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原战士
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主办,是西藏军区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展现精神风貌的重要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原战士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丨铁骑劲旅,征战“天路”七十载

高原战士  · 公众号  ·  · 2021-08-12 22: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策划丨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

回溯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 建设西藏的

光辉历程

正是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传承精神

才有了 西藏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

人间奇迹

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说藏区的路是人身体内的血管,那么,西藏军区某旅的官兵就是血管内的血液, 进藏70年来,他们 奔波驰骋在这些道路上 从未停歇。


▲群众评价七十载始终如一
走过70载风雨岁月,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代又一代高原汽车兵始终牢记职责,扎根雪域高原,以“敢让高山低头、敢叫河水让路”的精神与气魄,战风雪、斗严寒,踏冰川、闯天险,为守边固边、建设西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

▲天堑变通途

当年 在进藏途中, 为了把路早日修到拉萨, 官兵们一边战斗、一边运输、一边筑路,头顶边关月、手拿冰铁锹、悬空绝壁上……后来,西藏的第一所学校、第一座机场、第一个农场……西藏的两百多个第一,都留下了高原汽车兵的身影。

参加修建机场
藏区运输线,以前又被称为千里生死线,进藏又有“进葬”的说法,“禁区”同时也有进去之后再也无法出来的含义。
该旅记载着一组数据,200多名官兵长眠雪域高原,上千名官兵因公致残。塌方、雪崩、泥石流,在以奇险著称的“高原天路”之上,行车犹如走钢丝,手握方向盘,便是脚踏“鬼门关”。
据老兵回忆,1988年8月3日,正在川藏线上执行运输任务的连长黄权接到紧急命令,要求车队立即返回拉萨。

▲拉康公路新旧对比
8月5日,车队来到迫龙天险。左边是万丈深渊和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右边是绝壁陡崖和随时坠落的飞石,前方是碎石、稀泥形成的便道。大家心里清楚,在这里行车,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
此时,行车经验丰富的余中强走在最前面。他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抓着制动拉杆,小心谨慎地行驶在路上。战友们沿着他的车轮绕过一个个路障,躲过一块块飞石。可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突然降临,路基轰然坍塌,两辆车突然掉下了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眨眼间没了踪影,无论战友们怎么呼喊,都没有一丝的回应……
此后,每当车队经过此地,都要举行一次特殊的点名和祭奠仪式,以此来告慰他们失去的亲密战友。
类似现象,并非个例。天路虽险象环生,官兵们却争取名额、争着前行,哪怕亲兄弟也绝不相让,他们坚持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以及旅队的“五铁”“钢二班”精神,把青春献给第二故乡。

▲便道变成了水泥路

“天路”经过70年的发展,“生死线”如今已经变成了藏区人民的“幸福路”。以往,处处是便道,汽车兵出发要“背上”四五个轮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天堑变通途,也为勇士出征减轻了不少“负担”。拉萨到林芝、山南、那曲等地都通了高速,行车安全有了保障的同时,效率也大大提升。

该旅三级军士长温建斌,500多次征战运输线,在高原已经奋战了19年,谈到西藏变化,感触颇深:“以前在执行物资运输任务时,走一路、修一路,车辆抛锚是家常便饭。现在,基本上已经用不上‘救急车’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与驻地学校开展活动

大路达边防,不仅让官兵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也给沿线部队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天路”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被各族群众亲切的称为通往美好幸福生活的“甜路”。

▲壮士出征 官兵送行
该旅官兵将继续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不怕”精神,紧盯未来战场,聚焦练兵备战,在完成运输任务的同时,锤炼部队战时条件下的运输保障能力,做到虽远必达、有求必应。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 精神不强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以来
屹立在“世界屋脊”上的精神丰碑
因一代代高原军人的奉献坚守越筑越高
也激励着高原儿女

为了美好明天继续奋斗前行



作者丨米久江


更多推荐

主办: 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
期数: 第2021224
主       编 曹文勇
责任编辑:温   燃
值班编辑:祝禄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861-738409(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