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游第七季官方预告片截图
作者 | 某位投稿粉丝
本文系原创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搬运。
人气美剧《权力的游戏》将于今年暑假正式回归,再度引起了人们对这部中世纪史诗奇幻剧集的关注。细心的小伙伴们一定发现了,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英国历史颇有渊源——
维斯特洛大陆的轮廓,仿佛是英国本土的翻转版;
为了抵抗“异鬼”而建造的绝境长城,让人想起了罗马时代建造的哈德良长城;
七大王国间的关系,和英国历史上盎格鲁—撒克逊七国时代颇为相似;
兰尼斯特家族和史塔克家族的争斗,又与15世纪英国“玫瑰战争”时期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搏杀相吻合……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粉丝也津津乐道于探究原著《冰与火之歌》和英国历史间的种种联系。第七季官方定档7月17日(北京时间),追剧之前,先预热一下历史背景吧
征服者伊耿和坦格利安家族的族徽,其族语是“血火同源”
根据原著的设定,在拜拉席恩家族登上铁王座之前的三个世纪,维斯特洛大陆是由坦格利安王朝统治的(剧中“龙母”丹妮莉丝的祖先们),而创造这个统一王朝的人,正是人称“征服者”的伊耿·坦格利安一世。伊耿和他的两个亲姐妹(同时也是他的妻子),骑乘三条巨龙,率军渡海而来,利用三年时间征服了维斯特洛七国中的六个,建都君临,由此开启了坦格利安王朝的统治。
巧合的是,在英国历史上同样有一位铁血真汉子,他统帅大军跨越英吉利海峡,登陆不列颠岛并在随后的关键性战役中击败英格兰国王的军队,由此建立起英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新王朝——诺曼王朝的统治,史称“诺曼征服”,而这也是异族最后一次成功地入侵英国。所不同是,这个人并没有伊耿的三条龙,也没让自己的娇妻率军作战,他所依赖的,只有自己高超的政治、军事乃至外交能力,通过铁与血的征伐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个人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大名鼎鼎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他以“征服者威廉”的称号名垂青史。
征服者威廉最广为流传的形象
威廉坐拥的领地,乍看起来不过是当时法兰克王国北部的一个公国而已,名义上还是法王的封臣。他既不会说英语,也没有英国的王室血统,更要命的是,威廉还有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由英国本土权势遮天的大贵族升级而成的英格兰国王,另一个则是给欧洲留下三百年恐怖回忆的维京人国王。三个爷们儿一台戏,大家都对英格兰的王冠虎视眈眈,为何威廉能够笑到最后,君临英格兰?
要想弄清这其中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把时间轴调整到150年前。
诺曼底公爵的纹章,上面绘有两只蠢萌的狮子
生活在公元8世纪到11世纪的欧洲人,对于“维京人”可谓是谈之色变。那些来自北欧地区的维京海盗,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打猎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些野蛮人身材高大、凶神恶煞,乘坐龙首战舰四处烧杀抢掠,让人既厌恶又恐惧。他们不信基督,因而尤其喜好抢劫财宝众多而又缺乏防卫的教堂、修道院,也从不把亵渎这些神圣场所看作是什么罪恶的事情。在长达三个世纪的“维京时代”里,东至君士坦丁堡、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起北海沿岸、南达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凡是龙首战舰能航行到的地方,就少不了这些恐怖战士们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忙碌身影。
维京人的龙首战舰以及维京战士
公元911年夏天,一伙为了抢劫致富这一崇高理想而聚集起来的维京海盗,向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巴黎发动了凶猛的围攻。参与围攻的维京战士从小就听着拉格纳·洛德布罗克的英雄事迹长大——根据传说,这个半传奇的英雄曾在六十多年前率领英勇无畏的士兵洗劫了巴黎,并创造了敲诈6000磅白银的辉煌“作案记录”。毫无疑问,这伙海盗也想复制这样的奇迹。而他们的首领,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征服者威廉的直系先祖——罗洛(美剧《维京传奇》中把罗洛演绎为拉格纳•洛德布罗克的兄弟,固然使得剧情更加耐看,但这并不符合史实,两者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罗洛乃何许人也?这一点颇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他是丹麦人,还有一些人认定他是挪威人。当然,身为受害者的法国人可没有闲情逸致去研究罗洛的身世,他们把这些来自北欧的抢劫惯犯们称呼为“北方佬”( 诺曼人这个名字即源于拉丁语Nortmanni,意为“北方人”)。 据说,罗洛的身材极为高大,一般的战马根本不能背负这位壮汉,导致他只能步行作战,由此获得了“步行者”的绰号。
这并非罗洛第一次袭击巴黎。二十多年前,一支据称超过3万人的维京联军就曾对巴黎发动了持久的围攻,而罗洛正是其中一员猛将。然而,上帝似乎不忍心看到自己苦难深重的子民再次沦为敲诈勒索的对象。尽管参战人数众多,但这场声势浩大的进攻依然以失败告终。大部队撤离以后,颇有恒心和毅力的罗洛率领剩余的战士又坚持围城半年之久,最后以收获600磅白银宣告了战斗的结束。而现在,罗洛怀着最初的梦想,再次兵临巴黎城下。对他来说,如果不把这座城市拿下,仿佛就愧对于维京人的列祖列宗。
时任法兰克国王的查理受够了维京人一次次的袭击,在双方于战场上僵持不下的时候,这个绰号“傻子”的国王决定效仿先辈的成功之道——大棒不管用,就拿胡萝卜来代替。在著名的《埃普特河畔圣克莱尔协议》中,他给罗洛开出了惊人的条件——把鲁昂和周边的土地赠与罗洛作为封地,以换取他改信基督教、成为法王封臣并不再袭击法兰克王国。
罗洛的雕像和美剧《维京传奇》中罗洛的形象
