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景”的9.9元大战
对手已跑,库迪还要血拼
库迪绝不趴下。
最近,当大家都以为咖啡价格战经历长期贴身肉搏后终于可以进入尾声之时,库迪宣布了两件事,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一是宣布将现行门店补贴政策延长至2026年年底,即“全场9.9元促销”再战三年;二是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即店中店模式。
关于前者,库迪认为中国大陆市场的人均咖啡消费杯量距离日韩等成熟市场仍有相当长一段距离,饮用人群具备巨大开发潜力。价格战作为最拿手的培育市场的方式,库迪决定在市场迈向成熟前贯彻到底。
库迪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表示,表示针对9.9元的三年准备,库迪提前备好了所需资金,“(从创业的2022年开始就)已经准备好五年的资金池”,但其未透露资金来源和数额。
同时,针对此前有关库迪现金流承压的消息,他也回应“没有所谓的资金压力,所有供应链付款都是正常进行”。
关于后者,根据库迪咖啡方面介绍,该类店型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盈亏平衡点低等三大特点。其实,在业内这种模式并不特殊,很多餐饮品牌都曾经上线过,品牌可以离消费者更近,是新茶饮品牌、便利店、连锁餐厅等爱用的玩法。
库迪开店中店,很明显最大的考量是为了盈利,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节约成本,缓解财务压力。
实际上,为了能够支撑长期的价格战,除了店中店,库迪在今年还有多手准备。比如通过供应链等基础布局,在全链条上实现其最高成本效率。
库迪在安徽省当涂县和芜湖综保区分别建立的供应链基地,目前已经陆续投产,拥有包含咖啡烘焙、糖浆等食品原料、包装材料及其他配套的供应链项目,覆盖全球门店。
此外,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今年2月,库迪还开启裁员,裁员总数在100人以上,产研侧裁员近50%,营销部门裁掉40%以上,几位高管在一个月内相继离开。
库迪还能留住多少联营商、顾客?
库迪急了,也不得不急。
近一年来,外界都在传库迪快不行了:跟联营商们闹翻、门店持续缺货、关店数量上升、使用过期物料、杯量持续下滑、创始人陆正耀被执行30亿……黑料一抓一大把。
眼下,库迪跑出来官宣“好消息”,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告诉外界,自己还能稳得住。
不管是9.9元活动、还是新的便捷店型,都是旨在扩大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和门店容量。
尤其是近日一场演讲中,还公开了库迪的闭店率。这一数据此前模糊不清且颇受争议,一些第三方机构给出的数据被库迪方面坚决否认。
这次公开的数据是:自成立以来截至今年4月份,库迪整体门店的闭店率累计为2.6%。
然而参考极海品牌在4月28日的监测数据显示,近90天库迪咖啡闭店数量为250家,相当于每一天都有将近3家门店关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2月26日,库迪就宣布过门店数突破7000家;在近日的公开演讲中,李颖波的说法依旧是,库迪的门店数量已超过7000家。
抛开闭店数据,一些联营商亏损、关店的情况,却是有目共睹。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有关库迪咖啡门店转让、倒闭的帖子不在少数。一位联营商表示,
自己开了10个月,到今年2月才转手,亏损将近40万。
加盟商赚不到钱,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战,拉低的利润都由加盟商承担了。其次还有没有对点位做区域保护等问题,比如一家商场出现两家库迪的情况不在少数。
此外,库迪供应链也常被诟病,原材料长期缺货,“要啥啥没有”的问题,至今依旧有人不停反馈。
据《风暴眼》报道,尽管4月29日,安徽供应链基地已经正式投产,但直到4月中旬,库益包装生产线所需的120名工人中,仅成功招募了90名。而其余项目目前尚无投产消息。
9.9元和便携店型能否帮助库迪重回增长,库迪到底能留住多少联营商、留住多少顾客?答案还得交给时间。
因为价格战永远不会是长久之计,此外,店中店也有自己的弊端,如品牌辨识度低、不容易引起注意、很依赖主店客流等。
一位库迪联营商在短视频平台质疑:“这么小且low的形象展示,会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并且针对这个新模式,很多联营商心里都非常抵触,甚至有一些想找新区域开新店的联营商都产生了动摇。”
库迪的焦虑背后
是数百万餐饮人的“难熬”
某种程度上,库迪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它的焦虑其实也代表着当前餐饮行业大多数品牌的焦虑:
往小说,是如今咖啡赛道上至高端精品大佬、下至9.9县城小店的“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