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1日,一条新闻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这一天,中国决定恢复高考。
2017年,高考恢复40周年。
亮出你的准考证,说出你的高考年份、省份,然后讲讲你的高考故事。
这是一条留言征集:帮你回忆、并试图梳理高考40年的脉络。
我们将征集成“高考故事集”明天推出。
高考,是个巨大的回忆场。伴随着燥热的夏天、发粘的汗液,还有那吱吱呀呀的风扇响声,每一个事后旁观者回到昨日,都是那深陷其中的局内人。
1977年12月,全国570多万考生走进了关闭10余年的高考考场。他们之中,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青,复员军人、干部,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个冬天,被很多人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第二年春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27万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图为当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 资料图)
2003年,“非典”疫情笼罩高考。进考场需测体温,异常者要在隔离教室单独高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延续了20多年的7月高考提前到6月。600万考生在与非典的对抗中争取着“幸存者”的名额……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延期举行高考。悲伤过后,12万学生在考卷上留下了永恒的坚强。
近年来,高考户籍制度改革被提上议程。这一高考与户籍紧密捆绑、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考以及录取的制度规定,正不断受到高考移民问题的挑战与异地高考问题的冲击。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有些高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另外一些,成为时代变迁的一部分。40年来,不同年代的高考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你还记得考试科目与氛围,记得当年的考题么?谁的歌或谁的话,支撑你走过了那些不如意的日子?
你是哪一年的考生?你那个年代的高考长个什么样子?大时代下,高考如何影响你的个人命运?
不同的地域,备战压力大小不同。相对于“正常”的备考,像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高考工厂”,实行的是“无死角管理”,学习与考试成为一条计算精准的流水线。无处不在的标语与横幅,时刻准备的鸡血,“像疯狗一样血拼”的座右铭……身处这样的圆圈之中,存在即惯性,很少有人能与众不同。大多数人的选择,只能是“闭上眼睛,拼命向前”。
衡水中学明志楼内部
这样的备考模式,更多地存在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对很多农村以及大山里的孩子来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一次考试,象征了命运的“翻身”。所以清瘦的少年,背负的是个人“前途”以及家长乃至家族的厚望;敏感的少年,把考试看得太重,哪怕一次模拟考的失利,都有可能让情绪崩盘。
家长“望子成龙”的期许,老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训诫,周围人向高分看齐的眼光,无 一不影响着考生的心态与选择。高考,绝不只是一个人的战斗。
你是哪个地方的考生?你所在省份与学校的备考氛围?环境、阶层、地域以及周围的人或事,怎样影响着高考在你心中的分量?
高高的书堆、做不完的习题、大汗淋漓的课间操,隔几天就要做一次“思想教育”的老师,还有那夏季校服外面套着的冬季校服……通通都是高考的印记、高中的味道。当然,还有你为了高考放弃的“初恋”……
虽然那时的你,有点焦躁有点累,挣扎到一半想逃离,但在考卷的王国里,从天文物理、人文地理,到几何曲线、英语古文……你几乎无所不知。
电影《青春派》剧照
如果你还保留着高考旧照、准考证、考前日记、课堂笔记、签名校服、录取通知书等等散发着高考味道的“旧物”,欢迎发来共赏。(可以在公众号推送下方直接发送图片,并紧跟文字)
说了这么多,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听你来讲,那一年,你的高考故事。
你当年高考的时代背景,或备考细节:考试科目与氛围、印象深刻的考题,住宿与学习环境,喜欢玩的游戏、喜欢听的歌……高考如何影响了你的个人命运?
你所在省份的备考压力,学校的备考氛围。地域环境与周围的人,如何影响着高考在你心中的分量?
独属于你的,最印象深刻、最难以忘却的高考记忆。那些暖心窝心或烦心的,一切情感小故事。如果你还保留着高考旧照、准考证、考前日记、课堂笔记、录取通知书等等散发着高考味道的“旧物”,欢迎发来共赏。
当时,我们只想着逃离,后来却一直在怀念……
因为那时的你,还没学会伪装坚强,最后一题没做出来,真的会哭。
最后,祝所有考生心情畅快、高考顺利!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