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行家杂志
弹指一挥间,金融二三事。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最辛辣的时事点评,且看金融界风云变幻,尽在银行家盛宴独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进出口银行  ·  合作纽带 共赢之路 | ... ·  2 天前  
进出口银行  ·  王春英同志参加客户服务管理部主题党日活动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减负 | 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水平 ·  4 天前  
银行家杂志  ·  2024年,曾经的邂逅,不负遇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行家杂志

从“夕阳事业”到“朝阳产业”——商业银行服务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银行家杂志  · 公众号  · 银行  · 2024-12-25 11:39

正文

设置星标 抢“鲜”浏览精彩内容


作者 | 张帆 王文军 郇羽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随着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改革推进、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实施、代际转换带来产业增量机会,我国养老产业或将迎来快速增长,亟待商业银行提前深化布局。当前,养老产业存在盈利模式不成熟、投融资渠道偏窄等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前瞻研究,找准细分赛道,加强集团协同,通过强化综合金融服务,释放银发经济发展动能。

养老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验,多层次养老金体系转型、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实施,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建立健全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合作的筹资渠道,推动金融资源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随着未来五年我国“婴儿潮”一代全面退休,集中养老需求或将爆发,激发养老产业增长潜能。


养老金体系改革增强老龄人口的支付能力


2022年11月,我国正式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标志着涵盖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养老金、个人储蓄养老金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基本建立。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超过6000万,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到700余只。随着覆盖率和缴费率的提升,至2030年个人养老金潜在增量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长护险和医养结合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提速


长护险实现护理的社会化,减少护理对医疗费用的无效占用,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国长护险已试点8年,覆盖49个城市。国家医保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长护险总参保人数为1.7亿,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全面落地指日可待,将成为激活我国养老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9073”是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基本构成。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医养结合将带动社区养老模式的兴起,与居家养老和专业化机构养老形成互补,解决城市养老难题,并带动智能医疗设备和护理康复服务需求。


代际转换带来集中增量需求


“婴儿潮”一代陆续退休,出现集中养老需求。1962—1972年,我国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婴儿潮”,出生人口共计3亿。这些人于2022年开始陆续退休,每年退休人口超过2000万,是2021年的近两倍。

我国养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状及特点


养老产业是伴随老龄化进程逐渐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产业链辐射面广、政府扶持与市场化并重、区域差异明显等主要特征。


产业链辐射面广。养老产业具有多元化特征,与我国国民经济中的18大类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交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养老产业包括“专门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产品的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活动”。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器械、食品与药品等支撑养老产业的基础产品。设备器械由智能硬件、康复辅具、医疗器械和监护设备等组成,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关联紧密。比如,老年智能与可穿戴装备制造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可缓解居家养老监控难、社区养老成本高等问题。食品与药品包括保健品、药品和特殊膳食等,属于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的细分行业。


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养老照护、养老教育培训、养老设施建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等细分产业,涵盖老年人基本生活、医疗、文化等方面需求。


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需求市场,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需求方。


政府扶持与市场化并重。我国发展养老产业兼顾普惠性与盈利性,这点在产业链下游的养老机构环节体现尤为明显。一方面,养老事业具有公益性特征,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约占到一半,国家承担主要开办和运行费用;对登记为非营利性的民营养老机构,政府可提供土地划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为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更注重高端养老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创建高品质服务基础设施,以较高价格、高水平服务吸引高收入老年人,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区域差异明显。养老产业的客群、场地和人员具有明显的区域属性。高老龄化、高人均GDP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和湖北等地,具有较高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具备较高的经济禀赋,养老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根据养老产业链企业数量排名,江苏、广东和山东位居前三名。泰康之家、鱼跃医疗、亲和源等养老产业代表企业均分布在配套完善、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一线或沿海城市。作为对比,低老龄化、低人均GDP地区,包括陕西、贵州、甘肃等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相对不足。


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欧美等国的相关经验,智慧养老、“医康养护”结合,以及“养老+”或将是我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智慧养老。传统的养老服务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养老需求,智慧养老成为行业新布局,推动养老产业结构向科技、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高的维度发展。机器人技术、语音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养老产业具备丰富应用场景,提高了养老产业的科技创新属性。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共同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重点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五大类产品,指明了养老产业的“智慧化”发展方向。


“医康养护”四位一体。新型养老机构将向“医康养护”融合转型,提供集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破解养老机构“只养老不医护”、医疗机构“只治病不养老”、子女照料难的痛点。探索将该类养老机构中设立的门诊部纳入当地医联体、康复中心纳入当地三级康复分级诊疗体系,优先将养老机构设立的门诊部、康复中心、护理院等纳入医保定点支付范围,彻底打通养老和医疗脱节的症结,提升养老获得感。


