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C在循环血液中面临多种压力,包括剪切应力、失去锚定以及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为了恢复细胞内稳态,CTC可能激活适应性应激反应途径,增加应激耐受性,并显著贡献于它们的表型异质性。
• CTC采用不同方式在不利条件下生存并避免免疫监视。肿瘤和相关细胞的分子谱表明,癌细胞可以发展出类似免疫细胞的表型,表达如PDL1、CD47和CD14等免疫抗原以实现免疫抵抗。
• CTC发展出逃避抗肿瘤免疫反应和制造受损微环境的机制,涉及与多种血液组分的相互作用,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骨髓源抑制细胞(MDSC)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以逃避免疫系统并促进生存。
• 中性粒细胞与癌症进展相关,数量增加与预后不良相关。CTC增加免疫抑制趋化因子如CCL5和CXCL5的表达,这些趋化因子招募调节性T细胞(Treg)和中性粒细胞,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 CTC-中性粒细胞簇中的中性粒细胞表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其他细胞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招募。中性粒细胞可以直接通过如Mac-1/ICAM-1或VCAM1依赖的细胞间连接以及与IL-1β和IL-6的细胞因子-受体串话,促进CTC的外渗和增殖。
•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可以在循环中捕获CTC,促进转移扩散。NET通过创建物理网状结构在血液中固定CTC,并通过涉及一系列细胞粘附蛋白如钙粘蛋白、整合素和表面糖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粘附。NET可以通过抑制外周白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激活来抑制免疫监视。
• CTC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转移的各个阶段中起着关键作用。CTC可以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TAM,导致分泌促进白细胞招募、迁移和侵袭的介质。
• 在结直肠癌中,TAM与癌细胞之间的反馈循环对CTC的EMT程序和它们进入血液循环至关重要。TAM有助于CTC的机械粘附性、耐受力和保护性细胞团的形成,赋予其对剪切应力的抵抗力。
• 已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液中鉴定出表达M2样巨噬细胞表型和上皮标记物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杂交体。当这些杂交体重新移植到小鼠体内时,它们广泛扩散并在远端组织中形成病变,与疾病阶段和总生存期相关。
• CTC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癌症转移和进展;涉及多种受体和配体,并影响外渗和转移等过程。血小板通过CTC表达的促血栓微颗粒或组织因子与CTC形成团簇。
• 血小板保护CTC免受机械应力,诱导对anoikis的抵抗力,并通过多种机制阻碍NK细胞攻击。血小板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加速EMT过程,促进侵袭和转移。血小板也在CTC粘附至内皮细胞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中发挥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跨内皮迁移。
• MDSC是具有免疫抑制特性的髓系细胞群,它们促进癌症的转移扩散。CTC与MDSC形成的簇被认为可以逃避T细胞免疫监视。
• CAF在肿瘤微环境中丰富,并在肿瘤启动、血管生成、转移和药物抗性中发挥关键作用。CAF可以与循环中的CTC形成复合体,促进播散和侵袭。
• CAF在复合体中为CTC提供支持性微环境,促进它们的生存并保护它们免受免疫监视和凋亡。CAF还为CTC在播散期间提供保护,以抵抗流体剪切力。
• 肿瘤通常激活免疫检查点途径以抵抗抗肿瘤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L1、CTLA-4和CD47被识别为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
• CTC的预测价值因不同肿瘤阶段而异,表明CTC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逃逸机制与其转移潜力之间的相关性。肿瘤组织和CTC中PD-L1表达的差异突出了评估外周和局部免疫以获得全面洞察的重要性。
• KRAS、p53和CTLA-4的表达失调促成了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并可能影响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例如,p53功能的丧失增强了PD-L1的表面表达,导致T细胞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