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时至目前,
A
股市场已经深陷三年多的大熊市之中,但经历了这一轮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之后,整个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却发生了实质性的压缩。截至
8
月
14
日,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
13.77
倍、深市主板
16.12
倍。至于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则其平均市盈率分别降至
27.71
倍以及
37.66
倍。
实际上,对于目前
A
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已经较美股等部分成熟市场的估值水平要低。至于平均估值更低的港股市场,虽然目前恒指平均市盈率更是低至
11.7
倍的水平,但实际上
A
股的上证指数乃至上证
50
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非常接近港股的平均估值水平,两者之间的估值差距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然而,如果考虑到
A
股市场的成长性以及新兴性特征,那么或许可以给予
A
股市场更高的估值溢价空间。从整体上分析,时下
A
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捡便宜的阶段,虽说
A
股市场的估值仍算不上绝对便宜,但起码属于近年来非常便宜的估值区域。
事实上,从最近一段时期内外资的系列举动来分析,也处于积极抄底的状态。对此,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
其中,
A
股纳入
MSCI
有望进一步升级,而从近期的评估报告来看,
MSCI
纳入因子将会从
2.5%
提升至
5%
,而临近
9
月份这一关键时间点,同样也是纳入因子提升的重要时期,而外资的系列增持举动,实际上也对相关政策预期的提前反映。
再者,继
MSCI
之后,富时罗素有望于
9
月份将
A
股纳入旗舰指数,而一旦成功纳入,将会为
A
股市场带来一定规模的新增流动性补充,这对于外资资金而言,还是有利于其加快进入
A
股市场的步伐,并进一步拓宽
A
股市场的准入通道。
此外,外资资金的频繁异动,多与
A
股估值底部优势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正如上文所述,如今
A
股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已经大幅下降,且基本上进入到一个资金捡便宜的阶段。实际上,与美股等海外成熟市场相比,
A
股市场的估值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估值便宜、价值优势突出等因素,同样也是外资资金比较重视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了近期外资资金的频繁异动,目前外资资金占比
A
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进一步抬升,甚至达到
6%
左右的水平。由此可见,在
A
股市场尚且处于估值低估、筹码廉价的背景下,外资资金已经成为了
A
股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或许也是先知先觉资金率先抄底的真实写照。
面对
A
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即使有着外资资金积极抄底、产业资本的密集增持现象支持,但依旧未能够引发多数股民投资情绪的转变。或许,用无动于衷来描述此时此刻普遍股民的心态,也是最恰当不过的事情了。
时至目前,即使
A
股市场机构化程度已经得到了或多或少地提升,但
A
股市场依旧难逃散户化市场的特征。面对外资积极抄底,而多数股民无动于衷的表现,这或许也是普遍股民缺乏投资安全感的真实写照。或许,当市场出现明确性的企稳信号,甚至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行情时,才会引发越来越多的股民由空转多,但届时留给转向多头的股民利润空间已经不多了,而对于先知先觉的大资金而言,或许还是股市抄底的重要赢家。
不过,对于
A
股市场的表现,或许存在超跌反抽,甚至存在修复性反弹的可能性。但是,在股市定位不明确,市场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未能得到根本性好转的背景下,
A
股市场发生底部反转的概率并不高。或许,从实际情况下,无论是外资资金还是部分国内大资金大机构而言,估计还是抱着捞一把就跑的投资策略,而真正做到抄底廉价筹码后长期持股的资金还是不多,这或许也是被
A
股市场长期牛短熊长的运行特征所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