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财富的传播者,
一
路同行,一起成长
猪在猪年,怒刷存在感。
国家统计局网站11月9日显示,2019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
1978-2018年,我国猪肉消费量从779万吨增长到5540万吨,年均增速5.03%。
猪肉价格短期还难以见到实质性的下降,养猪似乎成了猪年“暴富”的捷径。
稍早之前,2万月薪招聘名校学生养猪还上了微博热搜。
围观群众评论一个赛一个的精彩。
话说,“不好好读书,不如回家养猪”的年代已经过去,到了“不好好读书,连猪都不会养”的时代了吗?
答案还是真是扎心。
养猪早已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营生,而成了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需要2-3年经验才勉强能独立养殖。
猪周期、猪瘟、蓝耳病以及巨头参与养猪,都让养猪也变得“高大上”。
据中国养猪网等专业网站公开信息,现在建个50头母猪育肥500头的猪场光是猪场建设,定位栏,粪污处理,硬化等等最少需要百万启动资金。建完猪场需要买母猪,买饲料,疫苗等,需要的资金更多。
养猪也需要办证,据公开信息整理发现,养猪至少需要办理《动物防疫合格登记证》,还需要工商所办理的营业执照,畜牧局登记备案,办理排污许可证等等。
资金、准许证备好以后,选址也是考验。
猪场不能是基本农田,距离居民楼及小区至少1000米以上,距离公路等最少500米以上。各种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都不可以建猪场。
2019年9月份相关部门出台的鼓励农户养猪的措施里,鼓励去荒山,荒坡,荒地等地方建养猪场。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需要环保达标,如果环保测评不通过,仍然不能养猪。
当资金、选址以及准许证等等都准备妥当了,就可以开始养猪躺赚了吗?图样图森破!
猪周期是养猪场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猪周期是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
2006年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四轮猪周期。
2006年7月,猪蓝耳、猪瘟疫情蔓延,猪大量死亡或被扑杀,猪价一路上涨,两年半后,2008年3月涨到高峰。
这一轮周期历时46个月,行业亏损15个月,盈利31个月。
(图表来自东海证券)
2009.2-2010.7,猪肉价格长达一年半时间低于养殖成本,导致大量农户减少养猪,同时2010年夏天开始,猪瘟、蓝耳病再次爆发,2011年冬季流行性腹泻又让仔猪大量致死,于是第二轮猪周期爆发!
这一轮周期共持续59个月,亏损12个月,盈利47个月,过程和第一轮周期如出一辙。
(图表来自东海证券)
第三轮周期从2015年启动,除了猪瘟这一常见原因外,2015年出台的《环保保护法》划定禁养区4.9万个,2年时间减少产能5600万头,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只有4.3亿头。
到了2018年,猪价暴跌到低于行业养殖成本30%,加上猪瘟影响,为第四轮周期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图表来自东海证券)
猪周期对猪场来说相当残酷,养猪场穿越猪周期难度,不亚于股民穿越牛熊。
例如猪价在2007年5月向上突破了养殖成本线,于是大量农户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开始拼命补栏母猪。10个月后,膘肥体壮的商品猪进入市场,2008年5月,猪价开始大幅回落,一年后猪价探底。
从前三轮猪周期不难发现,猪瘟、蓝耳病等猪传染病史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到目前为止,对猪瘟和蓝耳病的防治,都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和药物。
而2018年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更是长达半个世纪都没有疫苗的全球性难题。
50年代,非洲猪瘟通过航班垃圾从非洲偶然带到欧洲
,首先在葡萄牙,然后蔓延到大部分欧洲国家,后来还蔓延到美洲一部分国家,包括巴西、海地。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官网统计,
截至2019年10月底,国际上共有27个国家发生或已经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新发生疫情13826起
,与2018全年相比通报国家数增加了9个,疫情暴发次数增加近两倍,扑杀病例数增加8倍以上。
(图表来自OIE官网)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由于传染性强,没有有效疫苗,非洲猪瘟很快传遍全国所有省区市。
历史上看,由于没有有效疫苗,非洲猪瘟一旦传入,防控难度很大。例如非洲猪瘟1978年传入巴西,巴西政府花费6年时间,才于1984年将非洲猪瘟从巴西境内消除。2007年传入俄罗斯后,非洲猪瘟便一直在俄罗斯流行,时至今日仍然未能完全根除。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截至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非洲猪瘟的疫苗被批准上市。