纵然是豪情万丈、对巴黎垂涎三尺的罗洛,也实在无法拒绝这个诱人的条件。戎马大半辈子的他乐于过上安稳的大贵族生活,而把肥沃的土地赏赐给部下并赢得他们继续效忠,也是罗洛希望得到的结果。于是乎,这些来自北方的凶恶海盗们,这就样在法兰克王国定居下来。“诺曼人”这个称呼也逐渐成为了描述这些维京海盗和他们后裔的词语。而那片由诺曼人统治的土地,逐渐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法国诺曼底地区。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既然接受了人家的土地,就得按照人家的规矩来办事——按照传统,接受土地的封臣需向国王行吻足礼,傲娇的罗洛自然不愿意去亲吻国王的脚丫子。他让一名手下代表他完成这种颇丢面子的受封礼仪。尴尬的一幕随之发生——当这名战士想把国王的脚拉过来亲吻时,由于用力过猛,几乎把倒霉的国王掀翻在地。双方可能都想不到,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却预示了未来数百年中诺曼底公爵和法王的君臣关系。
秉持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诺曼人很快就适应了他们的新身份: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他们就从散漫的袭击者变成了成功的骑士和领主。罗洛娶了一位当地贵族的女儿做自己的老婆,并鼓励部下同当地人通婚。法语也很快取代了诺曼人的家乡话,成为他们的新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基督教取代了过去的北欧多神教,成为了诺曼人心中不可动摇的信仰。一个世纪前,这些异教徒的先辈们还在争先恐后地洗劫教堂、修道院,如今升级改造后的诺曼人,反而变成了沐浴基督荣光、捍卫基督信仰的驯服子民和坚强卫士。
诺曼骑士的典型形象,夹枪冲锋战术使他们拥有了强大的攻击力。
尽管诺曼人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文化中,但其骨子里的维京血统却没那么容易消失,这一点在战场上得到了最佳体现。他们依旧继承着祖上英勇顽强、悍不畏死的气概,换句话说,热衷于杀戮和征服。所不同的是,维京人通常步行作战,而诺曼人则以骑马杀敌名扬天下。诺曼骑士的夹枪冲锋战术给拜占庭军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促使了其骑兵战术的改革。拜占庭公主安娜·科穆宁生动地描述“无物可阻挡拉丁骑士之冲锋,巴比伦城墙亦会为其凿破”。这位作家公主的描述当然带有夸张成分,但却反映出诺曼骑士的强大战斗力。凭借这支王牌军事力量,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诺曼人掀起了一轮轮的征服高潮,从英格兰一路杀到耶路撒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让历代诺曼底公爵们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我们暂且把目光转移到故事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地点——英格兰。
公元802年的英格兰,七个王国分别是撒克逊人的韦塞克斯、苏塞克斯、埃塞克斯;盎格鲁人的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以及朱特人的肯特。
5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军队撤出不列颠后,原本生活在日德兰半岛至今天德国西北部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族纷纷离开穷苦的老家,大举迁入不列颠岛。经过两个世纪的征服与殖民,这些新的外来户终于站稳脚跟,并扩张到了整个英格兰地区,而很久以前就住在这里的凯尔特人,则被驱赶至偏远的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经过多年混战和兼并,这些反客为主的殖民者逐渐建立起七个较大的王国,并在这一过程中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多神教信仰,转而成为基督的子民。今天英国的主体民族“英格兰人”,就是由这些日耳曼部族融合而成的。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颇似我们中国人熟知的战国时期。七个王国之间互相争夺霸权,英格兰头把交椅不断易主。9世纪初期埃格伯特当上国王后,地处西南的韦赛克斯王国成为了英伦老大。然而维京人的大举入侵却让韦赛克斯的霸主梦碎了一地。埃格伯特和继位的儿孙们都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同维京人斗智斗勇。热衷于杀戮与征服的维京武士(根据传说,这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传奇海盗拉格纳·洛德布罗克),摧毁了其他所有王国,甚至把俘虏的东盎格利亚国王乱箭射成刺猬,把诺森布里亚国王处以恐怖的“血鹰”酷刑。韦赛克斯危急!英格兰危急!
缔造英格兰的伟人——韦赛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韦赛克斯一位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伟大君主闪亮登场。这就是英国家喻户晓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他是埃格伯特的孙子,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尊为“大帝”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出色的建树,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粉碎了维京人征服整个英格兰的企图。公元878年,他率军在爱丁顿战役中击败了入侵的维京大军,又在886年将伦敦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一切不接受维京人统治的英格兰人都拥戴他为最高领袖。也正是从他开始,韦赛克斯王国的命运与英格兰联系在一起。
尽管阿尔弗雷德大帝并没有完成收复整个英格兰的任务(他与维京人了签订和约,划界而治),但他已经为继任者开展统一大业打下了基础。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不懈努力,至10世纪中期,整个英格兰都已经被纳入到韦赛克斯国王们的统治中。天堂里的埃格伯特如果有幸看到这一幕,可以欣慰矣。
编注:投稿的这位作者,小编联系你很多次啦,看一下邮箱我的回复邮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