿,那我觉得就蛮有意思。如果你偷奸耍滑,哗众取宠,弄两句华丽的语言,这一周可能受关注了,时间一长你出局了,因为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好的称职的新闻人。
袁小珊:
可能接下来的一代人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这一代用手机习惯的青年人变成家长之后,我们还有可能把这些年轻人再拉回到书本获取知识的时代吗?
白岩松:
我总觉得天天在家打麻将的家长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
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里,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长,而不是社会与学校。我个人认为,家长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码要承担51%控股的责任,但是你看,我们今天大部分家长都在抱怨,都在说别人的原因,我认为中国的父母需要成长。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是社会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当然有问题,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不抱怨教育的。但是,我们的抱怨里头还藏着一个推卸责任的责任,我说相当大的比例。
家长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码要承担51%控股的责任。
袁小珊:
除了微信这种社交通讯工具之外,比如现在有一些特别火的,像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的软件,您是怎么看待它们流行的?
白岩松:
我觉得都正常,只要是流行的话,都有它现在需求的道理,但是有很多东西今天可能是最红火的,明天也许就不知道消失在哪儿了。
就看我们的很多年轻人捧着抖音说“临睡前看10分钟,结束的时候俩小时过去了”,一定有它的道理,起码可能会起到麻药的作用。那麻药也有价值。
但是你更要值得关注的是,五年后在哪里,今天看抖音,五年后看什么,如果五年后还在看抖音,一方面可能是抖音进步了,另一方面是他作为人可能真没有太大的进步,但是也都正常,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快速向前。
袁小珊:
它只会给你你已经知道的和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就很难跳脱这个圈子去进步。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