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经历过特别有目标并且不顾一切追逐的时光,我们才会发现之前很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好像在某个时刻,也像如临大敌一般,顾不得什么矫情和懦弱了,只能杀红了眼的战斗。
2016年
12
月
22
日晚,教学楼一如既往地热闹,楼道里稀稀落落背书的人群和教室里堆的密密麻麻的书,当然,还有每张贴满了便签的桌前,皱着眉头奋笔疾书的考研大军们。考研的人常有,每年的这个时候,气氛愈加热烈,因为是背水一战的前两天吧,所以反而没有了浮躁和心慌,就像今天午饭遇到的一个朋友说的:“都坚持到这个时候了,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
决定放弃考研,而选择另外一条对我来说更有挑战性的路是今年四月份,在出国和考研两手准备,听听力听到头昏脑涨的我给小伙伴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崩溃大哭,最后因为身体原因和时间安排原因不得已狠心做出选择,之前是那种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好的要强性格,所以放弃的时候也埋怨了自己千遍万遍,更多的不是为了对以后孤注一掷选择所要承担后果的恐惧,而是为我不能完全对考研这件事感同身受的遗憾。
感同身受是个特别狭隘的词汇,哪怕出国这条路仍然是充满挑战的,从大二暑假一直准备到现在,除了拿到offer时候能轻松放纵几天,恐怕更多的就是不为人知的苦闷和烦躁吧,一方面告诉自己,丢人啊,这点苦难都受不了,一方面心里暗自鼓劲,不能认输啊,都坚持到这种地步了。
很多人问过我,要不要考研,怎么准备考研,考研有什么好处?因为没有考研,所以我并不能信誓旦旦的解决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作为一个一直在参与的局外人,说一些不算感想的感想。
最开始接触的第一个考研的人,是我的大表哥,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学校保研还只能保本校,表哥的目标是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所以想都没有想就放弃了保研名额,那个学校招生人数很少,可当年还小吧,所以体会不到什么,因为表哥是属于从小被保送到大的那一类拔尖人群,几乎只是缺席了过年的家庭聚会,就听到录取的消息,现在他在芝加哥大学做教授,有一次视频,突然讲到了他当年考研的事情,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带硕士的表哥意味深长:“如果没有准备考研的那一年,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到这一步。”原来即使是表哥,当年也起早贪黑了一年,和咖啡喝到过敏,刷题刷到几乎都要崩溃,最后顶着胃痛,发烧挺过了考试。
其实,真的没有谁过的比较容易,那些我们看到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人,天知道经历过什么,几经崩溃的边缘,打败了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才能站在领奖台上,无所谓的笑笑:“就那样啊,还好吧。”
想起了一段从小背到大特别通俗的话: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大一的时候再遇考研党,国庆节假期的第一天我去了教学楼,以为应该没有什么人,结果有几层楼的教室,挤满了人,后来学长告诉我那都是准备考研的学长学姐,看着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身影,就像很多年以前,看着学校最高楼层的高三前辈一样,有种憧憬,又有点悲哀,因为打定了主意之后也不会安安分分,轻轻松松过日子吧,所以看到他们的今天,就能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明天。
大三是一个特别容易浮躁的阶段,这个时候必须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选择,国内读研?出国?还是工作?每个人好像都有自己的选择,有时候又放弃的很纠结,所以几经辗转,最终还是站在了自己选择那条路上,所以没什么正不正确的选择,只要问心无愧就好,考研并不是逃避现实,可能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那一点小小的不甘,或者,只是因为,单纯的想要多学一点东西,和软弱毫无瓜葛。所以看到很多批评考研大军的文章,我其实是为他们有些打抱不平的,毕竟是一路看过来的,所以知道有多不容易,也知道,他们并不是脆弱到要靠赖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来躲避未来也要加倍承担的责任。
有人说过,不管干什么,有个氛围一定很重要,环境决定了你的努力程度和高度,所以很庆幸的是,在我准备出国考试的阶段,一直呆在考研自习室里,周围全都是比我更努力的人,所以才显得不那么特立独行,连一些很辛苦的时候,只要抬头看看大家,也变得有些同甘共苦的意味了,这时候在感动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学校环境还不错,百分之二十保研的名额,剩下的也大多选择了考研,学校也有专门的考研教室,考研辅导班,就连平时严谨的老师,也都想着法子帮考研党调整心态,咨询学校。所以好像大家都很有默契的,没有问,你考不考研啊,只是问,哎,你准备考哪里呀?
