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振兴乡村,首先要找到发展困难的“死结”。可以说,“空心化”、“老龄化”的现状,是峰源山村等众多乡村集体面临的“死结”。
而解开乡村发展“死结”,关键又在于找准经济发展和振兴的路径——有事可做、有价值可体现,吸引人的回流和到来。对所有的“空心化”乡村的复兴或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笔者调研观察后认为,峰源乡村经济振兴可以按上的两只腾飞的翅膀,一是打造以“峰源”为品牌主体的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聚集地、二是打造以“远处的山”为旅游品牌的全乡域旅游大景区。
方向一、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
所谓“峰源”,“峰”是山的最高处,“源”是水的始发地,直接让人联想连绵不绝的秀美山峰和清澈甘甜的山泉溪水,在这样的环境中种养出的农产品也令人顿生好感,让人放心。
峰源全乡耕地面积20192亩,人均2.38亩,林业用地19万亩,人均22亩,植被覆盖率93%。全乡平均海拔735米,气温比市区低5℃左右,年降雨量比市区多200毫米左右,具有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环境,具有发展生态有机高端农产品的很大潜力和空间。
具体的操作路径上,笔者建议:
一是引进资本种植高山梯田水果。据有意来峰源开发的惠民集团董事长任平介绍,他们正在接洽日本葡萄种植专家,来峰源有规模地发展高山梯田葡萄,其设想在一个短时间内能实现至少3000亩梯田的土地流转。这一品种葡萄适应高山梯田,在日本一串可以买到一千元人民币以上,并可销往日本。
在峰源一些村,弥猴桃、桃子等水果种植经济效益也比较好。如果能把日本、台湾高端水果品种引进种植,梯田水果面积规模达到一万亩左右,那将会让峰源成为名符其实的“花果山”。
二是山地经济作物发展前景看好。大量荒芜的山地,为经济作物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可成片开发的中药材、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库坑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就种植了200多亩的香榧。油茶更是莲都传统优质产品,适应山区生产种植,峰源一些村种植油茶已成规模。云和电站企业集团则在峰源开发生态有机茶叶,规模已达300多亩。
峰源有面积甚广并基本空闲着的山地,种植玉米、地瓜、油茶、香榧、茶叶等都十分适宜。只要品种优良,规模种植,坚持数年可以让目前大量荒芜的山地成为“聚宝盆”。
三是养生农业已经初露端倪。以尤源自然村为例,从2016年开始发展养生农业,几位70岁的农户每亩种植高山蔬菜净利润可达5000元;郑地村叶建平种植110亩生态有机稻,每亩净收入也达5000元;峰源大面积种植的茭白,因为高山绿色概念,每亩净利润达3000元以上。
如果把峰源的耕地有规模的发展养生农业,满足当下城市消费者对生态有机食品的不断升级的需求,这里的养生农业将会成为前景非常看好的产业。
四是自然生态养殖业非常看好。189平方公里的山区,二十年时间的休养生息,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食料资源。金坑村“80后”金友品夫妻二人,投入30万元,养了30多只羊、20多头牛,通过山地纯天然放养繁殖,如今已经有200多只羊、50多头牛。按照每只羊1500元、每头牛800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夫妻俩一年可卖100只羊、10头牛,收入最低23万元。
这里的农户还养鸭、养本地土猪,规模和效益都比较好。峰源的牛、羊、猪、鸡、鸭养殖全是自然生态的,完全可以形成绿色有机畜禽产品生产基地。
五是四万多亩毛竹打造成“绿色银行”。峰源乡村满山遍野都是毛竹,四万多亩竹海构成山林主体。可惜如此多的竹林几乎是自生自灭,只是在马路边的少量毛竹有点收入,90%以上的没有给当地农民带来利益。
参照同省安吉县100多万亩毛竹,每亩直接收入在1000元以上,毛竹加工业创造产值150亿元,并创造3万多个就业岗位。如果峰源竹海能够开发利用,仅仅直接收入就能成为农民一个可观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