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问题决定成败
当年,奔驰在中国建立了北京奔驰后,同时建立了北京奔驰的销售公司。但最早帮助奔驰进入中国,在中国打开产品销路的是利星行。于是,北京奔驰销售公司和利星行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相互杀价,甚至互相诋毁。最终,导致奔驰在中国从品牌到产品销量都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后来,奔驰从德国派来新的团队,首先将两个渠道合并,销售相同的产品。但结果是经销商数量过多,产品不够支撑经销商盈利,严重的价格战问题依然无法解决。然后导致经销商集体“反水”,奔驰不得不给经销商高额的补贴,才算将“反水”平息下去。经过不断增加新产品投放,经过引导经销商提升服务盈利能力,这才使奔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今天,奥迪的做法似乎是在步奔驰当年的后尘。
也许德国大众太好忘事,为什么大众进口车现在销售依然处于萎靡状态?多年来销售一直不上道,提高销量的办法大致有两条,一是降价,二是压库。在进口渠道处于疲于奔命状态时,大众中国将进口车的销售扩权给了上汽大众,尽管多了100家网点销售大众进口车,但其销量却不升反降,大众进口车经销商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终于,在去年1月,大众进口车经销商联会致函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提出以改善进口大众经销商生存环境为目的的一系列要求,其中就包括取消上汽大众经销商的进口大众品牌销售权。有的经销商准备组团去狼堡,向德国大众集团要说法。最终,大众中国妥协了,终止了上汽大众销售大众进口车的权利,这才使大众进口车渠道稳定下来。大众进口车的伤口尚未痊愈,难道奥迪忘了老大是如何受的伤?
西雅特进入中国之败,很大程度上也是渠道问题。在中国,来自不同渠道的经销商都在卖西雅特。理论上说,丰富的渠道,更多的网点,一定能够提升西雅特的销量。但是西雅特缺乏良好的渠道管理,例如在庞大的系统中,西雅特居然和江淮的车在同一展厅中销售,经销商只会卖那些好卖的车,而不会为西雅特卖力气。但如果只让大众进口车经销商开辟分店销售西雅特,情况或完全不同。本来西雅特在国内的知名度就不高,在没有系统的品牌传播的基础上,再在不同的渠道中销售,渠道间又在相互杀价,导致西雅特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上败北。难道奥迪没有看到和总结西雅特失败的原因,在中国,渠道为王,一旦搞乱了渠道,多好的品牌、多好的产品都难免失败的命运?
马自达在中国有两家合资企业,一家是一汽马自达,一家是长安马自达。马自达先和一汽合作,后跟长安合作。这就如同两口子刚结婚不就,一方就在外面又讨了个新欢,还组织了新的家庭,另一方岂有不怒的道理?于是,一汽马自达大打出手,大幅降低老马6的价格,逼得长安马自达生产的马自达3几乎无法销售。最终导致马自达在中国事业的整体失败,按年份说,马自达的销量是增长了,但市场份额却下降了。如果马自达在中国统一制造和销售体系,以其产品力和品牌力,在中国应有更好的市场。两家马自达合资公司的战争,实际上是背后中方股东之间的战争。类似的例子还有铃木,铃木败得更惨,结果是两败俱伤。奥迪难道不对其他企业的成败进行分析?
从合资企业在中国发展30多年的历史看,发展最快的一定是单一渠道,多合资公司、多渠道,一定拖累在中国发展的步伐,影响品牌的声誉和发展。目前,奔驰、宝马之所以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奥迪的成功经验,采取单一合资公司、单一渠道的模式运行。
奥迪再合资或将彻底搅乱大众在华战略
历史上,南北大众从品牌到产品,原本处于错位竞争状态,这种竞争表明上看是哥俩拌嘴、较劲,但实际上倒霉的是竞争品牌。但如果奥迪和上汽大众合作了,意味着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要真较劲了,最终结果难以预料。
如果上汽大众获得的只是产品销售权,一汽大众绝不会把自己生产的车交给上汽大众销售,上汽大众只能销售进口车。那么,大众进口车的问题将重现奥迪;标准的奔驰模板——利星行与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竞争,将换上奥迪品牌重演。
如果上汽大众也获得了部分奥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权,那么奥迪必将重演马自达的兄弟相残模式。在如此明显的矛盾面前,估计谁来斡旋也难以调和。
对大众而言,比上述问题更严重的是,如果南北奥迪打架,一定将南北大众的VW品牌拖入战争。一汽大众有足够的资源打击上汽奥迪的A级、A0级车;而上汽奥迪也必将拼上VW品牌打击一汽大众,那么倒霉的不仅仅是奥迪品牌和VW品牌,连斯柯达品牌也将受到牵连。如果奥迪A6随便降降价,上汽大众的C级车也别想干了,下面的帕萨特呢……这场疯狂的价格战一旦打响,绝对会令大众的利润大损!无论是工业利润还是销售利润,都会大受影响。使得在中国最稳健的、处于上升状态的VW品牌受到严重伤害,斯柯达品牌及利润就更甭想了,奥迪品牌就更不用说了。就当前大众集团的需求而言,第一需求就是利润,而这场战争打掉的就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利润,而且很可能让南北大众从此反目成仇,失去信任关系。那时,VGC在中国的工作将更加难以开展。
这场乱仗打起来,三年五载都无法收拾,这几年利润的损失不说,就三年五载的时间而言,对一个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来讲是多么宝贵呀。或许一汽大众奥迪的业绩确实令奥迪总部不满,但“另谋新欢”的做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激化矛盾,造成新的更严重的问题。
如果和上汽的合作再牵涉到建厂,恐怕奥迪遇到的风险更大。从一汽大众奥迪的产品看,目前已经覆盖了A级、B级、C级轿车,以及A级、B级SUV。如果奥迪在上汽大众再布局,那么应当是A级、A0级、A00级轿车和A级、A0级SUV,或许再加上A5、A7等高端产品。从目前中国市场情况看,A0级、A00级轿车市场处于萎缩态势;小型SUV在和大一点的SUV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轿跑车市场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如果奥迪在这个领域再投资,那么风险是明显的。再加上兄弟相残的恶斗,后果将更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