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被男朋友偷穿过的袜子,很难看不出来....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苹果,爆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这五年,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 2017-07-13 17:19

正文

编者按


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全国建制镇数量达到20883个,比2012年末增加100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向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 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市分别有89个和124个,中部地区分别有80个和89个,西部地区分别有94个和92个,东北地区分别有34个和55个。


2016年末,全国建制镇数量达到20883个,比2012年末增加1002个。 在地级以上城市中,按2015年末市辖区户籍人口[1]划分,100-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达到121个,比2012年增加15个;300-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3个,增加4个;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13个,增加1个。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3.3万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长11.6%。其中,建成区面积40941平方公里,增长13.3%。



城市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传统的省域经济和行政区经济逐步向城市群经济过渡,城市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2015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5.2%的国土面积集聚了23.0%的人口,创造了39.4%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都保持较快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6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1.4个百分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部署,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户籍人口44639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432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3.5%,远高于同期全国5‰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4283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33.0%,年均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1754亿元,比2012年增长22.9%。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城市财力明显增强,用于民生的支出迅速增加。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公共财政收入49671亿元,比2012年增长43.8%;公共财政支出66851亿元,增长49.7%。其中,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5366亿元,增长14.4%;科教文卫支出18006亿元,增长42.7%。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9494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3.3%,比2012年增长50.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4807亿元,增长30.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2708亿元,比2012年增加3508亿元,年均增长11.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26亿元,增加28520亿元,年均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8124亿元,增加68949亿元,年均增长12.7%,所占比重由48.6%上升到53.3%,提高了4.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吸纳劳动力、稳定就业市场的主体。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第一、二、三产业年末单位从业人员分别为55.0万人、5290万人和5499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2.1万人、908万人和1004万人,年均分别增长1.3%、6.5%和6.9%。



消费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6486亿元,比2012年增长49.9%,年均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71376亿元,增长36.0%,年均增长10.8%。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进出口总额(全市,包括市辖县,下同)39049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540亿美元,年均增长0.5%。其中,进口额16691亿美元,出口额22358亿美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消费热点,降低流通企业和居民税赋等政策措施活跃消费市场,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城市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378亿元,比2012年增长45.7%,年均增长13.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在政府公共财政持续支持下,城市道路建设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境内等级公路里程(全市)379万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28.5万公里,年均增长2.6%;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全市)10.8万公里,增加2.0万公里,年均增长7.1%。实有城市道路面积55.1亿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长18.6%。 轨道交通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2015 年末,有28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市域快轨、磁悬浮)线路,长度达3730公里,比2012年末增长67.3%。



传统公共交通和新模式交通融合发展。 传统交通继续稳定增长。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实有出租车92.9万辆,比2012年末增长7.8%;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47.6万辆,增长25.8%;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10.7辆,比2012年末增加1.3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突飞猛进,网约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新的出行方式不断涌现,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

基本生活资料供应充足。 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水、电、气等基本生活资料在大部分城市得到充分保障。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供水总量473亿吨,比2012年增长6.5%。用电量26577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6.9%。其中,工业用电17367亿千瓦时,增长2.6%;居民生活用电3543亿千瓦时,增长11.0%。供气总量(人工煤气、天然气)934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31.7%。其中,家庭用量193亿立方米,增长22.2%。

网络设施发展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各地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提升4G网络和宽带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IPTV等新型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电信业务收入(全市)13348亿元,比2012年增长22.1%。互联网宽带用户数增长迅速。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互联网用户数达25510万户,比2012年增长28.9%。


城市社会事业进步,科技实力不断壮大


科技实力不断壮大。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科学技术支出2176亿元,比2012年增长53.5%。 科研成果丰硕,专利申请受理量(全市)242万项,比2012年增长30.3%;专利申请授权量(全市)149万项,增长31.8%。其中,发明26万项,增长86.5%。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教育投入持续快速增长,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教育支出10077亿元,比2012年增长31.1%。 各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市)2510所,比2012年末增加122所;在校学生(全市)2726万人,增加519万人。普通中学21322所,比2012年末增加1564所;在校学生2348万人,增加26.9万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548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44万人。

文化事业快速进步。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67亿元,比2012年增长43.1%。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拥有体育场馆43909个,剧场、影剧院2600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8亿册,比2012年末增加4710万册,增长8.9%;每百人拥有图书馆藏书129册,增加6册。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 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卫生支出4486亿元,比2012年增长70.5%,年均增长19.5%。 2015年末,地级以上城市医院、卫生院23314个,比2012年末增加1683个,增长7.8%;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40万张,增加74.8万张,增长28.2%;医生165万人,增加31.8万人,增长19.3%;每万人拥有医生37.0人,增加4.0人;注册护士191万人,增加47.9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