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脑极体
你的困惑,来自于无路贴近未知。我们在技术、思想、传播的异界,贩来极限脑量下的TM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涵江时讯  ·  早安!涵江!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早安!涵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脑极体

手机裂脑纪:中国式审美还有救吗?

脑极体  · 公众号  ·  · 2019-01-16 19:58

正文

手机到底是什么?对于00后10后和再下一代人来说:我的手机就是我的世界。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手机数十年如一日、一以贯之的外形,让我这个从板砖机文明走过来的人都感到不适。而这些一言难尽的的设计,不仅有人买单,还总是被友商抄来抄去。问:下面几种手机哪个更丑?是不是很难抉择?



一次次失望后的平静让我佛了,折佛了,谁让手机审美这个事情,本身就难以一蹴而就。


以往大家都是拼供应链拼上游资源,ID设计时不时要让位给生产线、跑分竞赛、发布时机抢跑等等五花八门的因素。当然更要命的还是厂商的审美,就像一个人的大脑,数理化那半边高度发达,负责艺术那半球则像董小姐一样让人感到绝望。


不过,当手机无论是硬件还是功能上的提升都逐渐接近阈值,“审美”这个胜负手一旦抛出,战局就又不一样了。


2018年手机界就刮起一阵与前卫品牌出联名版的风潮,各家旗舰机要是没有一个高逼格的跨界好基友拿得出手,绝对是一颗地里黄小白菜。比如华为的保时捷设计版,OPPO和美图相继推出的兰博基尼限量版,一加的迈凯伦定制版,而与时尚圈靠得最近的,还要属年底上市的荣耀V20 MOSCHINO联合设计版,堪称根正苗红的高阶时尚碰撞。


好像不难发现,当科技与艺术两个灵魂同时栖居在一个身体内,掌握了“左右脑”奥秘的手机,和人类的关系似乎也悄悄来到了某个变革奇点。


那么,手机的“脑部分裂”,能够拯救根深蒂固的中国式审美吗?


是工匠,也是诗人:

逃离唯实用主义的窠臼


在智能手机闭眼狂奔的那些年,我们肯定见过这样的发布会套路:先汇报一下往届成绩,再聊聊当下的用户痛点,然后抛出自家新品又升级了哪些新功能,接着跟友商跑跑分,最后话锋一转,加量不加价,只要998!为了证明我们是一个有独特审美的企业,就再多推出两个流行色和十个手机壳吧,套壳贴膜一条龙,还要啥自行车。



手机厂商也好,消费者也好,为什么对功能性的需求大于审美身份认同?


答案或许有二:一是我们本身非常注重实际的民族特性,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最经常“被代课”;爱打扮与不务正业、成绩差也总是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大环境下潜移默化成长起来的用户,对于实用的追求本能地高于审美需求;


二是技术增长空间带来的“舒适区”。硬件的提升空间远远大于设计的视觉碾压,性能的流畅舒爽也比炫酷外观所带来的使用感更为真实。颜值不够,参数来凑,不服直接跑分;可万一打个游戏卡到各种送人头,再好看也是徒劳。这种环境下,厂商还用费劲搞“皮肤”吗?


不过,目前手机功能性在用户需求和产业突破双双逼近天花板之后,厂商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能够提供新差异化竞争力的“审美侧改革”。



于是在过去一两年,我们见到了各种手机潮流单品的井喷。从渐变色、花式全面屏,再到跨界联名,不胜枚举。


不得不说,告别忽视一切修饰和审美的“唯实用主义”,某种意义上从源头缓解了智能手机的“寒冬”尴尬。


但尽管不少厂商开始培育手机的“审美脑”,实践下来却发现问题还是不少:比如审美不像功能配置那样清晰可量化,很多时候会误判用户的喜好和反馈,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再比如,只是换了外观设计和工艺,变化都在用户预期的范畴在,缺乏“见所未见”的引领感,品牌属性没有本质上的提升。


总而言之,把“审美侧改革”提上日程,背后隐藏的不确定性太多,而真实的商业价值不明,厂商左右为难之间,也很难让整个产业爆发真正的“文艺复兴”。


这种状况究竟应该怎么改变呢?


最近荣耀V20 MOSCHINO联合设计版,在小红书、寺库等时尚聚集地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堪称是科技时尚圈的头号大事件。或许我们可以从荣耀模式,聊聊如何让“审美脑”开口说话。


开启手机双脑时代:

HONORHEAD的裂脑实验


荣耀V20 MOSCHINO联合设计版有多火呢?


2018年12月28首次登陆“小红书”就极速售罄;2019年1月3日,第二次开售直接全平台光速售罄!一举俘获了“时尚八级”的潮流达人们。


来看一下这次联名设计的颜值,采用了MOSCHINO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符号:小熊和问号,一种反讽式的个性表达。除了提升颜值,荣耀显然是还想借此合作输出一波个性独立不盲从的青年文化价值观。



问题是,价值输出用户一定会买单吗?大多数情况下,好像是用户影响品牌更多。


尤其是在手机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户是谁,你就是谁。比如提到索尼,第一反应就是黑科技极客;提到OV,就是少年时尚;提到美图,就是网红美颜girl。提到荣耀,脑海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关键词却很多:Z世代、个性化、科技潮人、公益达人……


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给荣耀用户一个标签的话,那就是他们都是HONORHEAD。


所谓“HONORHEAD”,即不仅是荣耀产品的爱好者,还拥有超强的文化和理念认同。而来到产业端,“HONORHEAD”也代表一种不同的产业思考逻辑。


回顾荣耀的进化史,它不仅是行业的trendsetter,刷新硬件的顶层配置,比如曲面屏、极速快充、YOYO智慧生命体等等,超前的探索变革着终端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它也罕见的审美长期在线,不仅外援给力,自主设计的3D幻彩渐变外壳、双纹理极光玻璃等等,都引领了一波手机ID设计潮流。



假如我们把手机理解成人类大脑的延伸,那么荣耀可以视做没有所谓的优势半脑,“实用本位”或“审美本位”根本不存在,因为它每个脑区的专属能力都发挥的很不错。


把科技、设计与更多潮流元素组合到一起,这就是“HONORHEAD”诞生的土壤。那么,荣耀又是如何完成最终的价值认同,将普通用户变成“HONORHEAD”呢?


主要的方式有三种:


1.打开新通道。包括举办各种青年兴趣活动,比如培育青年歌手的荣耀制噪者,尊重游戏文化的荣耀电竞堂,以及挑战极限的环法自行车赛等等,让“HONORHEAD”从一种思维,变成真正和青年审美发生关系的生活方式。


2.注入新刺激。无论是与MOSCHINO的合作,还是此前的极光玻璃、奶奶灰配色、变色镀膜等等,不断给年轻用户新的设计创想。


3.理解力整合。让硬件端和功能点也能支持和响应审美需求,比如屏下摄像头技术、THE NINE液冷散热等等技术突破,不用再为性能妥协。


这三步走下来,用户除了可以在应用层面感受到科技的炫酷魅力之外,同时还用前卫的时尚语言完成了一次价值认同与输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