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
第一作者:臧虎
通讯作者:耿保友
通讯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论文 DOI : 10.1002/adfm.202504400
本文开发了一种 Kirkendall 效应驱动的合成方案,用于制备具有精确设计的腔体结构和可调的配位环境的铜催化剂。通过 Cu 配位数( CN )调控,证明 Cu 位点的 d 带中心位置与 *CO 吸附能呈正相关。具体来说,三层空腔结构( 3L-Cu )中的中等配位 Cu ( 111 )晶面表现出最佳的 *CO 二聚化能量。得益于空间限制和离子扩散梯度的协同效应, 3L-Cu 催化剂即使在酸性介质( pH=1 )中也能建立自我维持的碱性微环境,原位拉曼光谱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独特的微环境工程使最先进的 C 2+ 产物的法拉第效率达到 78.74 ± 2.36% (碱性)、 69.33 ± 2.08% (中性)和 58.32 ± 1.75% (酸性),同时,该催化剂具有持续稳定性,优于现有的 pH 通用 CO 2 RR 催化剂。第一性原理计算进一步表明, 3L-Cu 的多层约束效应分别降低了碱性和酸性电解质中 *CO-*CO 和 *CO-*COH 的耦合能垒。这项工作通过协调结构和电子微环境控制为设计自适应电催化剂建立了新的范例。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温室气体 CO 2 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被认为是减轻温室效应和解决能源危机的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与 C 1 产品相比,电化学 CO 2 RR 生成的 C 2+ 产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广泛的应用潜力和更大的市场价值。提高催化剂上 *CO 中间体和 OH - 的局部浓度是提高 CO 2 电还原为 C 2+ 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基本方法。通过增加催化剂腔或孔内反应物或中间体的覆盖率(局部浓度)来增强催化性能的约束效应在电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催化剂中的空腔不仅增强了 *CO 中间体的覆盖率,而且由于扩散阻塞而增加了 OH - 的局部浓度,从而在催化剂表面保持碱性微环境。此外, Cu CN 还对 C-C 耦合产生影响。这是因为 *CO 中间体的吸附能随着 Cu CN 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过强和过弱的 *CO 吸附都不利于 C-C 耦合,而适当水平的 Cu CN 可确保适度的 *CO 吸附,从而促进 C-C 耦合。空间限域和 Cu CN 的协同效应不仅增加了 *CO 中间体的覆盖率和 OH - 的局部浓度,促进了碱性电解质中的 C-C 偶联,而且在酸性电解质中的催化剂上建立了局部碱性微环境,以抑制竞争性 HER ,进而提高了 CO 2 RR 性能,并为在宽 pH 范围内将 CO 2 电还原为 C 2+ 产物创造了机会。
1. 本文成功地利用 Kirkendall 效应来调节 Cu 催化剂的空腔层数和 Cu CN 。
2. 多层空腔结构和适度的 CN 有利于增加 *CO 中间体的覆盖率和 OH - 在催化剂表面的局部浓度,以及优化 *CO 的吸附能,促进 C-C 偶联,增强 CO 2 RR 过程中 C 2+ 产物的选择性。
3. 微环境调节使催化剂在较宽的 pH 值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催化活性和对 C 2+ 产物的稳定性。在碱性、中性和酸性电解质中,三层空腔结构 Cu-400 催化剂的 FE C2+ 分别达到 78.74 ± 2.36% 、 69.33 ± 2.08% 和 58.32 ± 1.75% ,比固体 Cu 增强约 2 倍。
图 1. ( a )多级腔 Cu 催化剂( HC-Cu )的制备示意图。 Cu-400 的 SEM ( b )、 TEM ( c )、 HRTEM ( d )和元素映射( e )图像。( f )归一化 Cu K 边缘 XANES 光谱。( g ) Cu K-edge FT-EXAFS 光谱。使用 Cu 箔、 Cu 2 O 和 CuO 作为参考。( h )从 FT − EXAFS 光谱获得的 CN 。( i ) k 3 加权 EXAFS 光谱的 Morlet 小波变换等值线图。
本文开发了一种 Kirkendall 效应引导的合成方案,制备了具有不同空腔层数的 CuO 前驱体,这些前驱体经过原位电化学重构为不同配位数的 Cu 催化剂(图 1a )。图 1b-e 显示了 Cu-400 催化剂的三层空腔结构和暴露的 Cu ( 111 )晶面。图 1f-i 为催化剂的同步辐射数据,表明不同催化剂中的 Cu 配位数存在明显差异。
图 2. 不同电流密度下 Cu-400 催化剂在碱性、中性和酸性电解质中的 CO 2 RR 主要产物( a , b , c )、 FE C2+ 产物和 j C2+ ( d , e , f )。不同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的( g ) FE C2+ 和( h ) C 2+ /C 1 。( i ) Cu-400 催化剂在不同电解液中的 C 2+ SPCE , CO 2 流速为 2 sccm 。( j ) 在酸性电解液中 250 mA cm -2 下 Cu-400 的 CO 2 RR 稳定性测试。( k )酸性电解液中 FE C2+ 、 j 、 pH 、稳定性和碱性电解液中的 FE C2+ 与其他已报道的 CO 2 RR 系统的比较。
图 2 对 Cu-400 催化剂在不同电解液中的 CO 2 RR 性能进行了研究。从图 2a-f 中发现,三层空腔结构 Cu-400 催化剂的 FE C2+ 在碱性、中性和酸性电解质中分别达到 78.74 ± 2.36% 、 69.33 ± 2.08% 和 58.32 ± 1.75% 。同时,随着空腔层数的增加,催化剂上的 FE C2+ 和 C 2+ /C 1 呈现上升趋势(图 2g , h )。图 2i 显示 Cu-400 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具有较高的 C 2+ SPCE ,高达 57.08% 。在 40 h 的稳定性测试中表现较为稳定(图 2j ),说明 Cu-400 催化剂具有在工业电流(> 200 mA cm -2 )下持续电解的能力。与此同时,该催化剂与已报到的催化剂相比,在宽 pH 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 CO 2 RR 性能(图 2k )。
