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公众号为远望智库旗下前沿资讯媒体。“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选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马克龙:欧盟可能会消亡 ·  2 天前  
战略前沿技术  ·  美国DARPA2025财年太空项目预算分析 ·  1 周前  
战略前沿技术  ·  远望防务快报:Electra公司在美军事飞行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美军认知域作战能力构成探析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军事  · 2024-09-28 22:28

正文


  

 

电话 | 010-82030532    手机 | 18501361766

微信 | tech9999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来源:军事文摘

作者:程刚、谢文涛




“认知域”首次出现于2001年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网络中心战》报告中,与“物理域”“信息域”一同构成信息作战的三大空间。概念提出初期,美军认知域作战能力主要强调军事信息和决策优势,涵盖范围未扩展至社会公众。随着大国博弈逐渐深入,美军认知域作战能力构成外溢效应明显。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ACT)推出的认知战系列项目文本中,将公众舆论“武器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并提出脑科学“军事化”的新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认知域作战能力成为美国改变大国间综合实力对比的新突破口。其本质是以美军为核心,协调各方资源,集成跨学科技术,操纵目标群体的认知机制,以削弱、渗透、影响甚至征服或摧毁对手的非对称能力。其构成呈现军地联合、盟友结合、多域融合的新特点,大国竞争指向更为突出,灰色地带竞争的属性更加明显。其向前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战略传播、隐蔽行动、文化渗透等既有优势,还持续吸收深度伪造、生成式大模型、神经控制等新兴技术。从研究作战能力构成的角度出发,可厘清其认知域作战现阶段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新兴领域与强敌竞争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基础——传统战略传播能力


       


根据美军联合出版物1-02号《国防部军事和相关术语词典》,战略传播是了解和接触关键目标群体的活动,为作战行动和美国利益提供更好的舆论环境。作为美军认知域作战能力的传统组成,战略传播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现在仍是美军塑造对外形象、控制公众舆论、改变政治影响的主要手段,其实践进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指向。

美军联合出版物1-02号

《国防部军事和相关术语词典》

巩固友好群体。在国家层面的战略传播中,公开政策宣示、正式场合发声、传统媒体宣传是其向国外受众传播美式价值观和战争逻辑的主要形式。一是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在发动对外战争前,美军一般会筛选目标国内的亲美“基本盘”,大打“人道主义干涉牌”来巩固有利于己的意识形态氛围。二是积极扩大影响力。以声援、资助、扶植等手段不断提高亲美群体的政治影响力,利用该群体为美军具体作战行动站台发声,提高军事行动的政治效果。三是固化形成机制。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利用目标国中友好的非政府组织、媒体和有影响力个人,已成为对外舆论引导的“三要素”。在此背景下,巩固全世界“亲美”分子阵营是美军进行战略传播的固定动作。

拉拢中立群体。在战略传播的视角下,中立群体数量占比最大,其认知是决定美式观念输出成功与否的关键变量。一是推行“零距离”接触,确保覆盖。由于美军的全球部署模式,使用当地语言建立新闻网站、进行人道主义和灾难救援、与当地民众进行面对面善意接触是其部门层面战略传播规定的重要原则,不同层级群体中的“大多数”都可以被有效覆盖。二是善用“灰色宣传”,降低负面影响。在20世纪末的几场战争中,美军利用灰色宣传手段掩盖自身侵略行径,以“民主自由”概念对当地民众进行洗脑式宣传,采取偷换概念的方式对符合美国利益的观点进行隐蔽推销,从而不断达成观念占领和“思想殖民”的效果。三是打造靶标效应提升效果。美军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中,对相关地区的族长、头目等关键人物持续投入资源,企图以重点人物观点的改变带动不明真相群体舆论的转向。

美军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

扰乱敌对群体。美国防部的《战略传播报告》强调,信息作战是干扰、篡改、毁坏敌人施加非物质影响力的关键。一方面,常见的心理战、军事欺骗、隐蔽行动、扶植代理人等都是美军在正面战场制造恐慌、离间对手、震慑进攻的基本手段,其中对目标国国内军政要员、作战部队、支撑单位等关键要素的心理攻势和舆论压制,能保证其在发起行动前就具备非对称的战场优势。另一方面,持续的抹黑和污蔑使得此类战区层面的战略传播可以不断削弱对手国内的民众信心和支持。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将自身行动定性为“反叛乱行动”,以“叛乱分子”定位对手的政治属性,以此贬损对手的道义和法律地位,为美军后续作战行动提供更大的心理优势。