“养老+”跨界融合。为适应不同老龄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与文化、旅游、家政、地产等关联产业融合,打破传统简易分工的产业形式,面向低龄活力老人、高龄独居孤寡老人等不同人群,提供精准养老解决方案。以“养老+地产”为例,面对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化新形势,部分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由开发企业向健康产业建设综合服务企业转变,开发建设集居住、服务、商业、医疗护理、休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社区。在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建养老公寓,在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在已建成小区中插建、改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消化存量商品房。

养老产业金融的实践探索与存在的问题


养老产业金融主要面向养老机构和涉老产业。在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背景下,商业银行将支持养老产业金融作为拓展银发经济业务的重要抓手,虽然积累了一些实践,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养老产业金融的实践探索


统筹利用金融财政政策,支持养老民生项目。对接国家出台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加大对普惠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支持力度,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一是工、农、中、建等大型银行利用央行推出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向普惠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截至2024年3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余额为18亿元。2024年该工具试点区域由五个省份推广至全国,并将支持范围扩大至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纳入目录的老年产品制造等。二是对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比如,2021年以来招商银行福建分行向福建省专项债券支持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投向养老产业逾9亿元,涉及19个专项债项目。


加强养老产业信贷支持,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将养老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引导信贷资源投放,并开发专属贷款产品及配套融资产品,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将养老产业作为信贷布局的重点领域,给予差别化信贷优惠。例如,工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出台养老行业信贷政策,指导全行为养老产业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将养老服务行业列为重点支持类行业,扩大养老机构准入范围,提升养老机构融资可得性,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发展。二是创新养老信贷产业与业务模式。例如,中国银行针对医疗服务、保健用品和养老机构等养老产业资金需求体量、回报周期特点,联合政府和担保公司推出“养老保”产品,适当扩大抵质押物接受范围。以宁波中行为例,2023年底为一家医养集合养老社区——宁波市江北慈孝乐园提供授信1000万元,首次放款100万元,为宁波首笔无抵押“养老保”业务。


集团协同强化养老产业综合服务。依托集团牌照资源和广泛客群网络,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满足养老产业链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一是针对养老产业经营和现金流特点,提供“商行+投行”全产品覆盖的综合金融服务。例如,建设银行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提出运用信贷、债权、股权、REITs等投融资工具,加大对适老用品、智慧养老、康养旅居等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破解养老产业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围绕“住房租赁+养老”特色,结合居民家庭资产结构、资本市场发育水平,积极盘活居民住房资产,满足老年客户住房出租需求,形成“以房养老”特色优势。二是利用集团保险牌照,发挥保险资金投资期限较长的优势,推动老龄产业投资服务创新。例如,中国银行支持旗下中银保险以股权、债权、私募股权基金等形式,投资医疗、康养等项目,促进老龄产业发展;针对养老机构、养老用品租赁,研发推出经营责任贷、财产险等产品。三是与集团养老业务平台合作,构建养老金融服务生态圈。例如,作为中信集团养老业务平台,中信养老与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中信信托等集团内金融公司,在优质养老产业项目投融资、康养REITs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财富、健康、医养、长寿”的养老金融服务闭环。


养老产业金融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在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仍面临一定制约。


养老产业商业模式尚不成熟。部分养老产业具有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微利经营等特点,商业可持续性不强。以养老服务行业为例,设立一家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初始投资一般在千万元以上,投资回收期一般不低于10年,实现盈亏平衡需要3年以上,对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的依赖性较强。再如,养老地产行业多为租售并举,房地产企业一方面出售老年公寓,另一方面持有并运营社区内的康复和养护中心,但现阶段老年人买房意愿低,养老地产基本处于普遍亏损状态


部分行业轻资产特征突出,难以获得传统信贷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以轻资产运营居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养老服务在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收益,商业银行通常要求机构提供抵押担保,但是部分养老机构用地为政府划拨用地或已被限定用途不能设定抵押。受制于增信方式的不足,养老机构的融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产业链条协同和融合程度较低。我国养老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产业链各个环节较为独立,板块内产业和板块间产业缺乏有效链接。从纵向看,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动不够。以智能硬件、康复辅具等板块为例,相关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业态分散等特点,经营微利特征导致企业缺乏扩张动力,基本未形成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规模化集群发展存短板。从横向看,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仍然以基本养老服务和相关配套产品为主,产业链内企业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如养老服务业中的日常基础照护比重过高,保健、康养与文旅等配套服务产业的推广有限、互动不足。


