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湘微教育  ·  关注!湖南这些考试时间定了→ ·  7 小时前  
潇湘晨报  ·  谢娜发文报平安 ·  昨天  
湖南日报  ·  中国电信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梁宝俊辞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中金女员工自陨背后,金融从业者如何自我“救赎”?

深圳客  · 公众号  ·  · 2024-07-05 20:30

正文




作为个体来说,如何从规训化中醒觉是一大困难,就像金融精英们不能自拔的集体幻觉一样。




最近上海一位金融界女士自陨身故,在金融圈内圈外都引发不小的震动。自陨的郑女士刚好30岁,正当盛年,而且名校光环加持,履历完美,堪称金融精英。


令人惋惜的是,她选择这样的方式告别人生,其背后除了个人际遇与心理因素, 当下的金融变迁,也加大了金融从业者的心理压力。



这两年与不少金融界的朋友交流过,其中不少是八九十年代生人,他们作为应试体制的优胜者享受到时代的红利,但是却因为竞试体制下长期的规训,逐渐失去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度体悟和认知,而容易堕入自我设限的困境中。


其实,他们只要认真思考了“周期之王”周金涛的“涛动周期”理论,也不至于如此。



人生就是一次“康波”



简单点说,周金涛的周期理论就是, 人生就是一次康波(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一次康波60年,60年波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 如果把康波周期看成是fate(时也,命也,人生也),那么里面的小周期就是fortune(机也,运也,财富也)。


人生就是一次康波

郑女士30岁,才半个康波啊,为什么不能看得更长远呢。虽然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周期,但只要打破自身设限去思考,去追问,也不是那么难。


然而,他们难以自拔的是,已经陷入一种“集体幻觉”之中。这种集体幻觉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宏大叙事的需要,这种叙事不希望有周期,或者希望抹平周期;另一方面,是 他们的职业需要不断地去构造一种向上发展的趋势 ,因为只有这种趋势大多数人才能赚钱,金融业也才有钱赚。


他们已经陷入一种“集体幻觉”之中

如果你告诉投资者,现在形势不怎么好,资金方就不愿意投资了,那怎么赚钱?


为此,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需要不断去 构造趋势 。之所以是“ 构造 ”(construct)而不是“ 营造 ”,是因为他们相信并构造的还是有一些实际基础的,而且根据“自我实现的预期”(self-fulfilling prophecy)这种效应来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构造的趋势是可实现的,而且烈火烹油的景象也都是可能的,但却是不可长久的。



不能摆脱的集体幻觉



前年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跟我讲,未来有几大趋势几大产业,如何如何;一年前还有人跟我讲机会在结构中,相信big fate仍没有完……当时我就呵呵了。


郑女士所在的机构这几年也是这么推断并发布趋势,郑女士相信这个趋势也实践这个趋势,她在楼市高位贷款买房,其实这时楼市趋势早已明朗,还敢买房, 只能说还存在某种想象、某种期待。

不能摆脱的集体幻觉

在趋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真正懂金融、搞投资的人都知道大势已去要“止损”,但也会有不少人不死心,他们总会找出一些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无论是逃顶成功者,还是止损者,因为人性的弱点,最终也不能摆脱他们自己的集体幻觉。


一有某种迹象,他们“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开始蠢蠢欲动。他们鄙视或嘲笑实业圈子的后知后觉,殊不知搞实业的经不起折腾,一定得看准大趋势。

搞实业的经不起折腾,一定得看准大趋势

他们无法认识到,规训他们的,与他们被规训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数,这两种路数在烈火烹油的时代紧密耦合,但是在底层结构上是无法契合的, 一旦形势变化,两种路数解耦,被规训的他们,就成为时代的弃子。



“规训化”



他们是如何被规训化的?在郑女士出生的1994年,其实就给出了答案。

这一年好莱坞诞生了一部伟大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中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扮演的阿瑞说,监狱是一个institutionalization的地方,他说: 一开始你恨(hate)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get used to)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你将象老布一样不知所措。



这部电影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比原著更加深刻地揭示institutionalization的内涵,institutionalization这个词有不同的中文翻译,其实其含义与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规训”(descipline)并无二致,因此我喜欢译成“规训化”。


在一个正常稳步发展的社会,规训化给社会给个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意味着社会活力和个体能动性的丧失。 作为个体来说,如何从规训化中醒觉是一大困难,就像金融精英们不能自拔的集体幻觉一样。


如何从规训化中醒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