图 3. ( a-c ) FEM 分别模拟了 M-0 、 M-2 和 M-3 模型上的 *CO 中间体浓度分布。( d )不同空腔层数催化剂上的 *CO 浓度。( e-g ) FEM 分别模拟了 OH ⁻ 浓度在 M-0 、 M-2 和 M-3 模型上的分布。( h )不同空腔层数催化剂上的 OH ⁻ 浓度。( i , j ) Cu-400 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不同电位下 CO 2 RR 过程中的原位拉曼光谱。 Cu-400 和 Cu-500 催化剂在不同电解液中的最大 Cu-OH ( k )和 *CO atop ( l )峰强度。
利用 FEM 模拟和原位拉曼来研究催化剂上 *CO 中间体和 OH ⁻ 物质的覆盖率和局部浓度。图 3a-h 模拟结果表明,在空间限域和离子扩散梯度的协同效应作用下,随着空腔层数的增加,催化剂上 *CO 中间体和 OH ⁻ 物质的覆盖率和局部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图 3i-l 显示,与两层空腔结构的 Cu-500 催化剂相比,三层空腔结构的 Cu-400 催化剂上在不同电解液中的 *CO 中间体和 OH - 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局部浓度。同时,即使在酸性电解液中也能够维持碱性的微环境,从而促进 C-C 耦合。
图 4. Cu-400 催化剂在碱性( a )和酸性 ( b ) 电解液中的原位 FT-IR 光谱。具有不同 GCN 的 Cu 的( c ) PDOS 图,( d ) *CO 吸附能,和( e )Δ G *OCCOH 。 Cu-400 催化剂在碱性( f )和酸性( g )电解液中不同 C-C 耦合路径的Δ G 。( h )碱性电解液中 C-C 耦合路径的示意图。
原位红外谱图(图 4a , b )表明, Cu-400 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电解液中的 C-C 耦合路径不同: *CO+*CO→*OCCO→*OCCOH (碱性)和 CO+*CO→*CO+*COH→*OCCOH (酸性)。投影态密度 ( PDOS 图 4c )结果表明,随着 GCN 的减小, Cu 的 d 波段中心逐渐接近费米能级,同时, Cu 上 *CO 中间体的 E ads 逐渐增加(图 4d ),Δ G *OCCOH 呈上升趋势(图 4e ),说明 Cu CN 的适量增加有助于减小 C-C 耦合能垒。 Cu-400 催化剂在碱性 (图 4f ) 和酸性 (图 4g ) 电解质中两个 C-C 耦合路径的 Δ G 结果与原位红外测试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建立了一个 Kirkendall 效应驱动的合成范例,用于构建具有精确调制配位环境工程的多层空腔 Cu 催化剂。这项工作证明了空腔层数与 C 2+ 选择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三层 Cu-400 催化剂实现了最先进的 pH 通用性能, C 2+ 法拉第效率为 78.74 ± 2.36% (碱性)、 69.33 ± 2.08% (中性)和 58.32 ± 1.75% (酸性),比固体铜催化剂提高了约 2 倍。同步加速器 XAS 分析表明,与低配位 Cu ( CN=6 )相比,最佳 Cu 配位数( CN=9 )使 d 带中心降低了 0.07 eV ,从而在增强 C–C 耦合的同时减弱了 *CO 的吸附(Δ E *CO =-0.33 eV )。 FEM 模拟与原位拉曼 /FTIR 光谱和 DFT 计算相结合表明:分层空腔几何结构改变了 Cu 原子的配位环境。前一种配置建立了 *CO 的高覆盖率,而后一种配置优化了 *CO 的吸附并减少了 C-C 合的能垒。随后,这些空间限域效应与 OH - 聚集协同作用,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适应性地稳定 C-C 耦合路径。因此,分层空腔几何结构是其他两种机制的基础。这种空间限制工程策略打破了中间稳定和质子管理之间的传统权衡,为下一代自适应 CO 2 电合成系统提供了定量设计框架( CN 层活性矩阵)。
Hierarchical Cavity Cu Nanostructures with Coordinative Mic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for pH-Universal Electrocatalytic CO 2 -to-C 2+ Conversion. Adv. Funct. Mater. 2025, 2504400.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04400
耿保友,安徽师范大学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能源与催化功能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博导类)基金和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20 余项,在 Nature Commun. 、 Angew. Chem. Int. Ed. 、 Adv. Funct. Mater. 、 Chem. Mater. 、 Appl. Catal. B: Environ.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论文累计被引用 10000 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5 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声明
“邃瞳科学云”直播服务
扫描二维码下载
邃瞳科学云APP
|
意林 · 如果经历了这件事还相爱,那就结婚吧 8 年前 |
|
侬好上海 · 阿拉上海人怎么称呼各种蔬菜?考考你一口气能说出几个 7 年前 |
|
邓禄普轮胎 · 唱唱反Diao|第八期:花纹越深,轮胎越好? 7 年前 |
|
BIE别的 · 我在 “借土养命” 的缅甸前线体会了战争的荒谬与现实 7 年前 |
|
生意社 · 生意社:预期供应有限 镍价再次大幅飚涨3.76%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