核心内容——社交媒体操控能力


       


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社交媒体的争夺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2022年12月,美国独立调查网站截击披露,美国防部长期与推特和脸书等社交网站秘密合作,通过操作白名单、篡改、盗用账号等方式,借助网络优势制造舆论、妖魔化他国、改写公众认知。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美军越发重视争夺社交媒体这一新兴领域的制域权。

预置“官方”账号。美国凭借在网络资产上的先发优势,通过军民合作的形式不断将其军事化。以推特和脸书为例,美国斯坦福大学网络观察室的报告指出,大量缺乏官方认证的亲美宣传账号是由五角大楼亲自开设和运营的。一方面,该类账号平时隐蔽身份,以中立立场进行目标叙事,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描述,达到传播虚假信息和错误认知的目的。另一方面,当热点事件爆发时,该类账号会主动出击为相关议题制造热度、增加流量,发送预设的信息弹药,保证认知攻击的猝然性。

美军在社交媒体预置机器人账号

训练社交机器人。社交机器人是程序操控的社交媒体活跃用户,其出现充分运用了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当错误的声音足够大时,“沉默的螺旋”会降低真相的影响力,使得公众只能偏听偏信,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一是不断提升社交机器人的保有量。据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推特中高达15%的用户是社交机器人。美军利用社交机器人对特定评论和观点进行点赞转发,不断扩大对于社会主流认知的塑造能力。二是力求赋予社交机器人新功能。美中情局正在着手探索社交机器人的聊天项目,上线多种“陪聊”功能,保证向民众传播信息时更具真实感和带入性。三是强化关键节点的测试使用。在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运动中,通过社交机器人技术自动转发“特朗普”“脱欧”等关键词使得相关话题流量大增,便于最大化测试筛选持相同意见的选民,检验过载信息对于选民独立思考能力的剥夺效果。

美军与地区关键人物接触

扶植意见领袖。扶植“意见领袖”可以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不断为目标群体打造“信息茧房”。在此背景下,美军通过目标国国内的意见领袖建立“第五纵队”,打造认知作战的前哨,保证其在前期就能不断聚合认知域作战优势。一是进行“漏斗式”过滤。美军通过持续大规模搜集、整理、分析目标国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博主和网红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选择能够发挥“圈层效应”的重点对象进行扶植。二是保持“杠杆式”影响。以学术交流、公益赞助、技术合作等手段左右其发声立场,最终形成以少数人认知影响多数人思考的效果。三是提高“再曝光”效果。乌克兰危机中,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中的“哭惨”“叫苦”获得大量流量和关注,美军相关账号对其言论进行再次包装和升级,将其塑造为“家园保卫者”和“侵略抵抗者”,使其能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不断获得来自西方国家的大批拥趸。

持续保障——盟友情报共享能力


       


拜登政府上台后,将盟友资产视为应对大国竞争的关键。情报共享与合作逐渐成为其与盟友完成战略捆绑的必要条件,这一举动也为美军认知域作战的态势感知和信息触达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依托北约提升共享效率。美军通过北约情报体系,不断统一成员间的情报需求、情报周期、情报管理和反情报工作,保证情报内部流转的效率。一是出台相关基础法规。以《北约联合情报、监视和侦察》为例,其对战略态势和舆情感知的要求,使得盟友能为美军即时提供不同作战域的数据和信息,保证美军认知域作战能够突破“信息迷雾”的困境,实现全域获得、跨域集成、多域验证的情报认知效果。二是推动核心国家行为体加入。乌克兰在2023年5月正式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成为美军获得俄罗斯战略情报的关键抓手,为其战场信息发布策略提供最大的灵活度。三是提高底层资产的通用性。“印太战略”对于互操作性的强调已经深刻影响美军的情报治理模式,推行北约情报技术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使得地区盟友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体情报体系运作,提升美军全域战场态势的认知能力,保证其在未来冲突中接受盟友情报支援时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利用日韩打通关键节点。从印太情报合作的角度看,日韩凭借地缘环境优势在美军情报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一方面,在美方的压力下,日本决定新设统合司令部并着手建立“中央云”综合信息系统,提高美日网络战互操作性和情报共享能力;另一方面,韩国计划向人工智能、数据及网络三大领域投入约164亿美元,充分发挥东北亚情报中心的作用。由此可见,日韩两大节点被打通后,美军地区情报网络正在加速形成。基于“近邻”的情报供给,美军在炒作中国周边地区热点问题时,更能有效锚定公众焦虑点进而塑造危机感。

