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未来消费
新零售时代的专业媒体,定义新零售,为零售老板赋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向华为学:如何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  18 小时前  
人力葵花  ·  清华大学DeepSeek使用手册,104页, ... ·  20 小时前  
高绩效HR  ·  干部训战班: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建设 ·  2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2 天前  
插座APP  ·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老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未来消费

海昌隐形眼镜:做年轻人的生意,经营者要化身“手艺人”

36氪未来消费  · 公众号  ·  · 2024-07-23 15:49

正文


官控年入10亿元,靠得是“多面体”发展。


消费品增长集体疲软当下,隐形眼镜品类并没有“隐身”,彩瞳、新材质、年轻一代和近视率上升的综合背景下,市场规模仍在继续扩大,是少有逆势增长的存在。

根据GfK预测,2024年中国隐形市场销售额规模将达约145亿元。这个过程中,以海昌隐形眼镜为代表的头部品牌,“池大鱼大”的故事也在同步上演。

据36氪了解,过去的2023年,海昌隐形眼镜业务规模继续攀升,官控零售额超10亿元,覆盖用户超5000万。市场占有率也在继续扩大,不仅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进入超6万个线下零售店,且在天猫主阵地更做到了全年行业第一。

这一系列成绩早有迹象显现,在2022年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海昌官控零售额便逆势增长20%。在2023年5月,海昌天猫旗舰店首次跻身隐形行业店铺榜Top1,2023年天猫双十一,海昌销售额突破1亿元关口,在拼多多、抖音等渠道,海昌也陆续布局并跻身头部序列。

显然,海昌不仅做到了全渠道布局,而是抓住了线上这一最大的增量市场。根据GfK统计,隐形眼镜市场里,来自线上市场销售额占比从2018年的52%,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约81%。

做到这一切,海昌只用了7年时间。2017年8月,海昌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这也是线上隐形眼镜公认的最大渠道。在线上渠道的种子,从那一刻就这么埋了下去。

近些年隐形眼镜的增长,体现在产品维度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硅水凝胶为代表,舒适、健康佩戴升级;一是彩瞳品类的崛起,不只是视力矫正,年轻消费者通过彩瞳彰显个性和美感;这两个方向,海昌无一缺席,且均成效卓著。

早在2020年,海昌便前瞻性重点聚焦硅水凝胶品类,成为国内首家取得硅水凝胶短抛注册证的工厂,一年之后的12月,海昌便做到天猫硅胶材质成交店铺top1 并保持至今;面向彩瞳人群推出的「星眸追光」大单品,仅2023年贡献零售额GMV就已超过2亿元。

显然,取得今日的地位,海昌不仅是站上了风口,从货架电商到内容电商,线上渠道在不断变化,隐形眼镜赛道每年也有十数个新品牌挤入,品牌竞争激烈,只是稳住增长已并非易事,更不必说像海昌这样从传统线下做起,又能在线上渠道长期跑赢大盘增速。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个核心原因是,比起一时的增速,海昌更看重的是增长的质量。

“我们会更看重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海昌隐形眼镜高级副总裁张守陀告诉36氪,市场竞争始终很激烈,品牌差异化一直都是难题,但即便是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下,经营者也不能只活在当下,要找准清晰定位,塑造长期的品牌价值。“这需要做好平衡”。张守陀说。

海昌隐形眼镜高级副总裁 张守陀

做年轻人的生意,不急于抢先

隐形眼镜做得是典型的年轻人生意,过去以18-35岁女性群体为主,技术的进步让用户区间有望扩展到40岁甚至45岁。但真正的行业变革,当属于美妆、时尚属性的彩瞳的繁荣发展,让隐形眼镜用户群体大幅扩容。

彩瞳产品在市场上诞生已久,早期由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渠道混乱以及缺乏安全认证,一直发展缓慢。2012年是重要的分水岭,由于彩瞳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范畴,需要“持证上岗”,开始上演“良币驱逐劣币”。