身边除了一小部分很早就打算出国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和教授沟通,查资料,确定考研的学校,也是为了大四万一能争取到保研名额,不要太慌张。那时我也是打算尝试一下的,将来也有个后路,所以也跟着选学校,选导师,可能大家都想往高处走吧,而且我们学校又收容了一大堆高考失利,错过了清北复旦上交什么的学霸,所以大家的目标都特别高,即使老师天天耳提面命:“我们学校就挺好的,好多人想上还上不了呢。”然后开始威胁我们了:“要是你们到时候再想调剂回来,可没那么容易了。”最后才无奈的说:“你们要走就走吧,联系导师什么的,我们能帮上就帮。”
大四开始动摇的人特别多,一方面是因为保研,看着和自己绩点只有零点几分之差的小伙伴保到了top10的名校,特别容易沮丧失落,连带着那几天都没有动力,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校招开始了,国企,有名的私企
HR
们不遗余力的宣传着,开出一大堆具象的条件,所以有一些人也就暂时放下了课本,穿上正装,想着反正也是试试。这个临界点,有一部分人放弃了,放着眼前大好的利益,谁都有心动的那一刻吧,所幸的是,大部分人还是在茶余饭后调侃一下:“哎,那谁签到央企了啊,等我们硕士毕业了,就去给他打工去。”,然后又捧起书,不为他人所动了。
在面临毕业这一年,见证了很多小伙伴的成长,特别佩服那些说一不二,为了考研杜绝一切花花世界的人,而且还不少,也因为他们,自己的这条出国的艰难之路,也有了些扶持,人是要有目标和榜样的,有时候特别困难,对于一些瞧不上眼的鸡汤,也是来者不拒的,每天早上起来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好像又回到了高三大家穿着白色的校服埋头奋笔疾书的时光。就算偶尔有时候情绪不高,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放松,看个励志的电影,或是能开怀大笑的综艺,然后特别慷慨赴死的安慰自己,坚持着一段时间就好了啊。
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小伙伴,在我看来心理压力可能已经大到极致了,即使现在保研已经可以推免外校了,但是总有那一部分人群,刚好处于边缘,说上不上,说下不下,我这几个小伙伴就是,被老师叫去谈话,要么保本校,要么放弃保研名额。不管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我都为他们骄傲,因为只要是一开始坚定了目标院校的,都是属于特别痛快的放弃,然后转身再准备自己考的那类。我也不是没有问过他们:“干嘛要那么累啊,有个还不错的读也可以了。”他们倒是反问:“你不也作死的申请了全球
top20
吗?”然后彼此默契的一笑,没再说什么了。
就像老师说的,我们学校也不差,以前是国家重点,刚被评为国际顶尖大学,可我这些朋友都固执地可爱:“反正保研了也没事干,不如拼一年呗,能上最好的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我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稳妥的还是看起来疯狂的,哪怕是不可思议的,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甘愿为自己的选择奋斗,承担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最后也能很轻松的说:“没关系啊,过程最重要。”
《垫底辣妹》一上映,很多朋友评论:“虽然很烂俗的剧情,可看完之后还是想说,我还能重新再奋斗一年高三。”
而考研之于高考,可能被寄予了不一样的东西,不是必不可少,但又是想达到一个水平之后的必经过程,所以你得承受更多人的不理解和迷茫,这很正常,只有不谙世事的孩子才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所要付出的,而一个生机勃勃的成年人,在面对社会给予的这么大的责任之后,有过怀疑和恐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从来没因为恐慌和畏惧挑战而放弃过,才算是破茧成蝶了。
去越过那条前方的线,哪怕跌倒了,头破血流了,也总比一直盯着那条线强,不作为比失败更可怕,特别对于二十出头的我们,人生还长着,就总是畏手畏脚,哪有什么失败啊,没到闭眼的那一刻,都不叫失败,也没有功成名就,只有坚持才会让人生的路变得没那么坎坷一些。
之前和一个老朋友约会,他放弃了保北大管理系,只因为想要跨专业,考北大的哲学系,在秋天特别温暖的星巴克里,他一口气干掉没加任何糖的美式咖啡,笑的特别恍然大悟:“之前太阴差阳错了,我要通过考研把人生拉回正轨。”
看到他自信满满的样子,想起我一个学长,本科在父母的安排下读了理工科,成绩不好不坏,大三看到了中传的新闻系,想起了自己的记者梦,毅然决然的开始查资料,跨专业考研,最后以当年专业初试第一的成绩如愿进入了中传。
所以啊,不管现实怎么说,有目标又肯努力的人,即使有过短暂性的谷底或是偏差,最终命运还是不会失望的。
我们有不同的故事,有各自的过往,有难以言说的痛苦,但都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意气,期待金榜题名的荣光。
很多人会想,我这么努力,到底为的是什么?
