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橙旅游
品橙旅游——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海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品橙旅游

“共享导游”有难言之隐,国内“车+导”模式发展何去何从?

品橙旅游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4-27 12:47

正文


【品橙旅游】对于国内“车+导”模式的鼻祖阳光车导而言,现在正是一个有些特殊的时间点。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的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开展即将满两年,导游的生存状况有何改善?


另外,美团点评、携程相继宣布正式入局网约车市场,在巨头的搅动之下,对于阳光车导这样的创业公司,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被炒热的“共享导游”现在怎么样了


2014年,阳光车导借力“共享经济”的概念和模式,切入“车+导”市场,也是国内最早开始提供车导服务的企业。2017年初,阳光车导又杀入网约车市场,为用户提供旅游场景中的用车服务,并且以预约用车为主。


国内旅游出行领域的接送机、接送火车、包车、车+导、导游等多种用车、用导、车导结合的产品和服务是阳光车导目前的主要业务范畴,覆盖了全国上百个城市。


在阳光车导的平台上,上线了10万辆车、10万余名司机和1.5万名持证导游,也是飞猪、同程、途牛等OTA的主要用车供应商。在携程开始做自有品牌的专车之前,其最主要的供应商也是阳光车导。


在业界看来,阳光车导汇集的大量优质的自由执业导游,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据阳光车导CEO吴天斌透露,目前公司在“导”方面的业务只占20%,而“车”的业务占到了80%。



事实上,“共享导游”平台的发展困境是普遍存在的。吴天斌坦言,“从我们这几年的运营经验来讲,单纯做导游的话,市场没有那么大,但是‘车’和‘导’关联在一起,市场会稍微大一些。”


吴天斌向品橙旅游阐述了导游社会化改革的阻力。首先,中国游客并没有从根本上认同导游的价值,而且在自由行中也没有形成找导游的意识。再加之“导游自由执业”的概念只是在旅游行业内普及,离普通游客的认知还有很远的距离。


在国内游客关于导游的消费习惯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对于阳光车导这类企业而言,市场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并不乐观。


吴天斌也提到舆论对导游的指向太过于负面,他认为99.9%的导游其实都是好导游。一直以来,旅行社跟团游的运营模式都没有彻底改变,导游薪酬大多依靠自己赚取,生存境况堪忧。“零负团费”的旅游模式对导游、甚至整个行业都造成了伤害。


巨头笼罩下的发展之道


3月26日,阳光车导获得了由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再加上此前在北京、杭州、成都、三亚等城市获得的许可证,阳光车导已经陆续取得国内几十个城市的网约车牌照。


“合法的资质固然重要,但所谓的牌照并不是网约车领域最大的门槛,最大的门槛还是后续的服务。除了正当经营,资金实力、运营能力、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等综合起来,才能决定一家网约车企业能否长久地发展,”吴天斌说道。


今年三月以来,网约车市场的热闹程度非比寻常。先有“美团打车”,后有携程获得天津的线上网约车运营牌照,高调进军网约车领域。据携程方面称,自营专车业务将围绕旅游出行市场。而据美团点评一贯的行事作风,美团打车打通旅游场景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与阳光车导一直以来深耕的旅游场景中的用车业务不谋而合。巨头的虎视眈眈是否让阳光车导压力重重?


吴天斌直言有压力,但是也没有那么严重。用车市场广阔,巨头企业的业务覆盖面或许大而全,但在现阶段对于阳光车导而言,专注占整体市场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份额的细分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做到极具竞争优势,就足够了。


以接送机为例,“从各个平台的售卖情况来看,我们的产品价格比同行更有优势,因为专注于这一领域,系统也是专门为此设计的,司机只做接送机,往返配活,服务和价值容易把控,”吴天斌补充道。


目前,阳光车导在B端和C端的业务占比分别都是50%,吴天斌清楚地认识到对B端依赖潜存的风险。毕竟,市场一旦成熟,OTA平台开拓自营的用车业务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携程便是最好的例证。


塑造品牌依靠的还是自有的客户资源。但阳光车导也不会放弃对B端业务的延伸,未来,公司将加大与航司合作的力度,更多地承担航司在用户接送机方面的业务需求。


网约车市场谁胜谁负,十年以后再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