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
“
文玩收藏圈
”
,再点击
“
关注
”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
免费
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之后,慢慢打破了古代门阀家族对官场的垄断,让贫寒书生也有走向仕途一展抱负的机会。因此历史上不管朝代更迭,科举一直是各个王朝选拔人才最重要的制度。1300多年以来,一共也只产生了700多位状元,但因历代战乱等原因能留下来的状元试卷少之又少,其中明代的状元墨宝更是举世仅存一份,堪称孤宝级文物!
这份试卷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由万历皇帝金殿问策,并御笔亲批“第一甲第一名”。赵秉忠(1573—1626)出身官宦之家,年仅25岁就高中状元,曾官至礼部尚书,位高权重。但后来因为官清廉、秉性刚直,得罪了朝中的阉党,最后被罢官还乡。历来的状元卷一般都是宫廷之中的机密档案,不会轻易流出。但据传因为当初殿试之后万历皇帝欣赏赵秉忠的才华,便把这份试卷赏赐给他。回到老家山东青州之后,这份试卷便成了赵家的传家之宝,赵秉忠的后人一直悉心珍藏,从不示人。
中间为赵涣彬之子赵继光
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上世纪80年代,赵家后人已是山东青州郑母村的普通农户。这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物也传到了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手中。在过去动乱时期,很多家传的其他古董文物都已经被毁,但这份状元卷被赵焕彬藏在枕头底下逃过一劫,它见证着祖先的辉煌,自然不能轻易对外示人。赵焕彬老人很是低调,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位普通的庄稼汉,没人知道他家中还有这样的顶级文物。直到一次酒喝多了不小心说漏了嘴,传到了当时青州文物管理所所长魏振圣那里。
当年整个中国就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几份清代的状元卷,明代的一份也没有。听说赵焕彬家的传家宝之后,魏振圣深知这份状元卷的宝贵。便来到赵焕彬的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跟老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他能把状元卷交给国家来保管。但赵焕彬直接说自己没有,这让魏振圣很无奈,他明白老人对他还是不放心,便用自己惊人的毅力,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来回80里的路程,都靠这股为国寻宝的韧劲坚持,就算每次被拒绝后都笑呵呵的离开,从不摆脸色。到了1983年的春天,魏振圣第24次来到赵焕彬家里,终于将老人感动,老人在一个旧枕头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家族保存400多年的至宝,郑重的交到了专家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