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年轻人对婚姻和购房的观念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数据。文章通过货币数据反映了当前经济状况,指出M1增速创历史最低,社融增速近3年持续下降,反映了经济收缩的现象。同时,居民部门降杠杆、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加以及外资流出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同比持续下跌,表明外资也在流出,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5年前,年轻人毕业的时候,谈的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结婚和买房,
M1增速创历史最低
7月,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
如果将经济比作一个蓄水池,那么货币就是池中的水,M0、M1、M2是衡量水量大小的不同角度。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存款
M1主体是企业活期存款,M1持续下降,本就不同寻常,
同比下降6.6%,是1982年以来最低。
M1和M2正常的循环应该是
企业存款(M1)-->居民部门收入(M2)-->居民消费-->企业存款(M1)。
现在,M1骤降,说明企业部门没活钱了。
从另外2个数据看,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单位活期存款规模下降。
非金融企业定期存款增速也在下降。
社融增速近3年持续下降
社融是另外一个反映水池中水量的口径,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2024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
社融增速近3年持续下降。
社融
增量方面,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22万亿元。
1-
7月对
实体经济发放的
人民币贷款增加12.38万亿元,同比少增3.27万亿元;
单看7月,社融增量只有7724亿元。
7月社融增量-人民币贷款居然是负数,-808亿元,过去10年以来就没有低于0过。
货币是怎么来的?货币不是印出来的,是信用派生出来的,贷款的人越多,货币规模就越大。
居民杠杆率=居民总负债/GDP,可以看到,居民部门在2021年开始就已经开始降杠杆,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降杠杆的幅度在增加。
上一次居民部门显著降杠杆还是在08年金融危机前后。
居民减少借贷-->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社融规模下降--经济收缩。
如下是每月居民新增人民币贷款,虽然波动大,可以看到中枢在下移,也就是新增居民部门贷款呈减少趋势。居民部门贷款主要是房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