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拓扑社
拓扑社是IT桔子旗下专注企业级服务的垂直媒体,关注和报导To B市场的新产品、新趋势、新观点,传递企业服务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调研纪要  ·  智驾平权:下一个AI应用风口 ·  19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智驾平权:下一个AI应用风口 ·  19 小时前  
点拾投资  ·  农夫山泉的长期主义、独特壁垒、企业家精神 ·  23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对AI产业链影响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的背后:开源模型的胜利与未来趋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拓扑社

金沙江创投:TO B领域的独角兽应该出现在对IT服务的强烈需求的行业里

拓扑社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10-06 10:00

正文

拓 扑 社


传 递 企 业 服 务 价 值


来源:金沙江创投

作者:温绵绵

编辑:窦悦怡


本文出自金沙江创投公众号,作者温绵绵,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专注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投资。温绵绵投资的项目包括Deepmap, Celential.ai和非夕机器人等。


在加入金沙江创投之前,温绵绵曾任百度国际化部门产品经理。温绵绵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拥有经济学硕士和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她在斯坦福求学期间主攻东亚互联网公司的战略研究。


温绵绵还认为,很多想做企业服务或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相关的创业团队,都习惯于从自身长处出发,醉心于强调人工智能带来的准确率/效率的提高。 而真正从宏观上了解企业IT 支出,系统考虑企业服务市场和机会的团队却并不多。


这种基于 “我有什么”而不是“你要什么”出发的创业项目,想要市场买账,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有安全背景的团队看到某超市的用户信息泄露后萌生了做零售业安全方向的创业,在花了半年发现客户获取非常困难后放弃了。


如果团队对企业IT支出有所了解或是做这一些这方面的功课和调研的话,方向性的错误可以一开始就避免掉。

以下是全文内容,拓扑社(微信:tobshe)整理删改:


阅读本文只需占用你1根烟的时间


美国企业 IT支出一直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类似于中国乒乓球的那种第一,每年会产生千亿美金级别的IT支出。那么到底都是哪些领域的公司贡献了如此大量企业服务消费呢?


银行 &金融机构(7.9%)、政府公共服务(6.1%)和高科技行业(5.9%),占据了IT支出贡献榜的前三,是所有企业服务创业者需要跪舔的金主爸爸。 交通服务(4.4%),保险(3.2%),药厂(2.9%)等也高于平均IT支出的水平。

传统行业如能源、食品、零售业的 IT 支出都不太给力,远低于平均2.3%的水平。那么前面举的例子这里有了答案: 因为零售业整体对 IT的预算非常有限,如果做针对该行业的安全解决方案首先市场规模不会特别大。


其次,该行业过于传统,市场主要控制在几个巨头手中,产品销售相对比较困难。

这里要指出的是制造业的整体 IT支出虽然只有1.6%,但是制造业是和地域的相关性非常强的行业。


稳定的创新和新商业机会占IT支出33%

具体到单个公司 IT支出的层面上来看,CIO们都倾向于分配更多资源到能给公司带来更多创新和新商业机会的服务中,这一部分占企业总IT支出的33%(如下图2所示)。


比如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帮助企业销售人员提高销售训练时间,提高销售效率的 Chorus.ai就属于这个范畴,该公司已经得到Emergence Capital和Redpoint Ventures的投资 。

公司现有业务支持相关的 IT服务则占一大半预算(57%)。比如更智能的客服系统(我们投资的公司Rulai,Kasisto, eloquent Labs, wise.io等)、人才储存和招聘系统(我们投资的公司celential.ai)等。

虽然这一部分 IT支出从11年到15年呈缓慢的逐年降低的趋势,但仍占IT预算的主要份额。而那些几乎所有企业都需要拥有的薪资和税收系统等系统服务,则只占总支出的10%。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系统已经足够的成熟,针对这类系统提供的方案或者改进方案的创业,创业者需要谨慎抉择市场大小和时间成本。



企业服务领域金融行业最容易出现独角兽

美国市场企业服务的优秀创业公司在数量上和百分比上都有绝对优势。根据我们的统计(表一) 07年至12年间,美国市场诞生的独角兽中,消费领域的创业公司共有27家,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有36家。

消费领域的初创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产品市场匹配( product-market fit)和病毒传播, 而企业服务的业务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被市场和客户接受,进而客户价值也更高。

我们认为 2010年至2012年成立的企业服务公司里毫无疑问还会诞生出更多的独角兽公司,只是需要时间耐心耕耘与等待。




金融领域作为我们上一节讨论的 IT支出排名第一的行业,诞生独角兽(注:上图的金融领域的统计包括了消费领域和企业服务)的数量也不容小觑。

企业服务领域的独角兽大都集中在网络基础建设( Infrastructure)领域,云计算、虚拟技术、数据处理相关和安全领域的初创公司数量几乎平分秋色(参见表2)。




此外, 从企业服务职能 (horizontal)来看,客服、支出和预算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招聘管理(HRM)等支持公司现有业务领域也是诞生独角兽的高发领域,这与前面讨论的美国客户的“消费习惯”也呈一致性。

美国企业服务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但无法照搬。 美国企业服务 30年,经历了80年代以Oracle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革新,90年代以Salesforce、Workday、ServiceNow为代表的云计算和SaaS的变革,现在正在经历人工智能带来的企业服务效率的提升变革中。

中国的企业服务初创公司,从零起步,夹杂在移动化 (mobile),云计算(cloud)和人工智能(AI)三种颠覆性的技术浪潮中间,慢慢摸索着正确的方向。

不过需要提醒企业服务的创业者是, 我们聊过很多想做企业服务或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相关的创业团队,发现大多数团队都习惯于从自身长处出发,醉心于强调人工智能带来的准确率 /效率的提高。而真正从宏观上了解企业IT 支出,系统考虑企业服务市场和机会的团队却并不多。

这种基于 “我有什么”而不是“你要什么”出发的创业项目,想要市场买账,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有安全背景的团队看到某超市的用户信息泄露后萌生了做零售业安全方向的创业,在花了半年发现客户获取非常困难后放弃了。

如果团队对企业 IT支出有所了解或是做这一些这方面的功课和调研的话,方向性的错误可以一开始就避免掉。

然而,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也存在着它独有的问题:大量 SOE的存在和无付费习惯的企业们也是初创团队成为独角兽路上无法绕开的问题。


国内企业服务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相对稀缺也令产品市场匹配的探索之路异常痛苦。


人工智能与企业服务的爆发式机遇吸引众多有实力的玩家投身这一赛道,而市场的混沌、竞争格局的变幻、人才的争夺与培养又为这场厮杀增添了无数不确定因素。


END



本文由拓扑社(微信:tobshe)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投稿、寻求报道或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联系拓扑君(微信:tobsir),标注公司-职务-姓名,谢谢。


往期 热点 回顾

创业速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