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我刚上幼儿园,爸爸妈妈别太担心!”(转给家长)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8-09-05 20:11

正文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开学啦开学啦,小编不禁哼起了这首暴露年龄的歌 然而,对于许多爸爸妈妈来说,开学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看着宝贝第一次背起书包走进幼儿园,内心充满了 360 度无死角的忐忑:


8:30

宝贝还在哭吗?

我要不要进去偷偷瞄一眼?

老师顾得上他吗?

要不今天先接回家,明天再送……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9:30

宝贝在干什么呢?

会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

有找到小伙伴一起玩吗?

会不会被人欺负啊?


10:30

去户外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会不会疯跑撞到别人或自己?

会不会流很多汗?

老师会及时帮忙换衣服吗?


11:30

午饭吃得怎么样?

有没有挑食?

要不要老师喂?

有没有吃饱?



12:30

幼儿园的小床睡得惯吗?

有没有想妈妈?

会不会又哭了?

老师会安慰他吧?


13:30

娃睡着了没有?

老师怎么还没回复信息?

班级群里为什么一点动静都没?

好想给老师打电话啊!



14:30

宝贝起床了吗?

有没有尿床?

鞋子会不会穿反?

老师会帮忙穿衣服吧?


15:30

今天宝贝大便了吗?

渴了知道去喝水吗?

怎么还没到放学的点?

我待会要第一个去接他!


16:30

宝贝,快到我怀里来!!!



接到娃后,宝爸宝妈都非常想把这一天内孩子的情况问个遍。然而,老师可能只会匆匆地说一句:“ XX 妈妈,你来啦!今天她表现挺好的,午觉睡得很香。我们明天见哦!”于是,家长们心中犯了嘀咕:“这么敷衍!老师是不是没怎么关心我家孩子啊?”


如果您真的这么想,那小编就要拿着 800 分贝的喇叭为老师们叫屈了!



因为这一天,幼儿园老师是这样度过的↓↓↓


8:00

接待陆续来园的新生,从家长手中半哄半骗半拉半扯把娃接过来。腿上坐一个,怀里抱一个,肩头的泪痕和胸口的涕印连成一片。


9:30

唱歌、讲故事、做游戏……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还要观察每个孩子的需求,擦鼻涕、抹眼泪、求抱抱、要尿尿、找玩具 …… 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四眼八耳!


11:00

开饭了,又一轮“热闹上场”:娃们吃饭要人喂,哭着找妈妈,边哭边吃边吐,饭菜汤洒得桌上、地上、身上都是……上仙历劫也不过如此了吧



12:00

给弄脏衣服的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组织睡前散步、如厕。第一次在幼儿园午睡,孩子们在床上“集体大合哭”是常有的事,老师只有接着施展十八般武艺,安抚情绪、哄睡。


13:00

终于恢复了珍贵的平静,抓紧扒两口冷饭后,就要回到寝室边照看孩子午睡,边强忍住倦意总结孩子们上午的表现,以便放学后和家长沟通。碰上死活睡不着的娃,还要带在身边,避免影响其他人睡觉。



14:30

给孩子一个一个穿衣服、穿鞋,给女孩子梳头,及时更换尿湿的床铺。


16:00

放学前,确认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稳定、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同时组织好语言:等下要和熙熙妈妈说午饭吃得少的事,和瑶瑶奶奶说尿湿裤子的事,和铭铭家长说孩子适应很好 ……


17:30

终于,“战火纷飞”的一天结束了,老师们此时只有一个愿望——我想静静!然而,“革命”尚未结束,还有一堆工作总结、观察记录需要完成,个别孩子的情况也需要打电话和家长具体说明。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这一天老师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哄娃、抱娃、照顾娃上,在您接孩子时他们可能只讲了简单的只言片语,但每一个字都是浓缩的精华,没提到的方面说明孩子适应得很好,没有特殊情况发生,不需要过于担心哦!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完美的开学印象,幼儿园老师始终带着甜美的笑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帮助老师一起让孩子更加健康、自信、快乐地成长呢?下面这 5 句话,请爸爸妈妈们一定牢记:


1 多一点体谅,不请求“特殊”照顾


“老师,朵朵特别喜欢哭,麻烦您多照顾一下!”

“老师,天天最近感冒了,请您多关心一下!”

……

身为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更多关注是人之常情,可如果提出过多不合理的要求,那么不仅会给老师增添负担,还会妨碍家园交流。在家长眼中只有一个孩子,可在老师眼里全班有二三十个孩子,需要公平公正地对待,额外的请求会打乱老师正常的工作秩序,且不利于孩子的能力发展。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