目前我国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发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非洲猪瘟疫苗任重道远。
首先,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我国总共有5000万个养猪场,而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只有26万家,占0.5%。温氏、牧原、雏鹰三家养猪的龙头企业,年出栏量总和只有2000万头,占总出栏量3%都不到。
公开信息称,截至今年3月上旬,公布的113起疫情案例中,有超过一半的疫情都发生在散养户中,而万头以上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仅发生6起。
从国际上防范非洲猪瘟的成功案例看,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产业未来的方向。
法国是欧盟的养猪大国,曾在1964年、1967年、1977年三次爆发非洲猪瘟,均成功扑灭疫情,在近年来新一轮非洲猪瘟爆发过程中,法国养猪业得以独善其身,至今尚未有疫情发生。
法国生猪养殖量约2300万头,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分布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地区,10%的土地养殖了法国近70%的生猪。作为生猪产业的顶端,种猪环节在法国也是高度集中,全法国育种公司只有4家,为全国的养殖场提供种猪。
由于猪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均管理母猪数量超过100头,在加工和消费环节法国猪肉产品基本以冷鲜肉和冷冻肉的形式存在,在消费层面,加工品消费约占80%,直接食用消费仅占20%。
大型养殖场通常在检验检疫、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技术实力,法国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
其次,未来的猪,一定“有科技含量”的猪。
在科技公司中,网易员工喜欢自称“猪场”,不仅养猪早,还对猪特别好。
公开信息显示,网易的一处面积为1200亩养猪场里,养着2万头猪,而真正养猪的人,只有6个。这背后是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和高科技养殖方案。同时,网易未央猪的一举一动都在被远程监控着,只要某项数据异常,就能马上得到医治和特殊照顾。
阿里和京东也在本轮猪周期启动前,精准入局。
在2018年11月20日,京东正式发布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科技,为生猪养殖提供便利,还有“猪脸识别”系统,打通养殖产业链,真正实现智能化。
新华网报道,2019年初,京东首批两个猪舍投入试运营。通过精准饲喂,平均每头猪在饲料上能节约10%,此外,还实现了员工效率的提升;对疫病进行监控预警;在精准控制出栏体重方面能节省8元。总体算下来,每头猪可节省91元成本。
在2018年3月28日深圳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跟四川特驱集团合作研发AI养猪,将人工智能、云计算、语言技术等科技应用于养猪产业。目前阿里云在AI养猪这一项目上已经累计投入了数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出生猪1000万头。
阿里主打的是“ET大脑”,AI养猪,每头猪都有一套自己的专属档案,包括品种、日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次、轨迹等。
通过实时监测的这些数据,可以对猪的行为特征、进食特征、料肉比进行分析,还可以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测温技术,判断猪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预警。
去年,这项技术在四川的一家拥有3000头猪的养殖场进行试验,成功让母猪平均产仔量多了3头,猪仔的死淘率降低3%。
业内人士认为,猪周期中,通常有三次机会“获取财务自由”。从国内大公司布局养猪产业的时机看,择时都相对准确。
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多家大公司在近十年入局养猪:
中粮20亿养猪
2009年,中粮集团投入20亿元进军养猪行业,该公司计划在2012年-2015年期间,投资20亿元建设种猪养殖基地及相配套的产业链项目,服务于中粮集团的全产业布局。
据悉,中粮集团此前早已在国内布局养猪业,2007年始,该集团在天津、江苏和湖北合计投资超过200亿元建立了三大生猪基地,目前三个基地部分已投产使用,年生猪出栏量约在150万头。
复星1.6亿养猪
2009年,上海复星集团和东方富海投资公司与江西国鸿集团举行了股权投资签约仪式。江西国鸿借此引入战略投资1.6亿元。
中实地产养猪
2010年,北京中实集团也与陕西佰荔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佰荔惠农”)联手,拟在陕西省大荔县投资养猪产业。总投资额有望达到10亿元,占地5000亩,年出栏生猪将达到50万头。陕西最大“猪倌”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