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行业。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达尔文之光  ·  连签の汇总 ·  昨天  
达尔文之光  ·  连签の汇总 ·  昨天  
大华那点事  ·  5亿元消费券即将发放!领取方式有新变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iya

如何让自己更有独立性|别空有独立之心,却没有践行自己独立的力量

meiya  · 公众号  ·  · 2018-08-20 21:40

正文


-01-


第一次独自远行,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立秋已经过了,到了八月底或者九月,很多18、19岁的男生女生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离家远行,他们要离开父母,到异地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


我是个很早就有自我意识的人,也独立得比较早,但是真正意义上感觉自己长大了,更独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的9月,我拒绝父母的陪伴,独自拎着箱子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来上海的大学报到。


那时我有一个堂弟在上海郊区打工了两三年,他来火车站接我,但是怎么去市区的学校,他其实也不知道。两个18、19岁的年轻人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路线指示,一起坐了公交车,然后到站后下车问路,终于找到了学校。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坐火车去陌生的城市,靠自己到达了目的地。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仿佛经历了自己的成人礼,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变得更独立一些。



-02-


每个年轻人的成人礼,都来自那段独自的时光


在中国古代有个“成人礼”——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男孩的叫做“冠礼”, 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


这是一种仪式,代表着一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立和成长。


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这样的仪式,但是一个人依然需要获得自我的独立和成长。


我不认为每个大学新生都应该独自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


但是,一个人若想独立,成为一个心理意义上真正的大人,通常需要他从斩断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独自生活开始,可以是离家上学,或是独自旅行,亦或者是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独自生活。



一个男性朋友曾说大学第一年是他的成年礼。


因为离家千里,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他自己应对。从来没有做家务的他开始自己洗衣服,洗袜子。跟室友有矛盾,他自己想办法化解。没有人监督自己学习而一直打游戏,期中考试6门功课不及格后,他开始学习自我管理和控制,终于到期末考试拿到了好成绩……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打工挣了人生中第一笔一千元。


他说,大一结束时,他对自己的自信心增加很多,因为从来没有靠自己完成过这么多事情。


一个女性朋友则说她的成人礼来自那段一个人生活的时光。


她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找了一份月薪四千多的工作,一个人租住在一个小单间,开始了北漂的生活。


她努力工作,常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才下班。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因为陌生的城市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倾诉,而闺蜜又在国外留学有时差,她只能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给自己打气。


下班后,脱离了宿舍的集体生活,又没有男朋友的她,第一次学习独处,和自己的孤独、无聊、懒惰斗争着相处着,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如不知道吃什么而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中。她才发现一个人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万千情绪相处并不容易。


于是,她开始尝试安排自己周末的生活,拿着手机看着菜谱给自己做饭吃、给买的几盆绿植浇水、去奥森公园跑步、看书、搞卫生……内心很充实,情绪也变得更平和。


两年后,她交了男朋友,因为换工作,上班路途太远的缘故,她搬去和男朋友同居,结束了独自生活的日子。


但是她永远记得这段独处的时光,因为它赋予她一种内心的力量,那是一种对自己独立、强大确信的感觉,她相信自己可以独自面对很多事,知道如何更好地独处,有更不畏惧生活的艰难。


那些心智独立强大的人都经过这样一段离开父母的依赖,独自应对生活艰难的时光。


每一个人的成人礼,都来自那段独自的时光。



-03-


你是一个成年人,想做的事并不需要父母的同意


有一个来访者,说他的父母总是控制他,要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他想做的事情,父母总是干涉和反对。


我问:“你的父母是怎么控制和干涉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能举具体的例子吗?”

他说:“我想开一个面包店,我父母不同意,说我不成熟,无法赚到钱。他们要我去一个亲戚的公司里上班。”


我问:“为什么你想开面包店要父母同意呢?你自己去开就好了呀。”

他答:“可是我没钱啊,我需要他们为我投钱。”

我问:“那等你自己先赚钱存钱,再开店如何?这样就不需要父母为你投资了。”

他答:“到时,他们还是会反对我开店的。”

我答:“他们反对他们的,你可以开你的,你是一个成年人了,做一件事并不需要父母的允许才能去做。”


因为他知道我的从业经历,就问我:“老师,你当年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转行学习心理咨询,你父母同意吗?”


我告诉他:我不需要他们的同意。为了辞职转行做心理咨询师我存了三年的钱,并且在辞职之前就咨询了相关的培训课程。辞职后,我报了一年的培训课,开始上课后才打电话告知我的父母。我打电话不是征得他们的同意,而只是告知他们这样一件事。


《奇葩大会》上有个坐拥200亿的富二代讲了华丽皮囊下的真实生活。他吐槽,他父亲对他的学业选择、择偶标准、乃至工作规划都有严苛的管制,导致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


对此,高晓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套拿出来。”是的,你不能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自由从来都是建立在自我独立,自我承担的基础上的,而自我独立的标准就是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当一个人告诉我,他的父母是如何控制他的,我常常会让他换一个视角提问:“我是如何让我的父母控制我的?”


如果换这个视角看问题,他可能就会看到自己在被控制的关系中所承担的责任, 也许是因为自己经济不独立,一直在啃老,也许是自己精神不独立,总是依赖父母的意见和认同,失去父母的认同,就什么都做不了,父母反对的声音一出来,他就无法坚持自己,所以他才受到了父母的控制。


这样的提问方式常常能够让一个人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并非无力无助,也看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父母的控制和干涉当然是不对的,但是每一种关系都是双方互动出来的。


所以,即便一个人痛苦的受控制状态是由父母造成,父母要承担99%在责任,但是他依然要承担属于你自己的那1%的责任。


欧文•亚隆说:“承担责任是治疗过程中核心的第一步。一旦个体意识到他们在创造自己生活困境中的责任,就会意识到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改变处境。”


受父母控制的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自己对父母的依赖,无论是经济上的依赖还是精神上的依赖都要减少,同时要学会自己做选择,也承担选择的代价和责任。



而很多人的问题在于空有独立的心,而没有践行自己独立思想的行动力和能力。


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慢慢培养和训练自己独立。


1、经济上独立,靠自己可以谋生。

2、慢慢锻炼自己精神上的独立。


从没有独自旅行过的人,可以尝试一个人旅行,自己规划路线,自己游玩,自己住酒店;


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父母为自己带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人,可以尝试从父母家里搬出来自己居住,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一直很听父母话的人,可以尝试拒绝父母的一些意见,少听一些父母的话,当自己做的选择父母不认同的时候,试着接受这种不被父母认同的感觉,对父母说:很遗憾我的选择你们不认同,但是我依然要这么做;


从来没有自己做过选择的人尝试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选择,并勇敢承担选择的代价;


没有自我的人开始慢慢认识和了解自己,遇到事情多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别人的想法和安排。


不是活到18岁,我们就自然长大了,只有一个拥有独立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有力量对抗现实的困难,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