这之前,海昌跟多数老牌厂商一样,聚焦发展白片业务,对于彩瞳则保持开放探索态度。

张守陀告诉36氪,白片和彩片有很强的关联度,生产工艺相似,区别是研发上的重点和偏向性。“白片看中安全性和舒适度,彩片在此基础上,对市场流行趋势、色料稳定性和呈现度等提出更高要求”,品牌需要在用户接受度有限的情况下,平衡好新品开发的节奏。

在2012年监管政策明确之前,海昌把重心放在研发端,早在2006年便成立专属彩片设计团队,积累彩瞳潮流趋势,并与第三方生产商合作,积累产品运营和管理经验。而“械三”政策落地之后,嗅到市场的变化后,海昌迅速在生产端跟进,同年建成投产第一条彩瞳生产线。

彼时,海昌的判断跟多数品牌一样,彩瞳的成长空间被打开了。一方面,天猫、京东对入驻品牌和销售的严格管理,会加快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快递网络,品牌和消费者的触点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此外,电商的图文介绍、视频,也可以更好展示彩瞳的花色。

但线上潜在的机遇,也是一种压力。在这之前,海昌已经在线下销售网络完成绝对的覆盖。张守陀告诉36氪,线上刚起步的时候,品牌未必能准确判断在一定时间内市场增量有多大,但“一定会对线下存量产生冲击,而海昌又是在线下覆盖最广的品牌。”

一边是成熟的线下渠道,一边是蓝海的线上新渠道,海昌考虑再三,决定“不急于求进”,没有在第一时间开出旗舰店,“市场空间出来了,就奋不顾身的投入,确实是一种方式,但可能会伤害渠道。”张守陀向36氪强调,相比于追求快速增长,更应该分清楚业务轻重缓急。

彼时,市场上普遍认为,电商很快将取代线下,但海昌看到的是,无论线上怎么发展,线下渠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线下触点可以更好引导用户了解科学验配和使用护理,同时,行业的规范发展将扩大眼镜店和药店的渠道价值。此外,线下售后服务同样不可取代。

考虑到这些之后,海昌决定先投入时间做不同市场发展节奏的规划,以及针对线上线下渠道,做产品体系的区隔,避免直接相互抢生意的局面。最终,海昌成了几个头部传统品牌里最后一个开设官旗的品牌。但这种慢一拍,并没有影响到市场效果,天猫官旗当月成交额便达到85万元,且首年实现官控GMV突破4800万元。

回过头看,这种明确均衡发展的战略,也帮助他们做大线上同时,稳住了线下基本盘。时至今日,海昌跟经销商真正相互成就,一些头部经销商已经跟海昌合作20余年,且仍然还是线下最大的经销商。

这种稳健的做法,也帮助海昌在多年后,快速打开即时零售市场。与传统货架电商不同,即时零售面向懒人经济和追求时效性的一群人,离消费者更近的线下网点,便利优势又重新显现。张守陀说,线下渠道不只是还有机会,且还有很多新可能。

“战略是一门手艺”,但不能固守成规

从白片到彩片,从线下到线上,隐形眼镜市场环境的变化速度之快,是消费品领域里少有的存在。海昌之所以能站稳市场地位,既有不变的创新基因内核,也在于审时度势,做经营战略的适时调整。

回顾下来,海昌的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三段:

95-05年,摸索发展,聚焦打磨技术和生产能力;

06年-10年,量变带来质变,自主知识产权积累,应用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快速增长;

10年迄今,彩瞳、线上化的成功布局,完善品牌建设以及产研能力,持续取得市场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海昌善于寻找差异化机会,早期的线下渠道开拓,便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绕开了国际品牌扎堆的一线城市,而是立足本土,快速进入2-5线城市,并且结合长短周期、功效性等产品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在这之后,再反过来向一线城市布局,这一打法行之有效,到2009年时,他们已经是隐形眼镜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

