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夏天,你会想到什么?
是吹着山风、徜徉水中的酣畅,是江边钓鱼、桥下乘凉的惬意,是舌尖品味冰饭时的清凉,还是夏天本身所独有的浪漫。
没办法,福州的夏天就是这样让人又爱又恨。
高温之
下
,云朵被蒸腾成一团棉花糖,夏花也染上了最艳丽的颜色,朝霞与黄昏都美到不
可胜收。
盛夏已至,烈日当头。除了窝在空调房里享受阵阵凉意,在福州,还能哪些消暑方式?
暑气蒸腾着福州,好在江畔的风能带来些许凉意,让福州人都不约而同走向了闽江边。
江面平坦开阔,四周建筑错落,给日光划下短暂的分割,夏日的云朵堆出一个黄昏,在天上聚拢又散落。
江边的步道上,人们慢悠悠地在闲逛,额角渗出薄汗,和发丝沾一沾,就盼着几缕凉风吹来,把余热散一散。
沙滩公园
里,孩子们随意地坐下,甩掉鞋,光着脚丫,踩进柔软的细沙。
坐累了就站起来,朝着闽江走去,在沙滩上留下五个指头的牵挂。
傍晚的
青年广场
也汇聚了许多人,
或坐或躺,悠闲地任凭晚风拂面,觅得夏日里难得的凉爽舒适。
随着夜色临近,
解放大桥
上人群匆忙
,轿车电动车自行车,依旧在各色霓虹中忙碌地穿行着,披星戴月,去往属于各自的目的地。
闽江边的钓鱼人随处可见。
有时是一人操控数根鱼竿,
还有的是一人一杆,
小马扎往那儿一支棱,就能坐上半天。
夜幕降临,日光隐去最后的暑气,夏日的燥热随着夜晚的到来少了些许。
闽江边上的
烟台山码头
这时
也挤满了
手拿船票的
人们。大家隔着玻璃望向岸边,等待着亮灯的船靠岸。
坐在船上,江水离得很近,水面的倒影触手可及,随着船上灯光的转换,水波也变幻成相应的颜色,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流光溢彩,满船清梦压星河。
江畔两旁的霓虹愈发地耀眼,晚风吹过,吹软一江水,吹动水面渡船,随着微波荡漾,开往另一处热闹里去。
夜晚的
光明港公园
,则
化为了夏日歌
舞厅,人潮汹涌,在桥下肆意舞动。
背景乐中,快歌慢歌交替播放,人们也变换着舞步,怡然自乐。没有固定的动作,也没有复杂的花样
,觉得曲子快慢不合适?没关系,每对舞伴心中自有节奏。
各种舞姿组成不规则的拼图,在地面上肆意拼贴,填充了闽江边的夏夜。
在这个炎炎夏日走向江边,比贪凉更重要的,是一天中自由的放松时刻。
福州,本就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城市。
人们与水缠绵的同时,对山林也有着向往与依恋。
在酷暑
的夏日,有人去往水边纳凉,也有人奔赴山间,觅得自然给城市的馈赠。
在福州东北之隅,
鼓山
静静栖息。我们乘缆车缓缓上坡,它路过山间,俯瞰时,满眼是乱石嶙峋、绿树成林。
阳光大喇喇地洒落,铺开在成排的树木上,层层叠叠的叶子正奋力冒着尖儿,确保自己都能沾上这一片鹅黄。
风儿调皮,跳上人们的额角和肩头,直到在后背酿出滚烫的热意,涌向心口,才肯罢休。
在它身后,远处是渐行渐远的高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宽广的河流如一条波光粼粼的的玉带,蜿蜒交错,穿城而过。
微风吹拂,和平日里我们匆匆穿梭的闹市空间不同,草木的气息氤氲于空气中,沁人心脾。
而关于
乌山
,总是有着这般那般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听了那么多,不如亲自去探访这座古老的山。
从
永祚社巷的乌石山北门
进入,踩着绵延的台阶缓步向上。
低头看看石阶上的青苔新陈相叠,与四周的常青的绿植相衬,动静有致。
无论走到何处,漫山的盎然绿意总是包裹着一切。
冠盖如云的参天古树,根系在巨石和山崖上攀援而上,苍翠静穆地穿越了漫长时光。
蓊郁
的林海,葱茏的枝叶,葳蕤的野草,映带着精巧的建筑,浑如图画。
乌山上的古亭与摩崖壁画,关于它们的来历,也许可以编写成一本书。
这里有因《道山亭记》而名声大噪的
