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ris在路上
成长,就是持续的自我进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哪吒3》没出来之前,看看它也过瘾啊! ·  5 小时前  
育学园  ·  这种癌症是「省」出来的!3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Kris在路上

张一鸣被女生拒绝时的反应,我简直要给100分:这才是成年人做事的最佳心态

Kris在路上  · 公众号  ·  · 2024-08-13 18:4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者临公子的观点,关于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顺以及对待挫折的态度。作者通过多个故事鼓励大家保持轻松的心态,不要在意太多细节和短期得失,而是将精力集中在解决核心问题上。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不要在意自己对他人生活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星辰。最后,作者提到了金融学中‘均值回归’的概念,强调了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结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临公子分享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

文章中强调了在面对不顺时保持轻松心态的重要性,不要在意太多细节和短期得失。

关键观点2: 不要在意对他人生活的影响。

作者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星辰,成年人应该关注自己的发展而不是过度在意对他人生活的影响。

关键观点3: 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结果。

作者通过金融学中‘均值回归’的概念,强调了短期波动对长期结果的影响有限。


正文


作者: 临公子
原创首发: 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Kris个人微信: kris191606

大家好,我是K叔。


8月27日中午11点,打算在直播间给大家送礼物啦!每人7本实体书, 具体赠送的规则我到时候在直播间跟大家同步,大家先预约直播,这样就不会错过了。

注意哈,一定要预约直播,才能参与这次活动。

大家预约后, 添加微信:kris191609,回复“副业”,我送你一份《月入6位数的副业干货笔记》 ,这是我当年做副业的全记录,对于想做副业的朋友,应该会非常有帮助。



这几年我比之前忙了很多,但很神奇的,状态却变得更好。

不是说自己是工作狂,而是节奏加快后,很多事情我开始变得不在意了。

这种不在意形成了无形的屏障,过滤掉不少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就思考啊,是不是大部分问题都是庸人自扰?

在意太多,纠结太多,结果压根没必要。

这世上一个很扎心的真相是: 越在意,越失意。

反而是那些心态上轻装上阵的人,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网络上看到一个关于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故事。

大学期间,他通过修电脑认识了一个女同乡,然后在BBS里和女生聊天,再然后就直接约出来表白了。

结果呢,人家毫无余地地拒绝了。

舍友原本想安慰他,但张一鸣倒觉得无所谓,继续帮人家修电脑,继续BBS聊天,继续约出来玩、继续抓住时机表白。贼心贼胆兼具。

两个月后, 那女孩成了张一鸣的初恋,也是他未来的太太。

面对不顺时,这种轻描淡写的姿态,其实是聪明且有力量的。

就比如刚才说的追女生时的态度:

你不接受是你的事,我追不追是我的事。反正被拒绝就被拒绝呗,我又不是非得今天把你追到手。

自己心态上没啥包袱,也不会给对方造成压力,从而创造出更多空间。

我之前一个同事有个口头禅,遇到困难她习惯以“没关系”开头,再说可行的解决方法。

“没关系,变化是正常的,我们先重新评估下”;“没关系,还有3天时间,今天我们马上更新下项目计划。”

有一次我们一起开会,她那暴脾气的上司当众拍着她写的文档毫不客气地说逻辑一塌糊涂、关键点没说清楚、没考虑项目背后的意义Balabala……总之,写的是垃圾。

出了会议室其他同事安慰她,没想到她笑着说:

“没关系呀,他不是说了我错在哪里了嘛,改就完事了”,她轻松地耸耸肩,“要是上司真觉得我不行,估计连批评都不会批评我了。”

不得不说,她身上有一种很稳的气质。

这种不在意,不是说置若罔闻,而是屏蔽那些对自己没帮助的主观因素,把精力集中在解决核心问题上。

后来那女孩成为他们团队晋升速度最快的人。

因为盯着最重要的目标,过程便不会过度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从而冷静地争取到转机。

我身边有些朋友,有时聊到想尝试的事物时经常担心,总觉得成功希望不大呀,万一做不好很难堪呀,想着想着,最终就不了了之了。

生活中有两个错觉:

一是,做了就必须成功;

二是,“我很重要”。

这些念头多出现几次,就会把自己牢牢捆绑在原地。

之前看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我对蓝盈莹印象很深。

初舞台第一,最终倒数第一。

很多人觉得她用力过猛,姿态难看,就像朋友圈里那个讨厌人的奋斗逼。

她被无数人嘲讽后,既没回应什么,也没改变什么,继续默默用功。

事实上作为女明星,“能被看到”已是莫大的成功。

蓝盈莹参加过电影《花木兰》的试镜,一起参加的刘亦菲无论是名气还是资历各方面都在她之上,她去参加基本就算陪跑。可她依然认真练武术、练英语,好好准备了半年。

最后落选了。

意料之中对吧?

可人家没觉得怎么样啊,不行就不行,后面有机会再来呗。

就像成团失败发表感言时她说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乘风破浪盈莹子杀青了,我们下一个赛道见”。

我太喜欢这样的性格了。

她没在意人设是否讨喜,也没去做哪些“稳赢”的事情。

不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偶像包袱过重,感觉别人一直关注自己,无形中会建立起隐形的围墙,导致畏畏缩缩不敢迈出腿。

所以你发现没,很多人宁可在弱圈子当强者,也不愿去强圈子里当弱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担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经常有人在后台发信息说,自己有个工作任务没做好,考试没考好,错过某个机会,要怎么办呐?

我的答案很简单: 既如此,便如此,争取下次做好就行了。

一来,事情已经发生不可改变,沉湎于挫败中于事无补。二来,这世界上能一件事决定全局的情况,真的少之又少。

哪怕有时特别糟糕,从长期看,眼下的惊涛骇浪可能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浪,并不值得把它单独拎出来放到舞台上,再打上追光灯。

金融学里有个概念叫做“均值回归”。

意思是说: 任何事物的价值,最终大概率都会向价值中枢回归。不符合价值的上涨or下跌,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就比如说我写文章吧。

有时阅读量高些,有时低些,当然,作为自媒体肯定希望自己的内容能被多多看到,没有人会不在意浏览数据。

可从长远看,其实平均值都是相对稳定的。

哪怕我某篇文章阅读量特别烂,哪怕我写过10W+,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波动影响会逐渐减弱。

再比如说投资。

大部分买股票的朋友,每逢市场波动内心同步蠢蠢欲动,股票涨了欢呼雀跃,跌了垂头丧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对应的回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