彩瞳产品开发情况类似,年轻人的生意并不好做,尤其考验对潮流趋势的洞察。在选品和生产前,海昌会进行充足的市场调查,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以及social listening系统,收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详细反馈和需求,进行快速原型测试。

诸如同一色调的花色,做普通直径和大直径的AB测试,或者柔和边缘与锁边的AB测试。此后推出MVP (最小可行产品),最小成本测试市场反应,再根据反馈快速调整和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海昌的组织变革也在自然进行,针对不同平台、人群产品,做针对性的布局。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保持警惕性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生存之道。张守陀告诉36氪,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战略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重点是“要时刻关注用户规模跟竞争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品牌策略。”

张守陀将这种经营方式,称之为“战略的手艺化”。他说,经营者就像工匠,当你做一件工艺品的时候,创作的过程要根据手头上的材料、色彩的变化,来做产品创新。对于管理层来说,观念年轻化是必要的前提,“要保持学习和年轻的心态,而不能墨守成规。”

不同于过去品牌营销高举高打,移动互联网之后,销售场域跟品牌场域的界限变得模糊,品效“年轻化”调整势在必行。

跟随产品和市场节奏,海昌早在2019年天猫首个行业欢聚日,便联手故宫御猫,推出喵系瞳色系列;在2022年8月,跨界联合英雄联盟推出“星之守护者”系列彩瞳。此外,海昌还冠名抖音、西瓜视频多个S+级活动,保持跟年轻消费者活跃互动。

在人才储备层面,海昌还大力引入新鲜血液,加快企业的焕新。张守陀向36氪调侃称,“公司里已经有不少00后在‘整顿职场’了”。

在他看来,没有人能一直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尤其是市场部和花色研发团队,需要新鲜血液保持年轻力。此外,海昌还以定制直播课程、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帮助组织人才成长。

年轻用户的信赖,是对海昌最大的褒奖。现如今,海昌也已经成为年轻人隐形眼镜的首选。据悉,海昌已经连续3年在18-24岁用户复合增长率超11%,18-30岁用户增长领跑行业。

灵活的产品和组织创新背后,靠的是海昌在隐形眼镜自有工厂、产研一体的完备供应链优势,这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隐形眼镜品牌的独特竞争力。

从第一条彩瞳生产线开始,海昌就在色料和颜色配比上开始了自己的专研摸索。面对市场上的复配色料不稳定、批次差异等情况,海昌着手建立自有色彩库,运用三原色原理对每一次花色设计进行科学配比入库记录。并结合亚洲人瞳色实际情况,研发出“四季瞳色”理论及对应的瞳色自测包。

适应全渠道的布局,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也在逐步推进。从前几年开始,海昌工厂开始引入智慧化工厂体系,借助ERP、OMS系统,统一管理渠道,实时监测每个SKU、花色的生产进度、生产周期和出货时长,结合对生产线出货能力的预估和判断,实时优化生产排期。

截至目前,海昌在江苏丹阳和台湾建有两大生产基地,拥有全自动模压镜片生产线,及多条整套进口护理液高速灌装生产线,两大生产基地年产镜片12.2亿片,护理液 8000万瓶。截止到23年底,海昌中国大陆的证照储备占全国证照总量的7成左右,拥有83项国家级专利。

与此同时,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也在持续完善。针对OEM板块,海昌已经着手建立“HOPE”服务体系,其中“H”对应高品质产品、 “O”对应全品类一站式提供,“P”对应售前咨询及专家访谈、“E”对应无忧售后服务,从多个维度驱动质量增长。

这些成果,也是海昌人引以为豪的地方。张守陀告诉36氪,任何决策都伴随着风险,但海昌在每年回顾的时候,更多是从积累的经验中学习和成长,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优点。“我们很自豪的一件事是,沉淀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保持着学习精神和面对市场变化的警惕性。”

“悦己”再升级:技术迭代,管理也要动态“更新”

经过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隐形眼镜也显露出增速放缓的势头,尽管海昌已经做到了“领先行业的增速”,但张守陀关注的不仅于此,他对于接下来市场发展,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