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一路富7国”的蒙内铁路项目,由中方正式移交给肯尼亚,它于31日正式通车。
5月30日,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正式竣工通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该项目一开始就有当地人担忧,铁路要穿过肯尼亚两个国家公园,会带来野生迁徙受阻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在建设时中方采取了相关环保措施,保证野生动物的乐土不受铁路干扰,动物通行畅通无阻等。
蒙内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全长约480公里。这是一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修建的现代化铁路。
铁路通车后,未来将会是东非物流的核心所在,能够“一路富7国”(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刚果金)。
然而这样一条能够带来诸多好处的铁路,一开始并不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肯尼亚是世界上公认的观赏非洲热带动物和鸟类的最佳国度。在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Big five——非洲象、犀牛、野牛、狮子和猎豹随处可见;号称世界奇迹的东非动物大迁徙就发生于此。
肯尼亚蒙内铁路穿越察沃国家公园以及内罗毕国家公园,前者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后者是全球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真正的野生动物园。
这些公园里遍布着他们...
还有他们......
有当地人担忧,蒙内铁路的工程建设会造成地形改变,噪音、尘土污染,还会带来野生动物迁徙受阻等环境问题。
一百年前,英国就在肯尼亚铺设了“米轨”铁路,该铁路路线与“中国造”的蒙内铁路很大程度上重合了,它同样穿过察沃国家公园。但由于“米轨”铁路没有防护装置,曾发生过多起火车撞动物事故。
察沃国家公园导游克瑞斯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旧铁路(米轨铁路)就铺在地面上,所以很容易出事,以前就撞过大象”。
“米轨”铁路(央视报道截图)
但此次中方承建的蒙内铁路却不一样。克瑞斯说,“新的铁路都高出地面,并且留出了给动物通过的空间,比如说架了桥,能够让动物从桥下通过去另一边的公园”。
据了解,为了方便野生动物的穿行,蒙内铁路在察沃国家公园内共修建了9处大型动物通道,其中包括6处大型桥梁式动物通道,3处涵洞式动物通道。
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而野生动物中的“高个子”长颈鹿成年时大约在5.5米至5.8米,这一设计能够让长颈鹿不用弯腰就能通过。
其中就有一座察沃河特大桥,全长2000米,是目前肯尼亚最长的铁路桥梁之一。
察沃河特大桥桥洞(图片来源:新华社)
察沃河特大桥桥墩最高处35米,它不仅为动物穿行提供了通道,使铁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还给乘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景地点。
考虑到野生动物们的饮水习惯,中方还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了多处涵洞。
这些动物通道的位置和数量,都是中方在参考了“米轨”线路近5年间发生的列车碰撞野生动物的案例,对动物过境点进行了统计和测算后确定的。此外,蒙内铁路高架桥的平均高度,也远高于地区同类型项目的桥梁高度。
从工程最初设计开始,设计者们就对工程沿线的野生动物迁徙习性和分布图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范围内涉及主要动植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及动物迁徙通道如察沃国家公园、内罗毕国家公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马泽拉斯湿地等。为此,他们进行了细致的野外调查工作。
为合理确定铁路线穿越国家公园段动物通道设置,根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KWS)有关要求,设计者们最终采用了工程投资小,工程实施难度低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低的通道下钻方案。
设计者们不仅充分考虑了修建本铁路对动物迁徙的影响,而且参考国内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在沿线设置一定数量的大型动物通道,以保证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不被中断。此外根据沿线的其他中、小型野生动物的迁徙种类和迁移路径,在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段,结合河流、沟渠设置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通道,在两侧种植成排的树木或灌木做为引导设施,引导动物安全穿过线路。线路两侧设置隔离栅栏,以避免动物爬行通过,减少动物与列车的相撞机率。
中国铁设环保专业曾受邀参加在肯尼亚举办的动物保护组织国际交流会议,参会人员就交通干线对部分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活动、迁徙存在的严重威胁和保护措施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和肯尼亚国家野生动植物管理局(KWS)专家进行了交流。
去年8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还对此设计点赞。他说,“长颈鹿穿过可以不低头、不弯腰,那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蒙内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中方聘请了专业的环评公司作指导和咨询,全方位掌握施工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管理、施工等各个环节,都体现了绿色环保。