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电影派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今天早上的一条消息,让派爷一声叹息。
青青树前CEO
武寒青
女士去世 终年53岁。
第一次让爷开始了解她,就是因为这部院线动漫——
魁拔
她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是国家一级编辑。
她90年代初成立青青树动漫公司,开始从事动画片创作。
作为一个老影视动画人,她出品了很多
动画连续剧
和
儿童故事片
。
《飞天小猴王》《学问猫教汉字》《学问猫说历史》《英雄七个半》,《夏日历险》《孤儿泪》...
甚至带领团队,用了
十五年
的时间重现改编自《悟空传》的《神猎》,
以漫画、游戏、电影、tv剧场版等多种的方式将不一样的西游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对她来说,魁拔并不是她唯一的作品,只是她最出名的作品。
也就是这部作品一直让她
饱受争议
。
有很多人骂
“魁拔系列”
是动漫产业的
毒瘤
。
说它风格太老、太旧。
说它故事拖沓,结构简单。
说它直接照搬日漫,毫无创新。
说它拖垮了投资人对动漫产业的信心,间接导致努力做事的同行生存困难。
说什么的都有。
直白点讲——
魁拔Ⅰ总票房: 305万
魁拔Ⅱ 总票房: 2510万
魁拔Ⅲ 总票房: 2425.08万
票房已经不能用惨来形容,而是太特么惨了!
能坚持出到第三部,爷真的能感觉到那种步履维艰。
其实爷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因为本土原创动画电影直接上院线,失败率高达
99%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知是勇气还是自信。
事实上,爷认为——
魁拔是一部好作品,但不是一部完美的国产动漫。
它虚构了一个
“元泱境界”
,塑造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世界观以及一路成长的小英雄“蛮吉”,开创了中国动漫
“拍给成人看的动画”
的先河。
要明白它的价值,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
魁拔为中国动漫带来了什么?
它给我们带来了对动漫产业的反思。
不管是喜欢魁拔,将它捧至国漫的制高点,还是对它辛辣地讽刺,对它的成绩嗤之以鼻。
我们都要明白:
它的优点只是它自己的优点,它的缺点却是整个动漫产业的缺点。
画面上不够精细,无法做出自己的风格。
技术不到位就会缺乏视觉表现力,艺术不到位就少了点中国味道。
无论是哪一点缺失,都无法让优质的国产原创ACG文化作品立足市场,传递价值。
一直以来动画电影
制作费
比真人电影平均值要高出许多。
但在
产值
方面,国漫却远未进入市场主流。
国内动漫最近几年都是
打着激素
生长。
国家或者各种资金都不断投入,但形成良性循环的IP少得可怜。
虽然在逐步摸索,但是一路磕磕绊绊,走的极其艰难。
而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内容制作低幼化,无法打开全龄市场。
当爷孜孜不倦的追着火影,看着柯南的时候,还经常被我妈教育,叫我少看点小孩看的玩意儿。
(请配上200%的嫌弃语气)
爷也很无辜啊,谁让他们一更就是好多年!
大多数国民的观念还没转变过来,许多人仍然把
动画
与
低龄
等同起来。
而现实又是喜羊羊,熊出没这些亲子档占领着票房的主要市场。
虽说爷也是大龄儿童,但是也没法看的津津有味啊。
所以说,纵有争议,爷还是佩服武寒青老师的。
至少她敢于去打破世人的观念。
陆川曾这么说过:
她是中国动画产业振兴的先行者。意识,执行,审美远超当时的同行。她和她丈夫对于中国动画贡献不是用票房可以评判的,武寒青和他先生举起火炬的时刻是在产业冰河期,他们是破冰的先行者。
爷很庆幸,在历史面前,
总有聪明人
「不以得失话成败,不以票房论英雄」
。
从《魁拔》开始,到后来的《秦时明月》、《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镇魂街》、《一人之下》《武庚纪》《天行九歌》。
还有最近闪瞎爷的眼,连老外都追的津津有味的《全职高手》。
不得不说,黄少天真是讨厌的太可爱了。
国漫能触动心灵的作品越来越多,爷追的老泪纵横。
人的一个失败,不是一生的失败。
一个人的失败,也不是一个产业的失败。
恰恰相反,这些全部都是我们前进的基石。
其实很多人
「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的态度才是国漫一直停留在
“差强人意”
的原因。
但武寒青老师的精神也和魁拔的主旨一样,深深震撼了与她相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