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到的最专业和前沿的抑郁课程了
抑郁课程终于上线了。分享一些比较个人的心理活动吧。
作为一个神经科学家,抑郁症一直是一个我特别关注的话题,当然我必须得承认,我最早的关注点主要是科学层面的:人类的情绪如何出现,如何和人脑的具体物质结构对应起来,又如何出现失调,对我而言是一个特别神秘的问题。我在北大毕业时候的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当时围绕这个话题读了大量的研究文献,那是我进入这个领域的开始,在那之后的十五年里,我也得以有能力和基础持续关注这个科学和医学话题。
在那之后,在持续的关注中,抑郁症对我而言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触感的真实世界问题。因为在生活里遇到越来越多的患上抑郁症的亲人和朋友,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对抑郁症的困惑,误解甚至是污名化。对我而言这些真实问题引起了特别独特的感受。对我来说,亲人朋友们真实的痛苦和我对抑郁症问题的科学理解在脑海里盘旋斗争和融合,也让我最终能用一种既不会完全抽离和冷静,也不会太个人化和放纵感情的方式,去审视抑郁症。
所以一直想找一个机会,把我对这个疾病的看法好好梳理出来,我想这些感受应该能帮助到很多人。很幸运得到给了我这个机会,和我一起耐心的打磨这门课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自己也有巨大的收获,我能有机会把这个领域再做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把我个人的感受,整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共识,以及这个领域可能的未来,在一门课程里系统呈现给你。
当然我必须得说,面对抑郁症这个至今存在不少争议和困惑,面目模糊不清的疾病,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前提当然都得是理性理解)是很正常的。在我阅读和访谈的过程里也能明显体会到,同样面对抑郁症,科学家,药物开发者,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大家的立足点可能有微妙的差异。我在课程里也试图完整呈现这种差异供你参考。对我这个科学家来说,抑郁症一定是一种可以定量和客观描述的疾病,一定是一种能够在大脑结构和神经信号层面做出解释的疾病,一定是一种可以用各种方式综合治疗和管理的疾病,这一点,也是我做这门课的心理基础,也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的信心。 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作为一个神经科学家,抑郁症一直是一个我特别关注的话题,当然我必须得承认,我最早的关注点主要是科学层面的:人类的情绪如何出现,如何和人脑的具体物质结构对应起来,又如何出现失调,对我而言是一个特别神秘的问题。我在北大毕业时候的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当时围绕这个话题读了大量的研究文献,那是我进入这个领域的开始,在那之后的十五年里,我也得以有能力和基础持续关注这个科学和医学话题。
在那之后,在持续的关注中,抑郁症对我而言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触感的真实世界问题。因为在生活里遇到越来越多的患上抑郁症的亲人和朋友,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对抑郁症的困惑,误解甚至是污名化。对我而言这些真实问题引起了特别独特的感受。对我来说,亲人朋友们真实的痛苦和我对抑郁症问题的科学理解在脑海里盘旋斗争和融合,也让我最终能用一种既不会完全抽离和冷静,也不会太个人化和放纵感情的方式,去审视抑郁症。
所以一直想找一个机会,把我对这个疾病的看法好好梳理出来,我想这些感受应该能帮助到很多人。很幸运得到给了我这个机会,和我一起耐心的打磨这门课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自己也有巨大的收获,我能有机会把这个领域再做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把我个人的感受,整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共识,以及这个领域可能的未来,在一门课程里系统呈现给你。
当然我必须得说,面对抑郁症这个至今存在不少争议和困惑,面目模糊不清的疾病,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前提当然都得是理性理解)是很正常的。在我阅读和访谈的过程里也能明显体会到,同样面对抑郁症,科学家,药物开发者,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大家的立足点可能有微妙的差异。我在课程里也试图完整呈现这种差异供你参考。对我这个科学家来说,抑郁症一定是一种可以定量和客观描述的疾病,一定是一种能够在大脑结构和神经信号层面做出解释的疾病,一定是一种可以用各种方式综合治疗和管理的疾病,这一点,也是我做这门课的心理基础,也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的信心。 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