「道山亭」
,由「唐宋八大家」曾巩所写。
还有
名字和颜色最为特别的
「先薯
亭」
,淡雅的蓝色和灰漫天花三层藻井,是山间的一抹异域色彩。
此外,还有黎公亭、东壁亭、一笑亭等,都有不同建筑风格和外观,背后也有着不同的故事。
乌山上的摩崖石刻,自唐迄清约200处。
其中,不乏曾巩、朱熹、程师孟等名家笔迹,草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更有其精妙之处。
大约也是因为乌山极低的海拔,抬脚便到,于是历代官员和名士酷爱来这儿「到此一游」。
金鸡山
,位于福州东北部,山形似鸡,故得此名。它是福州唯一由环城山脉嵌入市区的山,山势高翘,林木茂盛。
山路两侧的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苍苍,遒劲的枝干扎入泥土,伸向天空,遮出浓密的绿荫,温度似乎一下子降了下来。
清风拂来,绿叶沙沙
低语。走累的人们时不时在石阶上坐下歇息,畅快呼吸着山林的空气。清凉的绿色成了美丽的背景,时间似乎也放缓了流速。
金鸡山上的揽城栈道,可以说它是市区最适合登高望远的地方。
「揽」,是怀抱晋安区和鼓楼区、环绕榕城之意,站在揽城栈道上,山下的景致尽收眼中。
海拔85至90米的栈道,护栏内十分宽敞。它被不同高度的石柱撑起,行走其上
,十分平缓。
山间的石柱被满眼的绿意簇拥,随着栈道蜿蜒而去,远望颇为壮观。如黛的远山仿佛被笼罩在朦胧的滤镜里。
若是消暑夜游,还可选择漫步
福道
。
山林之间,福道就像是一条蜿蜒的纽带,将散落在城市间的翠绿一一连接。
福道上的万物,都有着不紧不慢的悠哉感,平日里紧张而碎片的时间,被一点点拉伸延长,触手可及的蓝天之下,那些未曾被注意到的细节,都变得鲜活喜人。
在林
间吹来的风里,福道就宛若从天际飘落在山间的丝带,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步道两旁,是满目的绿色,是触手可及的青翠欲滴,叶片透着炫目的光影,在风中沙沙作响。
当天色渐暗,日落把四处渲染得金黄,就连远处的楼房都在各自泛光,城景一览无余,好生舒爽。
视野里是漫山盘绕的亮黄色,山的一切藏入黑夜的大幕之下。
倚着栏杆,晚风与沿途的景色送来清凉,穿梭在黑夜的山林之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惬意与舒心。
远处城市依旧亮着各色的灯,高楼大厦明亮辉煌,隔山相望,万家灯火悉数化作夜空下的星河璀璨。
盛夏,树荫是我们的天然遮阳伞,
绿荫之下,时间慢慢流淌。
井大路
上,行道树枝叶繁茂。
绿荫是井大路的标志之一,也是生命力的象征之一。
连排的
麻楝树
是福州原生的乡土植物,高大翠绿,寓意着丰收和美满。
在井大路上转个弯,
便到了
庆城路
。
路两旁的树,大都有着两人合抱的粗细,人行道并不宽敞。
高大的树冠撑起一路的林荫,郁郁葱葱的树下,
闽王祠
常年大门紧闭。
在日光的照耀下,植物们各自吸收着养分,舒展着腰肢,传递着香气,身边是匆匆而过的行人。
承载着历史的
冶山春秋园
,是附近居民们消磨时光的好去处。
林荫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墙面洒下细碎的影。
丁达尔效应让光变得通透,树影下一片朦胧。
如果说中山路与冶山路,是历史与生活的交汇,那么到了
北后街
时,扑面而来的生活气让人更加地有实感。
街巷的前段,都包裹在
香樟树
高大的树冠之下,绿意葱郁。
盛夏炎炎,但树荫下好乘凉,何必匆匆,不妨放慢脚步,看时光流转。
在勺子的翻搅下,糖水折射了青天白日的光,把整个夏日照得亮堂堂。
先铺一层柔韧的糯米,混上西瓜、芋圆、花生、红豆、绿豆、仙草冻、白凉粉……
再淋上白色、浅棕色或透明的甜汤,盖一大勺碎冰,搅和搅和,就是福州人在盛夏里最贪的一抹凉——冰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