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崔书馨
简 介 | 分答前公关总监,科技专栏作家、编剧
0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陌生的灯塔
南非有位 27 岁的创业者朋友在自己家开得公司里工作,同时他还和另外两个合伙人经营着另一家公司,他很努力也有很有激情。他常常问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经营的公司更上一层楼,他应该做些什么。
在没有知识分享平台出来之前,当你面对这位创业者同样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是约个行业中有经验的人一起喝一杯咖啡,一杯咖啡喝完你面临两种结果:
一种是迸发出很多很棒的创意,同时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另一种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或者是对方对于你所沟通内容的理解有限,你和他仅仅只是一杯咖啡下肚而已,脑子里依然空空荡荡。
当然,你也可以在网上寻找创业类平台的支持,TED,TED Talks 都是很好的资源,国内就是网易云课堂。历经数年之后才有了付费知识产品的产生。
刘看山的主人周源曾说过,知识付费有点像 2003 年的淘宝。当时大家都在想,网上买东西怎么可能呢?那人不会是骗子吧?不给我寄怎么办?不满意怎么退货?全都没有答案。而那一年淘宝的 GMV 就两三千万吧,但是人在网上买东西就是一个趋势,随后这些问题都被趋势解决。
02 为知识付费是让陌生人帮忙的捷径
过去一年里,大家都在吹泡泡把知识付费本来应该具备的市场规模吹成了十倍或者百倍。过程中蕴藏着风险,现在瓶颈期或者说是平台期就是风险的证明。
但是也确实培养了一大批用户付费意识的养成。在付费知识产品里确实包含着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核和截然不同的转化过程。
2017 年各个平台都不遗余力的想把微光不断放大再一次形成燎原之势。从平台来分析,所有领域中,平台一般有两种:
B to C 型相对封闭,比如天猫,比如得到和知乎 Live。
其背后的逻辑是:
想要入驻这个平台,首先你得满足一定要求和条件。比如得到专栏上所有的内容提供方。从李翔到成甲,一旦进入,得到平台会对你的收益提供一定的保障。
其次,得到也有自己的运作规则,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来执行。也会在产品打磨和服务品质上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平台的运营团队会配合你一起完成。
对于平台来说,运营在前期最为重要的是选择“明星单品”然后进行“打造爆款”的环节,比如分答小讲打造三公子和水哥的课程爆款,让讲主月入 20 万。
通过爆品的产生来带动用户对于平台的认知,再渐进演化出其他衍生产品。
C to C 型则相对开放,比如淘宝,比如知乎和分答,而在行则是 NGO 属性的知识电商。
这样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入驻,平台本身有自己的运作规则,入驻门槛较低,本质上进入平台之后能否获得收益,更多取决于入驻者自身。
平台方则会通过规则和机制来在宏观上控制平台的氛围和内容调性,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平台运营前期最为重要的可能是规则和信任的建立,例如淘宝式的交易,例如在行的评分体系。
03 内容创业者如何走上稳赚的道路
以在行平台举例,首先行家分为两种人:
“一种人不追求赚钱,追求的是种树和被需要感。平台逻辑,比如对于管理团队而言,如何抓住线头,才会高效解决工作中的矛盾,而如何抓住线头,大部分靠的是对环境的法则和逻辑的认知。”
——来自一位上海外语学习平台的行家观点
如果你的可以咨询的话题是 to B,也就是面对企业和机构组织,那么可以把价格提高到千元以上。
如何解决学员流量问题呢?除非自己是头部,不然不能指望任何平台给你带来流量。
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区不是,个人 IP 更不是。自己带流量,争取慢慢成为头部,这才是合理的路径。从入门到稳赚,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及个人同平台的共同成长。
被创业者激发了想象力的投资人对风口蜂拥而至,一夜之间炒热一个行业的背后是一种正确商业逻辑的胜利。
莎士比亚说过,再小的果核里都有无限宇宙,每个人都有无限能量的同时,更要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而每个人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正是所有付费知识平台赚钱的来源。
文首图摄影:Andrew Neel
来源:Unsplash.com
图片授权基于:CC0 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3W 立场」
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xiaomin_0304
请务必注明「姓名+公司+合作需求」
长按二维码,关注 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