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婴幼儿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实验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Fweek维科网  ·  2024年,割草机器人“顶流”净利润预计超9亿! ·  22 小时前  
OFweek维科网  ·  DeepSeek“血洗”AI,光通信龙头们怎么看? ·  昨天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消息:比亚迪采用黑芝麻智能芯片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TEL,(最新财报),信息量巨大! ·  3 天前  
中国半导体论坛  ·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  3 天前  
中国半导体论坛  ·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婴幼儿心理

小朋友根据什么原则来分配东西?

婴幼儿心理  · 公众号  ·  · 2019-03-02 16:33

正文

文:宗语飞

编辑:乔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不同的原则分配物品,那你有没有想过,当宝宝们把自己的贴画分给两个不同的小朋友时,他们会根据怎样的原则分配呢?

一般来说,我们最早学会的就是依据“公正”的原则进行分配。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按照 平等 (equality)的原则。比如说,当你要把四支笔分给两个人时,如果你采用平等的规范,你就会平均分给一个人两支笔。另一个是 公平 (equity)的原则,使用这种原则时,你会考虑是否有人更值得得到更多的笔,或者更需要笔。比如说,有一个人在前一天刚帮了你的忙,你会把更多的笔分给那个乐于助人的人;或者有一个人非常需要笔,而另一个人有很多,你就会把笔分给更需要它的人。

但当我们渐渐长大时,我们会遇到另一种更实际的情况: 市场交换 的情况。也就是说,别人会用其他的东西或者钱来交换你的物品。在市场交换的环境下,主要目标是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时你可能无法平均的分配物品,但这在市场的规则下也是正常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宝宝们最早学会的是“平均”原则。6-8岁的儿童非常抵触“不平均”的分配,他们甚至会扔掉几个物品来达到平均分配的结果。宝宝们还会根据需要、时间、地位等因素做出“公平”的分配。年龄越大,儿童做出公平分配的可能性就越大,也会逐渐明白市场交换的规则。

因此,研究者们非常好奇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是如何理性地面对市场规则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要探究儿童是怎样运用这三种原则进行分配的。接下来的时间,实验室中陆续来了76位5-10岁的小朋友和25位成年人参与了这个研究。

实验中,研究者会给小朋友读不同的呈现在电脑上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3个人物,1个给予者和给予者的2个朋友(朋友A和朋友B)。儿童的任务就是帮给予者给他的两个朋友分配贴画,贴画的形状有三角形、星形等等,有可能是单数个也有可能是双数个。

小朋友的面前放着一些数量的贴画,研究者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分配这些贴画,可以全都留给给予者,也可以只给一位朋友。如果他们想分给朋友们,就分别投到电脑左边或右边的盒子里,如果他们想留给给予者,就放到一个塑料袋里。

儿童看到的小故事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朋友们 都不付钱 ,第二种是朋友们 付相同数目的钱 ,第三种是朋友们 付不同数目的钱 。第三种情况又有不同的原因:

a)朋友A支付50美分,朋友B支付25美分;

b)朋友A支付25美分,朋友B不愿意支付,虽然他也有25美分;

c)朋友A支付25美分,朋友B也想支付25美分,但他没有钱。

观察者们记录了这几种情况下,儿童对贴画的分配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当两位朋友 支付相同数目的钱 时,儿童更倾向于“ 平均 ”分配(88%的比例选择平均分配)。但当两位朋友 支付的数量不一致 时,儿童则较少选择平均分配(只有42%比例)。虽然更多的儿童都会选择把更多的贴纸分给 支付更多钱的朋友 ,但是在一位朋友没有能力支付时,只有较大年级的儿童会选择把更多贴纸给支付更多钱的朋友。也就是说,更大的儿童更会运用市场的原则。

因此,宝宝们在小时候都倾向于“平均”分配事物,在特殊的情况也会因为一些原因选择“公平”的原则。但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他们会把市场的原则纳入做出分配的理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