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宣布消息的今天,这些人也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动荡心情。今晚发出的官方新闻稿在不同的微影群中流传,其中郑志昊提到“更重要的是,新公司将拥有猫眼和微影两个团队的优秀人才,原微影总裁顾思斌将带领微影票务和演出等团队加入猫眼微影。”
那些在过去一个多月被离开的员工看到这句话在群里纷纷自嘲,“我们不是人才”。
从8月14日开始,微影离职员工建立起来一个名为“微影后时代”的群,这里面发布消息最多的就两项,一是同事们互相推荐的招聘信息,二是见到熟人后惊呼:“你终于也离职了”。到今天为止,这个群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上限500人。
事实上,离职群并不只一个,有人在调侃,其他的是不是叫“后后后时代群”。
对于依然在工作岗位的人来说,生活总要继续,因为秋天已至,整个夏天已经交给了不断的告别,他们需要整装和再出发。过去两个月,微影和猫眼没有太多影片的票务合作,他们现在希望能够尽快确定合并。“最起码接下来可以为电影做一些事情了”。
因为这场战争并没有因为同事的离开、公司的被合并而结束,相反,更激烈和残酷的拼杀很快到来。留给旧战士和新盟友的时间并不宽裕,这也是让猫眼、微影和背后的腾讯都感到压力的重要外部原因。
就在两天前的一次公开活动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CEO俞永福已经宣布,淘票票在过去的暑期档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第一名。他不忘开一句玩笑话,“后面两位竞争对手如果要追上我们,需要一些别的方法,比如合并。”
正在极力打造“一个大文娱”的俞永福在当天的采访中明确表示,阿里对淘票票的投入属于战略级,“最难的是血拼,血拼我能拿第一,不血拼肯定也能拿第一。”可以预想,发生在今天猫眼和微影身上的故事,将是更高格局竞争的一个部分。正在文化娱乐行业加速整合的阿里巴巴和腾讯,酝酿着对于未来的优势地位的争夺。
在内部公开信中,林宁如此介绍新公司的优势:双方的合并使得中国在线电影演出票务的格局,因此而改变,两架马车合并成绝对意义的“龙头企业”。同样,林宁的创业故事还将继续,“微影公司原有内容开发、IP衍生、电影发行、股权投资等平行子业务,将继续放在微影时代、娱跃文化、微影资本的体系下运营。”
在今晚的言论中,会有太多涉及到成败,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套现故事,也是林宁的下一阶段事业起点:已经独立融资的娱跃文化拥有诸多IP,也拥有相当不错的估值。
林宁用“互为磨刀石”、“一笑泯恩仇”等热烈的词句开启下一轮的融合。将更多承担团队与业务融合的郑志昊和顾思斌,由于在腾讯同一个BG业务曾经有过共事的经历,让人相信具有某种默契。
只是对一些人而言,他们需要适应骤然停止的工作,其中一些人可能会很大程度要改变他们的生活。
王雷在裁员开始的当周周五,就去参与了新工作的面试。他现在已经在一家传统电影杂志负责新媒体工作,对于在微影的这段经历,他一时还没有太多想要总结的,只能说,”这仅仅是一份互联网职场经验而已”。
陈刚暂时回到了南方三线城市的老家,对他来说,这段时间的慢生活好像让自己和整个世界脱节了一般。陈刚说他还回回京一趟,不过在这个城市是否还会长远待下去,他也并不确定。
惯性和烙印留给很多人。一位离职员工在去其他互联网影业公司求职时,对方老板很关心林宁近况,多少感到惋惜。这位员工回了一句,“我们运气不好,总会有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