我们放弃了很多东西,稳妥,安宁,面包与爱情。
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总是枯燥,乏善可陈的,每天六点起床,十一点睡觉,不逛街,不看电影,掐着点的吃饭,走路都是小跑的。夏天教学楼老旧的风扇吱吱呀呀的响,面前是密密麻麻的字和画的满满当当的演草纸,秋天就坐在小树林的石凳上大声读书,梧桐落叶了,飘在打开的书页上,像极了时光的路人,冬天北方肆虐的寒风,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抱着暖气,一刻也不敢停歇的扫着知识点,生怕错过了什么,有时候一抬头,自习室的窗外就能看到夕阳西下。
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劫难啊,这个充实而又坚定地时光,往往能在很多年后回想起来,还感谢自己当年的坚持。
备考雅思的这年,不管是在教学楼,图书馆,还是咖啡馆,我好像能很快进入状态,总在催促着自己,一分一秒也可能多背一个单词呢,也可能弥补掉之前疏漏的知识点呢。暑假在家备战了一个月,得以留下了很多印记,用完了一整盒之前未拆的A4纸,十八支水笔,做了满满的两大本笔记,因为刷题的时候用铅笔,所以连橡皮都史无前例的用完了一整块。每天跟着一点五倍速的语音材料精听,手下飞快,最后写到整个右手都肿了起来。
后来再看我周围的考研小伙伴,好像自己的这些状态,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每个人抽屉里塞得满满的书,桌上是用过的演算纸和刷过的题,一支笔有时候连两天都撑不过去,整个考研教室都是各式咖啡,红茶和功能饮料混合的味道。
考研过程的困难从来都不是无穷无尽的英语单词,也不是复杂的数学运算,而是克服你曾经在大学四年中,哪怕有过一丝懈怠或是甘心沉沦的内心。
很久之前大学的第一堂课,一个教授曾说:“不管你曾经怎么样,只是缅怀过去就是懦夫,真的勇士,只会致力于未来的梦想。”
是啊,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不顾一切的走下去,哪怕遍体鳞伤呢,因为在披荆斩棘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应对所有的挑战和直面自己人生当中最脆弱的一面。
有时候有一个目标,不论远近,都能成为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说不迷茫,成天活的正能量满满是不可能的,但仅有的消极也被抵达目标的兴奋感而抵消了,才算是成长啊。
不论结果如何,你们的人生都不会太差了。
前几天很多城市笼罩在雾霾的阴影里,在朋友圈被刷屏,被调侃之后,我能看到的,只是很多小伙伴,会心一笑,收起手机,然后站在走廊里继续读书,今天一大早,就对许久未见的蓝天感激涕零,顶礼膜拜。
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三十分,自习室里的大部分人还没有要走的动向,明天一过,恐怕只有我们少数几个人在自习室恭候考研党的凯旋而归了。
考研的时间碰到平安夜和圣诞节,是个很好的寓意,圣诞节的哨铃,是懦夫的丧钟,更是勇士的集结。
用四年光阴,赴巅峰之约,愿你们都能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