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工具创新存短板。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养老产业的支持以信贷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尚不普及,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和模式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质效。以美国经验来看,在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期,金融机构除了提供信贷、债券融资等方式,还创新了针对养老产业的多样化融资手段,如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私募投资基金也是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化养老产业金融服务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长寿红利为核心的老龄社会新形态孕育着巨大的经济动能,发展养老产业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面对市场机遇和产业发展趋势,建议提前布局,做深做实做细养老产业金融,围绕产业链培育优势主体,深化“商行+投行”综合金融服务,发挥集团协同效应,助力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


重点切入,围绕银发经济产业链培育优势主体


重点关注养老产业细分赛道龙头、养老产业园区、养老机构和养老综合性医护管理等优势主体的融资需求,强化投研支撑、绘制产业全景图谱,助力养老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一是围绕细分赛道积极服务优势主体。聚焦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适老化改造等产业,以及智慧健康养老、旅居养老新业态,加大对头部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纳入工信部年度《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产品具备品质化、品牌化、实用化特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附加值较高的优质老年用品的制造企业。在智慧养老新业态中,重点关注拥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从事智慧养老产品用品自主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如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康复辅助器具、远程诊断、健康管理、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等相关企业。


二是支持养老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推进区域性特色养老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的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如天津市河东区银发经济产业园、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协助打造一批聚集效应凸显、经济带动作用显著的示范产业园区,推进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养老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支持养老机构、养老综合性医护管理相关的金融需求。重点支持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养老机构,择优支持养老机构建设中的养老地产开发需求,商业用房、社区用房、厂房等改建扩建融资需求,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融资需求,以及大型养老机构投资、收购养老资产的融资需求。探索为商业模式较为成熟、市场化可盈利的社区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引入社会化投资,满足包括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养生保健、营养健康、心理健康等医养结合专业机构建设运营中的各类金融需求等。


多线发力,深化“商行+投行”综合金融服务,多维度、多层次服务市场主体


综合运用信贷、股权投资、债务融资、资产管理、信托计划、产业基金、REITs等投融资工具为养老产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养老产业的金融可得性。


一是强化养老产业信贷支持。加强与发改委、民政、卫健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依托相关项目清单,精准、高效服务优质养老企业、支持在建拟建重点养老项目信贷需求。重点关注央企养老板块业务情况,持续跟进营销信贷需求。指导分行用足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养老机构贷款投放力度,推动养老产业贷款客户数、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二是加大债券承销力度,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启动对以养老、健康产业链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及机构摸排工作,针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积极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并探索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机会。充分运用地方政府奖补扶持政策,探索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康养产业园区、养老机构经营收益权等REITs服务模式可行性,助力市场首单获批上市,盘活企业存量资产。


三是挖掘股权融资需求,推广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加大对生物医药、康养等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的摸排力度,通过营销认股安排顾问等投行产品,对接各类投资机构,加大投贷联动。发挥股权投资生态圈优势,针对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做好保险资金等长期限资金对接,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社会资本。


四是服务产业链并购整合。支持相关行业如健康养老、医药、高科技养老产品的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开展战略转型、中央企业产业重组整合等,助力核心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扩充产能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优质养老产品服务供给。


五是开展撮合顾问服务,创设可投资产。与市场养老金投资机构建立业务联系,了解机构业务模式,投资偏好及资产配置需求。联合养老投资机构开展营销、业务探讨、业务培训等工作。持续摸排辖内客户需求,向养老金投资机构推荐各类可投资产,开展撮合业务。


集团协同,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助力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


与集团内相关子公司加强协同,形成银发经济领域金融服务合力。


联动集团旗下股权投资牌照子公司。重点聚焦生物医药、保健康复等领域,对收益稳定、有资产结构优化等需求的项目,通过债转股等投资手段做好支持。依托股权直投、科创基金,探索加大对康养、医疗、生物医药、智慧养老等细分领域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为相关企业上市融资提供财务顾问、保荐、承销等配套服务。


联动集团旗下租赁公司。聚焦医疗器械、康养设备、智慧设备等领域,合作开展客户营销挖掘,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直租、回租、结构化租赁等金融服务。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营销宣传活动的联动组织、资源统筹和业务推介,加大对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成效亮点的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养老金融品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责任编辑:孙 爽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发于《银行家》杂志2024年第12期「养老金融」栏目


END

分享、在看点赞,全都想要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