提升台湾地区战略地位。在明确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后,美军情报获取重心逐渐东移。一方面,将台湾地区打造为前沿支点。在台湾地区,美军网络司令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分别于近期成立“联合网络作战架构能力管理办公室”和“印太联合特遣队”。此类机构能够极大提高美军在该地区的网络战和信息战能力,有助于密切与台情报协同,保证前沿威慑效果的同时强化台湾当局“倚美拒统”的认知,使台湾地区成为美军认知域作战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进一步放大其认知域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台湾地区塑造自身能力。在美“刺猬战略”的指导下,台湾地区凭借区位优势打造专职认知力量。以“1450”网军为例,美军通过情报供给,帮助台湾地区形成对大陆独立进行认知域作战的能力。该组织经常利用两岸交流的便捷性,模拟大陆账号散布攻击言论。

赋能要素——新兴技术运用能力


       


北约认知战项目已把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列为支撑认知域的四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融入使得美军认知域作战能力实现跃升,不断推动海量信息覆盖、精准意识攻击、强制性认知置入等高阶认知域作战手段从理论向实践落地。

利用深度伪造技术提高可信度。深度伪造技术采取“智能+数据”的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全过程,使得数字时代的视听作品更易产生“破窗式”影响。一方面,其较低的制作成本和操作门槛使得更多的非专业人员也可成为认知域作战的发起者。另一方面,其滥用过程无形中损害政府发声的权威性,“信任赤字”由此产生。特别是,利用军政人员形象制作虚假图片、视频已成为乌克兰危机中开展“认知斩首”的惯用伎俩。在此方面,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在2024年3月表示,希望开发出武器化的深度伪造技术,增强伪造和反伪造能力。

开发生成式AI技术改变效费比。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频繁刷屏,能力跃升和数字性能的突破使生成式AI进入美军认知域作战视野。五角大楼于2024年6月计划加强生成式AI的能力,建立多模态AI中心,并在8月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工作组,最大限度发挥该技术在认知域的作用。一是避免“千篇一律”的信息弹药。结合海量数据,该技术可做到针对不同目标的“专属定制”,保证信息触达效果的同时减少传播的随机性。二是高效及时的互动机制。该技术以自监督学习机制实现复杂语言内容理解和实时问答,保证特定任务中“感知、预警、判断、执行、反馈”的认知作战链形成闭环。三是不下线的智能生成。生成式意味“人在环上”或“人在环外”的监督参与模式,保证认知域作战能力的全时在线和智能泛化。

 脑科学技术颠覆认知域作战平衡态

探索脑科学军事化颠覆平衡态。脑科学军事化是大国认知域对抗的“暗牌”,将直接影响认知域作战的“代差”,特别是以此为基础的高阶认知武器将打破认知攻防的平衡,导致“精神核弹”的出现。一是美军已有多个相关项目运行。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持续推进“脑刺激计划”“阿凡达计划”“不眠战士”“读心部队”等多项研究。二是军民合作不断加速。马斯克的民用公益“星链”计划被美军方资助后升级为军用星盾项目,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被军事化的可能性尤其值得关注。此类战略项目一直都有“先民用试错,后军用推广”的运行特点。据相关报道,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一旦该项技术成熟孵化,对于美军认知域“脑控”“控脑”的作战要求将体现出极大军事价值。三是该技术决定美军未来认知域作战非对称能力的形成。北约认知战项目文本极度重视神经武器和人脑战场,认为应该跳出与竞争对手“以信息对抗信息”的传统模式,以脑科学军事化为抓手加强认知域的军备竞赛,利用“制脑权”的绝对优势形成有效威慑。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装备采办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双一流 | 净评估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 数字孪生
先进武器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反卫星 混合战 电子战 马赛克战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其他主题系列陆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